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转型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20-09-10鲁娜娜张学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鲁娜娜 张学飞

摘 要:本文以铜仁学院为例,分别对应用转型下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及其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为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187-02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应用转型视阈下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关联性研究—以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2017520103)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1]。同时,2016年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而展开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做为师资输出方的体育教育专业必须积极响应。以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对其毕业生试讲验收、实习反馈结果、实际工作能力的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专,专项运动技术的技能和教学能力储备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但多能明显不足,大部分学生除了专项运动技术外的其他运动技术,特别是中小学普遍开展的田径、体操、武术等技术水平不尽如人意,教育学基本理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堂问题处理等教育教学素养较差。另外,在中小学体育师资趋向饱和的今天,如何培养“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能够胜任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与竞赛组织、体育康复、社区体育服务等多种体育需求,成为当今体育教育专业应用转型的改革路径。

一、应用转型下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地方性、服务型、特色化、开放态的转型发展思路引领下,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也积极谋求自身定位,在分析了自我优劣势、毕业生就业现状和铜仁地区人才现实供需和政策导向后,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黔东,面向全省,辐射武陵山区;服务西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初步的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能胜任中学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产业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避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和人才培养“不通不专不精的结果”,在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区域需求、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了对接基础教育、突出地方需求的培养思路。

(二)推进课程改革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方面,根本是课程和教学改革[2],课程和教学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成为铜仁学院实现应用转型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也打破以往课程开设的随意性,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体育教育专业目标矩阵,分别包括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而四大毕业要求又分别细化为更具操作性的各种能力要素,进而组建成包括各个能力要素的课程体系,形成各种以核心能力构建出来的课程平台。课程平台包含了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自主学习教育平台、项目课程教育平台四个课程平台。

(三)寻求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基地

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根据麦可思对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相关度的分析,2015年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和专业密切度仅有68%[3]。为了解决以往人才培养方案里实践课程占比不大,实践課程教学形式单一,与理论教学及时反馈不足的特点,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响应学校倡导的产教融合、共育人才的人才培养改革,运动健康系与铜仁“天姿健身俱乐部”合作,运动健康系提供场地,健身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投资部分器材,天姿俱乐部负责管理运营和器材损耗添新,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学徒方式以及健身教练培训机构的团队合作方式培养学生俱乐部管理运营能力、健身指导能力。与此同时,新起点户外拓展合作、彩虹海水上乐园合作项目等多个户外、娱乐企业的校企合作通道的开启,使学生在项目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周末、假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实践的机会,还能更好地切合企业、行业实际需要,保证人才资源的品质与有效输送,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3]。

(四)推进教学改革

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跟进,为了避免换汤不换药,体育教育专业推出了课程内容更新机制,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类型调研论证中开设新课程,在鼓励现有师资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引进新人才。另外,针对学风散漫,课余时间利用率低,学生运动技能基础差等问题,以课程考核为抓手,出台学习过程评价标准,严格执行结果评价,评价内容注重长期性。同时,为推进教学改革,教师教育类课程授课形式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运动健康系每年会组织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功大赛,省级教学技能选拔赛,内容多元化的试讲试教验收。通过多形式、多平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五)调研体育市场需求开拓创新创业实训

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运动健康系依托于现有体育设施、优质体育人才资源、高等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在对铜仁地区体育服务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创办以提供青少年体育培训服务为主的体育公司,目前在运营的有“飞鱼行动”“康扬体育篮球训练营”,在筹办的有“青少年武术训练基地”。另外,还有以供青少年户外运动服务为主的“青少年户外成长营”等。还有学生以独立法人创办的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专业学院成为孵化未来体育市场服务供给主体的平台。

二、应用转型下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制定科学、严谨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而教师能力结构的优化也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铜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院改革的浪潮中,由于底层理念的缺失、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视度不够、经验的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方案的多变。当然,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修订,但过于频繁的大幅度修订让学生的的课程开设出现了部分逻辑性错误,教师们则疲于应付昙花一现的新课程而无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鉴于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谨慎而科学,经过严格的论证之后再实施,实施过程中小修而不另立。

(二)课程群对相关能力的支撑度应有科学、严谨的论证

以培养目标细化出能力结构并进而导出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本身具有非常好的逻辑性,但是在课程与能力的对应问题上尚缺乏严谨、科学的论证。一门课程对应支撑几项能力,有的能力是高支撑度,有的能力是中支撑度,有的能力是低支撑度,而如何支撑这些能力,为什么对于不同的能力支撑程度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经验主义的结果。因此,要想整个课程体系撑得起毕业目标及相应的能力,相关课程与能力要素,能力要素与毕业目标之间必须明晰相关性与具体的实施路径。

(三)构建跨时空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体育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来说,教育实习见习无疑是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破茧成蝶的关口。但由于铜仁地区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滞后性和优秀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的匮乏,学校体育在很多中小学属于“课表按国标走,实际按老师走”,而部分中小学里体育课由其他科目教师兼职。因此,大部分的铜仁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以广播体操、田径等传统项目为主,大部分体育教师主动性很差,职业认同感较低,体育课堂的随意性极大。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进入教学现场后,很多未能见识到优秀的体育课堂,也未能遇到专业、负责的实习指导教师,因此,實习目标的达成不尽如人意。基于铜仁地区学校体育的基本现状,有必要打造体育行业学院平台,引入体育优质培训机构的专业、市场化优势,使学生完成教师技能的实践积累。另外,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时间上,确保实践教学环节贯彻于整个大学生涯;从职业规划上,在大学的后两学年根据职业意向选学相关职业技能课程;从专业上,要打破体育各专业限制,打破大中小学教师的壁垒,构建突破自然班、突破大学校园的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4],使学生体验到优秀的体育课堂,能够上出好的体育课。

(四)教师教学评价应去除过度科研化

近几年,由于学院提升办学层次的需要,开启了大力发展科研的模式,对于高校而言,科研固然非常重要,但教学却不应唯科研马首是瞻。这里并不是反对教学与科研的相长,教学想要汲取时代营养,教师想要获得更深层的专业能力发展,科研是重要的途径。但如果教学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分量极轻,教师教学相关奖项的申报和评审过于依赖科研成果,教学奖励与科研奖励不相对等的话会极大地弱化课堂教学的地位。因此,在铜仁学院应用转型的过程中,应给予教学与科研同等的尊重,这样教师才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厚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2]刘彦军,等.多视角关注地方高校转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的培养模式改革、资源筹措配置与财政支持方式会议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3):28-32.

[3]陈俊廷.高校转型期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7.

[4]滕刚.教育集团+行业学院: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战略举措[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M].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