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COPD)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9-10李彩

康颐 2020年6期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生存质量常规护理

李彩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COPD)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80例,按照住院单双病号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未护理时,组间FEV1、FVC、FEV1/FVC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FEV1、FVC、FEV1/FVC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保证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Methods: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EV1, FVC and FEV1 / FV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out nursing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level of FEV1, FVC and FEV1 / FV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ensure the prognosis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enile COPD; systematic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routine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隨着老龄化加剧,现阶段开始显著提升老年慢阻肺发生率,增加了患者家庭、社会及医院的负担。慢阻肺的影响因素较多,会导致患者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引发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容易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及病程时间长,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因不同因素影响,在治疗中会导致患者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关键的,可保证患者临床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1]。本研究围绕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详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80例,按照住院单双病号分组,各40例,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2、18例,年龄区间62—91岁,均值(81.95±2.83)岁,病程2—12年,均值(7.26±0.97)年,病因: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各14、26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3、17例,年龄区间63—92岁,均值(82.41±2.67)岁,病程2—13年,均值(7.59±0.82)年,病因: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各15、25例。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1.1纳入标准:年龄≥60岁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肺部无其他严重疾病患者;肺功能检查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患者;无精神病史、认知功能健全且智力正常患者。

1.1.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患者;近期服用过影响肺功能药物患者;不具备完整资料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尊重医嘱每天监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日常生活习惯指导及用药指导,采用口头教育及讲座的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属慢阻肺知识。

观察组: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2.1心理疏导干预

老年患者因长期反复发作疾病,从而增加自身不适感,促使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烦闷、自卑心理,从而产生极端的放弃治疗、抗拒治疗行为,不配合、不听从护理人员护理操作。针对现有情况,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和陪伴,促使患者感觉到自身被重视,切忌在日常生活中向患者传递负能量。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评估和跟踪患者心理状态,针对评估结果,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1.2.2生活习惯干预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干预时,应与患者实际情况和口味需求相结合,为其制定动态变化的饮食计划,并对患者饮食摄入的糖分及盐分进行严格控制。在饮食方面,始终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主要摄入好消化、清淡、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食物,叮嘱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缓解患者病情程度,增加患者舒适度。

1.2.3功能锻炼干预

在给予患者临床治疗时,应依据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锻炼计划,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证患者生存质量。运动锻炼的实施,首先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指导其开展腹式呼吸、缩唇呼气、不同体位的深呼吸等训练,告知患者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展开太极拳、上下楼梯、慢走等有氧运动,在病情逐渐缓解后,指导患者训练日常生活能力,主要锻炼日常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强化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能力,锻炼患者肺功能和机体耐受力,保证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①对80例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行监测、记录,主要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2]。②使用SF-36生存质量评分表评估80例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相关指标包括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生命力、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生存质量评分越高,临床效果越优[3]。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整理试验结果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行(x±s),x2检验计数资料,行百分率(%)表示,当P<0.05时,两组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护理后80例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FEV1为(1.35±0.23)L、FVC为(1.30±0.17)L、FEV1/FVC为(42.78±3.26)%,对照组FEV1为(1.33±0.24)L、FVC为(1.32±0.28)L、FEV1/FVC为(41.63±2.39)%,无明显差异(t=0.380、0.645、1.799;P=0.704、0.520、0.075);护理后,观察组FEV1为(1.92±0.51)L、FVC为(2.78±0.67)L、FEV1/FVC為(62.19±5.05)%,对照组FEV1为(1.61±0.25)L、FVC为(1.45±0.34)L、FEV1/FVC为(46.02±4.13)%,差异显著(t=3.451、11.195、15.676;P均为0.000)。

2.2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

观察组躯体角色(82.30±5.23)分、躯体功能(83.69±4.32)分、躯体疼痛(81.02±5.39)分、情感角色(84.25±6.64)分、心理健康(85.82±5.19)分、生命力(83.20±5.64)分、精神健康(86.23±5.31)分、社会功能(82.50±5.29)分;对照组躯体角色(70.36±4.69)分、躯体功能(71.58±4.29)分、躯体疼痛(73.64±4.72)分、情感角色(75.36±4.12)分、心理健康(72.20±4.58)分、生命力(73.36±4.56)分、精神健康(71.39±4.19)分、社会功能(70.36±4.62)分,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10.749、12.580、6.514、7.192、12.310、10.371、11.771、5.108;P均为0.000)。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焦虑、抑郁是影响慢阻肺疾病治疗、转归、预后的重要因素,慢阻肺存在着较长的病程时间,且病情很容易反复发作,损伤肺功能,慢阻肺患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开始降低免疫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在自身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无法保证患者恢复情况。患者存在的焦虑情况主要由呼吸困难所致,所引发的抑郁症状是因降低活动能力和呼吸困难情况所致。相关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存在着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其影响因素还包括自身生活、经济状态及精神,直接对慢阻肺患者的情绪造成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行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时,应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指定详细计划,及时对患者行有效护理干预,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速度[4]。本次试验主要对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应用常规护理与系统性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未干预时,与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组间FEV1、FVC、FEV1/FVC对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组间生存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可见,系统性临床护理的实施,可获取显著的干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恢复患者身体机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系统性干预措施的实施,主要是从心理干预、生活习惯干预、功能锻炼干预进行,对患者心理状态详细评估,给予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维持良好心态,生活习惯干预是通过给予患者饮食指导,生活指导,促使患者改善自身不良习惯,并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干预,指导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有氧运动,在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适感,保证患者舒适程度。

综上所述,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保证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邓翠颜. 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气分析的改善性研究[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 6(4):126-127.

[2]丘淑环, 苏嘉怡, 杨金. 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13):2124-2126.

[3]郑君鼐. 实施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对改善慢阻肺患者r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4):2192-2193.

[4]丘淑环, 苏嘉怡, 杨金. 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13):2124-2126.

猜你喜欢

老年慢阻肺生存质量常规护理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社区老年慢阻肺的健康指导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胸腺五肽结合抗生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