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做三合一”的任务设计策略的研究

2020-09-10张丹

高考·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关联数据库知识点

摘 要:如何设计一门既符合教学逻辑又贴近生活应用的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借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即做中学教育理论,同时基于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自我效能感策略,在符合教学逻辑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堂《体验数据库魅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中学”的课,设计一个“选修课程”的完整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数据库的魅力及创建数据库的流程,将知识点贯穿在整个任务中,做到教学做三合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字:教学做三合一;任务探究式教学;自我效能感;教学逻辑

一、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有几年,任务探究式教学也已深得人心,可是有时候效果不是很明显,笔者认为是由于任务设计不合理。鉴于这些不足,同时借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设计出了本节课的教学案例。

任务探究式教学,任务只是引线,是贯穿知识点的引线,所以任务应设计的符合以下策略:1、设计得任务应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亲近感。2、整堂课应设计一个系统完整的任务。大任务下再分解为小任务,每一个小任务应贯穿知识点;3、每个小任务的出现应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先后是以知识点为依据的。

本文以《体验数据库的魅力》一堂课为例,设计一堂基于教学做三合一的任务探究式课堂。《认识数据库管理》是高中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七章第三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中的内容。由于高中生对于数据库了解不多,所以本节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正适用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的教学理念。

二、任务探究式策略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设计思想

知识、能力与情感并重,充分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的信息素养。

2.展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设计学习目标)

1)为什么应用数据库来管理信息?(Why?);2)什么是数据库?(What?);3)如何创建数据库?(How?)—重点

3.教学过程方面:

1.1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2.1为什么使用数据库呢?

(1)布置任务,探究学习:

分别找三位学生到讲台,运用Excel软件打开桌面上的“学生选修课程信息表.Xls”文件,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1:假设你喜欢彭丽老师的课,那我们如何找出彭丽老师开设的课程?

(只用一个表就可以查,用已有的知识(Excel)查询;有三种方法:观察法、查找、筛选)

任务2:选修《宇宙与地球》这门课程的学生姓名?

(可以完成,但是要结合三个表的关系一一排查,为后面“表的关联”做个铺垫)

任务3:帮彭丽老师一个忙:统计出选修彭丽老师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难度加大,用Excel不易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亲身感受,知道数据的复杂性,为进一步发现问题埋下伏笔。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引入新的知识

组织学生讨论,小结反思。发现用已有的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此任务。

(3)体验数据库的魅力

教师演示:在Access中打開“学生选修课程信息库.mdb”查询,完成任务二和三。

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数据库管理信息的魅力,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和对数据库的向往,对数据库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完成了新课的导入。

2.2什么是数据库?

情境式引入:以现实家庭为例,讲解什么是关系,在数据库中如何建立关系

情境“爷爷一家”与“我的一家”通过“爸爸”这个共同的成员建立起联系;而“我的一家”又通过“妈妈”这个共同的成员与“外婆一家”相关联。这样三个家庭存在着内在的关联。

“课程信息表”与“课程选修信息表”通过共同的“课程编号”建立联系,而“课程选修信息表”又通过共同的“学号”与“学生信息表”相关联。“课程选修信息表”就像一座桥梁,把三个表紧紧地连在一起。

通过现实家庭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表的“关联”,通过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解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联,唤醒学生自己发现表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比,知识迁移,并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

任务2:统计”宇宙与地球”的选修学生名单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在学生理解了“表的关联”基础上,教师演示并分析用数据库解决任务2的过程:统计”宇宙与地球”的选修学生名单。

根据表的“关联”关系,可以先在“课程信息表”中找到它的“课程编号”,再到“课程选修信息表”中根据“课程编号”查找选修了该门课程的所有学生的学号,然后用“学号”到“学生信息表”查找具体的学生信息。学习新的操作技能,为下面利用表的关联进行信息的查询和创建新的查询表进行信息的查询作准备。

2.3创建数据库的步骤:

创建数据库文件

利用excel学习迁移,引导学生总结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新建数据二维表:

利用Excel学习迁移,引导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创建数据表?

并总结Access与Excel的区别:

引导学生打开Excel文件和数据库文件。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有关电子表格的知识,迁移认识数据库的构成:“表”、“记录”、“字段”。

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效果评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反思

1)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做几道有关photoshop的选择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查看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尊重每堂课的学习,并尊重自己的努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自我评价,做一个深入了解。

2)教师总结:与学习目标首尾呼应,再将三个问题抛出来。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学生可能处于好奇心和感兴趣的程度,到课堂结束再次提出本节课的作用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知识与生活结合,这不仅仅是一堂课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如何讲解的问题,同时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知识的本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知识只有应用于生活,才是真正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8

[2]张丹.《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6.1010

猜你喜欢

关联数据库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奇趣搭配
拼一拼
知识点自测
数据库
智趣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