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2020-09-10潘竟源

高考·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循环淡水陆地

潘竟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水资源分布现状。

2.通过探究,理解河流补给的类型及特点。

3.掌握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及特点。

4.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5.树立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

2.水循环的环节、类型、特点及意义。

【教学难点】

1.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讲授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板图

【导入新课】

大家想象一下,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景象?

(蓝色星球)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几乎被蓝色包围的星球,这蓝色代表什么?

(海水)

地球表面3分陆地,7分海洋。当然,陆地上还有其他的水体。正是因为有了水,地球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首先来了解一下水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水的形态,可将水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三种水体中,气态水分布最广、数量最少;液态水分布居中,数量最多;固态水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数量居中。三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按赋存空间,可将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请大家看“水圈的构成”示意图。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估算,地球上的水储量约13.86亿km3,其中,海洋水占96.53%,陆地水占3.47%,而在陆地水体中,淡水仅占2.53%。

陆地上的淡水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两极和大陆冰川)。冰川水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多不多?

(不多)

那么我们目前使用最多的淡水是什么?

(地下水)

但地下水仅占淡水总量的31%左右。

综合以上信息,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丰富还是贫乏?

(贫乏)

【承接】了解了水体的分类和特点,下面我们来进行两个有关黄河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Ⅰ:黄河水的来源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老师随堂画图,学生看图回答)

老师课前可将学生分为几组,前后排同学为一个小组,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注解】

季节性积雪融水:特点是冬季降雪,春季温度上升,夏季之前几乎全部融化。

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存在的区域终年都有积雪,但随着温度升高会发生融化,温度越高,融雪、融冰量越大。

【承接】大家总结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把所学知识应用一下。这幅图片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请大家判断所在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学生回答)

回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有一首描述黄河的诗歌《将进酒》,诗歌的前两句大家应该知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之水地上流,李白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的描述符合客观事实吗?下面我们来进行探究话题Ⅱ:黄河之水究竟如何来?奔流到海到底回不回?请结合图片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学生边绘、边说明)

黄河之水的确来自天上,奔流到海回不回来?

(回来)

因为什么?

(水循环)

我们把这种水体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老师在学生绘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说明)。

海面上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上。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首先经历什么过程?

(下渗)

当地面下渗达到饱和后,一部分水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经过江河汇聚,最终又回到海洋,这种循环我们称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降落到陆地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高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地面上,这是陆地内循环。

海洋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上,称为海上内循环。

这三种循环模式各有特点,海陆间循环空间范围最广,它将陆地和海洋联系在一起,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少,但它对干旱地区极为重要;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同时,淡水资源还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比如撒哈拉沙漠地区,它是淡水资源极度贫乏区。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它是淡水资源丰富区。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水资源会不会一直减少?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水资源会不会一直增加下去?

(不会)

为什么?

(因为存在水循环)

大家判断的非常好。因为水循环的存在,当陆地上的水很多时,通过地表和地下径流会汇入到海洋当中,当陆地上的水很少时,又会通过降水做一补充,通过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在四大圈層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水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他们的更新速度有差别,比如极地冰盖更新需要约一万年,深层地下水需要1400年,河流水需要10-20天。

(2)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比如河流:有些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使高纬度的热量增加,有些河流自高纬流向低纬,使低纬度的热量减少。

(3)水循环是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比如说崇明岛,它的形成就是因为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经过长久的地质历史,逐渐形成的。

(4)水循环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流水侵蚀可以形成大峡谷,这幅图片展示的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流水堆积可以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比如我国东部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他们都是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季羡林先生在《关于水的断想》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全世界都嚷着缺水,中东沙漠地带,原来就缺水,这还有话可说。原来水源充足的地方,由于人为的污染,也是有水难饮,而世界人口的增长尚无止境……然而,无知群众仍然照旧浪费淡水,污染淡水;照旧嬉戏游乐,无动于衷。有人甚至推想,下一世纪,如果再发生世界战争的话,必然是争水的战争。”

通过水循环,地球表面的水资源总量达到了平衡,但总量平衡并不意味着局部地区的水量是不变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做环境保护的先行者。

猜你喜欢

水循环淡水陆地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探究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
课例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水循环冷热凳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
海洋里的“甜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