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020-09-10杨冰
杨冰
【摘要】小学阶段是整个学生学习期间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并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同时,在小学生中促进良好行为的教育是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但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状况并不乐观,这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我县地处湖南最西部,是一个侗族自治县。因此,本文就以侗族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少数民族;行为习惯
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
一是控制力差。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特别低,他们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从而引起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如果家庭中有不良习惯,孩子就会陷入这种氛围并逐渐养成这种习惯。二是突出的民族特色和习惯。侗族的人比较热情好客,对待来家里的贵客,通常会拿出最好的米酒、黑油茶、灰碱粑等来招待客人。因此,少数民族特有的朴实、讲义气等对学生正确的行为和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三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和可塑性强。小学生自己的行为很容易被外界诱发,如果得不到管理,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不良行为[1]。
2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家庭因素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与亲戚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孤独和自闭等心理现象,这些现象通常表现于行为习惯上。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通常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对他们都百般疼爱,这导致他们缺乏基础的道德教育,甚至在学校和生活中有更多的恶习。许多侗族小学生的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所以缺失了父母的爱,这使学生的人格容易不完整,出现很多心理疾病。
2.2社会因素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许多小学生过早地融入于不良的社会文化中,例如接触不良的书籍、网络媒体等。然而,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相对较低,并且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不良心理。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中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如果老师和父母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那将导致学生习惯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3学校因素
在教育侗族小学生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年龄小,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使教师的教育管理变得复杂。教师和学校通常建立规范学生行为的制度和要求,以使学生的性格变得沉闷,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此外,现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老师和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发现和指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不良事件的出现[2]。
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3.1提升班主任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班主任要积极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只有取得好成绩,学生才能树立好榜样。学校不仅应定期评估班主任的道德水平,还应积极指导他们参加教学实践技能。我校小学部德育处就定期对班主任管理进行评估,根据每月考核分数取前3名教师评为“月星级教师”,并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让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来带动年轻班主任。从而更好地培养班主任的素质,并增强班主任提高自身修养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说,提高班主任的自我完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想利用自己的特質和行为来影响学生,必须充分确保自己的行为和素养是正确的。为了使班级领导的活动通过一种意识来影响学生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发展,经常需要教师确保这种意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同时,班主任必须积极地在不断领导学生德育领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通过耐心分析和鼓励,使他们有信心解决问题,可以很好地建立与学生的沟通平台,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形成更紧密的沟通距离,使学生愿意与老师分享。通过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可以更加关注教师自身的言语和行为。同时,还必须用班主任自身的道德素养感染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教学,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到这种学习环境中。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必须为学生找到学习的标杆,以便从一开始就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3.2设定班级规则,引导学生的言行规范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的言行。学生的言行将反映学生的思想素养。班主任通过一些规则和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言语和行为,使学生可以养成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班主任可以在管理班级时制定特定的班级规则,并使用班级规则来调节学生的言语和行为。随着学生养成习惯,他们的道德素养逐渐提高。班主任设定班级规则后,他们可以树立民主形象,并允许学生通过班级会议来创建班规。每个学生可以说自己不喜欢什么,然后总结下来就形成了班规。班主任要学生先写自己的意见,然后总结,最后制定适用于自己班级的班级规则。由于班规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因此他们会在平时刻意管理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了维护班级的荣誉,学生还将鼓励其他学生最终发展良好的学习方式并提高学生的素养。
3.3与家长及时沟通,完善教育方式
作为班主任,需要及时与学生的父母沟通,以便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还应争取学生家长的帮助,改善学生的道德教育,并纠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可以使用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与侗族学生的家长联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告诉父母如何进行更好地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发展。
4结论
孩子们的内心是纯洁的,他们需要教师给出正确的指导。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养成的这些良好习惯在课堂内外都可以有效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管海艳.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观,2015(4).
[2]欧阳祥龙.漫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一二三[J].教育界,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