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两大阵地,借助四条路径,打破学习壁垒,提升学科素养

2020-09-10郭红梅

学生学习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教学方法语文

郭红梅

【摘要】把社会时政热点融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对身边、身外发生的人和事感兴趣,关注他们,分析他们,通过分析、评论的对话形式,激发思考,使学生明辨是非,勇于表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入手,将社会时政热点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时政热点 语文 教学方法

社会时政热点融入语文课堂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如何把社会时政热点有效融入语文课堂,仍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研究。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个方面的探索和思考。我的思路是:依托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阵地,借助听、说、读、写四条路径,打破课内与课外学习壁垒,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具体如下:

一、听时事新闻,拓展知识面。学生求学离不开三尺小讲堂,更离不开社会大课堂,要学有所成、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还需要打开窗子听听世界和社会上的声音。所以我利用每周晚自习时间,定时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新闻周刊》,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既着眼全球,又关注时下社会。《新闻周刊》栏目主要是对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进行有选择的播报,其中“本周视点”“本周人物”板块聚焦了新近热点事件和新闻人物,并对其进行深度解读;“本周特写”板块,着重于对和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件进行描述,以此展现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观看《新闻周刊》,既能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梳理出一周内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了解社会热点,积累写作素材,也能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思考,积累思想和情感。学生借助新闻拓展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对提高学习效率也大有裨益。

二、听时事评论,提高思辨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依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时联系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来引导、启发学生。如导语设计、拓展延伸内容安排等,都可以利用社会热点事件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并结合现实谈启发,真正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老师也可以用恰当的热点事件类比启发、实施教育,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典型恰当的热点事例远比教师空洞的说教要有效的多。教师引入时政热点事件辅助教学,要关注时事评论,引导学生提高站位,对社会问题和事件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停留于事实表面或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教师对热点事件的分析评述,直接影响着事件本身带给学生的作用力,所以老师在借助时政热点组织教学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听得进故事,听得清分析,听得懂道理;老师有高度,学生就有水平,老师有思想,学生就有智慧,老师善研教之道,学生则善悟学之理。当然,他人的评论只是借鉴,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听取信息的过程中,能自我分析、准确判断,从中切实受益。

三、说天下大事、热点时事传播最新消息。借助语文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同学们说新闻、讲故事来弥补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的不足,通过学习和社会生活更加充分地结合、相融,让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规律、提高效率。

“新闻播报”说天下大事。为了让时政热点更充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周一次的“新闻播报”活动。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新闻周刊》虽然借助一周新闻回顾梳理并重新解读了一周重大的新闻事件,可因受到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并未能将其他有价值的国内外大事件予以报道,这就给学生搜集整理新闻材料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了解筛选新闻事件,自选搭档,以主持人的形象在班上串联播报新闻事件;每次安排三位同学依次播报,每位同学负责播报三条有价值的时政新闻,要求各条新闻内容不重复。通过这样的活动交流,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就会变得丰富起来,学生的阅读习惯、表达交流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新闻播报员在播报完成之后,可以各自陈述自己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及评论,老师组织班级同学结合播报员在两个环节中的表现,选出“本周优秀播报员”予以表彰,这样也能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故事荟萃,讲社会热点时事。和上面的活动相似,老师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第二课堂交流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讲一讲时下的热点事件、典型人物,丰富大家的信息储备;并能联系自身实践,交流自己的认识,引导大家乐思善学。因为课时任务紧张,活动过多难保时效,所以这样的活动可以以两个周为单位组织一次;师生事先商讨制定活动方案,从时间、地点、方式到流程、评比标准、成果整理等,都事先做好具体详细的规划,尤其需要安排好主题事件的分队讨论,掀起人人参与交流学习的高潮,这对于学习气氛得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

只要开展活动有计划,实施活动有章法,活动方式有创新,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同样能发挥绝佳的阵地优势助力素质教育!各位同仁尽可大胆尝试。

四、引用、评述时政热点,写言之有物、有时代感的文章。在写作实践中,指导学生选择性地使用热点素材,让思维与时代同频共振,能使文章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感,且能拉近读者与作者、作品的距离。写作素材如果只是停留在课内典型材料或是古已有之的典型事例上,就难免会显得狭隘且缺乏灵活性,也可能会使文章缺乏新意和活力。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时政热点素材指导学生积极应用,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新闻材料,选取恰当的角度去思考立意继而展开论述。生活就是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在运用热点素材展开思考、写作时会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带给自己的思维撞击,乐于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更自如地写出真正能传达自我心声、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使文章给人以真实感和时代感。

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素材,要帮助学生锻炼其辩证思维能力;要引導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时事材料,从而能多方面利用热点素材;要让分析事实与明确观点充分统一起来,避免单一叙述或空洞分析,以此保证中心突出。很多学生在引用热点素材时,不是叙述详略不当,便是叙述与议论结合的不自然,或者是分析材料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文章观点与材料两张皮、堆砌材料、中心不明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教师要想策略谋部署,逐一做好指导,要让学生在掌握写作技能的同时,能够切实借助热点素材使文章锦上添花,提高写作质量。

总之,把社会时政热点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是教育所需,目前我们依托课内讲述和课外活动两大阵地,借助听、说、读、写四条路径,积极打破书本与社会生活的壁垒,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科素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研究,也取得了些许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寻找更高效的办法,让社会时政热点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纪荣花.聚焦时政热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J].高考,2020(17):4.

[2]郭安玉.时政素养视域下高中课程资源使用浅见[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10):49.

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陕西  安康  725000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教学方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时政热点在思品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巧用时政热点让课堂“活”起来
小组合作环境下时政课堂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