《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2020-09-10王碧琳
王碧琳
1、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五四运动,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五四爱国运动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近代前期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均告失败,自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促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转折,也是划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事件。本课主要讲五四运动至解放战争期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发展和胜利,承接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三学生。该学校学生素质较高,思维活跃。学生在高一学习过本课相关内容,但是时间相隔较长,有所遗忘。针对以上情况,我将通过讲述历史细节、展示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深化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史料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等史实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3、三维目标
时空观念:识记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不同人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开放性思维,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家国情怀:通过对五四运动了解,感悟“五四精神”,认识五四精神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教法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五四运动发展过程,难点是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五四爱国运动取得胜利的意义。
5、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6、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2019年全国卷2第30题。然后提出问题:五四运动到底为什么会让人们高度评价?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五四运动。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五四运动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概括分析。
新课讲授部分,将五四運动的背景、过程、意义,以当时的国人怒火发展过程分为三篇串联起来,为怒火集聚——析背景,怒火燃烧——知过程,薪火相传——思意义。
第一篇,怒火集聚——析背景,展示相关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总结:
国内: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壮大
(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国际:
(1)、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道路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
第二篇,怒火燃烧——知过程,同桌互述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五四运动过程的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下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过程,然后通过图片文字并结合课本加深印象,并且为了让学生记忆更深刻,由学生互述填充表格,五四爱国运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大概信息,巩固记忆。
最后利用大屏幕展示当时有关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新闻报刊记载,以此更好的理解感悟五四运动所取得的胜利,及展现的特点。
第三篇,薪火相传——思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利用通过大屏幕展示近几年高考题并且结合课本,一起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所带来的意义,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①政治革命: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民族革命: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思想革命: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虽然五四爱国运动意义重大,但当时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却有不同的看法。将利用多媒体呈现粱漱溟先生认为学生应该提交法庭审判,胡适先生认为学生应该好好上学,而不是过早的承担起革命的重任,康有为认为学生代表着民意等关于五四运动不同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最后做考情分析,回归高考,把握高考
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
一、背景
导火索:
政治:
国际环境:
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二、过程
三、结果:初步胜利
四、意义
①政治革命:
②民族革命:
③思想革命: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