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9-10刘平印

康颐 2020年6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心内科

刘平印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20年1-5月收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患者149例,对临床用药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评价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使用合理性,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和用药频率(DDDs)作为主要指标。结果: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是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次数排在前三的药物,美托洛尔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呋塞咪。在药物利用指数方面,氨氯地平片和氢氯噻嗪片的DUI>1,其余<1。结论:对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加以合理应用,有助于提升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心内科高血压病症是临床医学上的高发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时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与肾脏病。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医师合理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所在。我国临床用于治疗的常见五类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5月收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患者149例,男75例,女74例;年龄50岁以下17例,50~65岁53例,66~80岁66例,80岁以上13例;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等。

1.2方法

在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过程中,对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充分了解抗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用药量和药物名称进行记录,最后,在分析和统计相关数据的前提下,得出抗高血压药物利用指数,并将实验组合不服用任何口服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则发现服用心内科抗高血压相关药物的患者有良好的缓解效果,同时,利尿类药物在患者服用后的效果最为显著,其中使用率达到38.25%,而其他药物都使用效果与利尿类药物相比则使用率较低一些,其中钙离子据抗剂使用率为22.10%。

2结果

149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比例: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次数最多的分别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在DDDs方面,由高分到低分别为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呋塞咪。在DUI方面,氨氯地平片>1,氢氯噻嗪片>1,其余都<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不断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较大的改变了人们的饮食及运动习惯,再加上生活、工作压力较大,逐渐升高了高血压发病率。临床治疗高血压时,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中坚持原则为个体化给药,以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患者病死率。目前,临床可采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含5类,每类中包含较多的具体药物,而每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未能合理用药,不仅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甚至系列并发症会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高血压属于一种全身性疾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其收缩压或者舒张压超过140/90mmHg,高血压患者同时会存在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者性质方面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起病较为缓慢,发病早期并不存在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出现有脑、肾等并发症之后,才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因此要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有效性。通常,心内科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基础性药物为利尿剂,适合应用到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降压效果较好;β受体阻滞剂可对患者血压进一步控制,并能显著的拮抗心律失常、心绞痛;钙离子拮抗剂能够对钙储存做出控制,使平滑肌的钙离子浓度降低,削弱其兴奋性,促进心肌收缩力减轻,扩张血管,适合治疗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绞痛患者,可较强的降低患者血压,并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恒定状态,且该类药物不会较大的影响胃肠功能;除高血压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能够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能预防心室肥大,使缺血损害心肌的程度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然而,因為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有些人患上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且在临床中是常见的慢性病,在近几年病患的数量也比较多。动脉血压上升对高血压的影响很大,而且患病期间可能会诱发头痛、偏瘫等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对患者的肾脏和脑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有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通过以上五组的临床治疗发现,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口服药物的疗效比较好,但因为口服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医生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临床经验给患者配药。在对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有必要对药品的种类、口服量、用药次数、以及各种药物的有效搭配进行严格的控制。高血压这一慢性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作用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运动和饮食结构,导致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同时,高血压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出现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高危并发症。在高血压治疗期间,应当对个性化给药原则有效坚持,使并发症死亡率和发病率尽可能减少。综合上述所言,医师在治疗不同的高血压病患时,要按照病患的具体情况以及药物特征、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进行用药,尽力保障高血压病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敏.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7):55-56.

[2]许鹏.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179-180.

[3]王君平.心内科对常用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08):99-100.

[4]李树荣,吴刚.常用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在心内科的使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160-162.

[5]李敏.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7):55-56.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心内科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修改
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探讨
奥美拉唑的药学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浅析涌泉穴
珍珠的市场前景及药性成分、功效的研究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