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环境下,推进基层治理战态化的分析与思考
2020-09-10姜才凤
姜才凤
摘要:一场突至的新冠大疫危情,检验了我们抵御重大危情风险的能力,也考验了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更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突发灾难危情,基层社会治理有哪些冲击和压力?如何化解?战态化管理对化解灾情发挥巨大作用,推进战态化管理对应对突发灾情十分必要。
关健词:突发灾情;基层社会治理;战态化管理
一场突至的新冠大疫,检验了我们抵御重大危情风险的能力,也考验了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更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突发疫难危情,基层社会治理冲击巨大、压力重重,如何化解?战态化管理对化解灾情风险发挥着巨大作用,推进战态化管理应对突发灾情被提上了各级政府议事日程。
一、突发灾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巨大冲击
面对突发大疫大灾,没有任何抵御防治经验可供借鉴参考,措手不及抗灾艰,大灾危情环境下,社会治理在摸索中艰难曲折前行,特别是抗疫初期医疗物资缺乏、医疗场所不够、社区人员太少人手不够、大多数服务只有快递小哥在忙碌等等,都是突发灾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巨大冲击。
(一)抗灾物资欠缺
在物资丰富、衣食充足的当今时代, 抗灾救灾物资的欠缺让人们始料未及。疫情暴发,口罩难求,手套、防护衣生产不过来等等,一度给抗疫带来困扰;找不到对症药品更让患者一度紧张;少数常用品的突然短缺更让人一时之间无所适从。这些欠缺的物资,有的是平时用得少或用不上,工厂生产也就自然减少了,特别是口罩这类的防疫产品,由于利润低,很多生产厂家早已转产了,重启的话不但需要时间,更需要原材料,机器设备早已生锈停摆了;有的是压根儿就没有对应的物品,面对新的疫情,根本找不到对症治疗的用药;还有的是一时半会儿进货没到位的情况,特别是面对突然封城,给部分物资的进出带来一些困难。
(二)御灾设施不够
大疫之初,面对病人的急速暴增,御灾设施不够突出体现在医疗设施设备方面的不足。在疫情暴发之初传染科室、传染病房、传染医院、传染医疗机构等的设置配备一时之间满足不了需求。
(三)救灾人手难配
居家隔离,城市突然停摆,人人面对的都是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去救灾?谁可抗疫?誰能抗疫?对应的防疫抗疫机构人手不够、医院医生满负荷工作、社区人员忙不过来、党员干部全部投入战斗……疫情汹汹,这些人员的投入远远不够。救灾人手难配,懂专业的救灾人手更是缺少。
二、战态化管理对化解灾情发挥巨大作用
封城、居家隔离、全国各地各基层迅速启动战态化管理、守牢织严网格化管理,这是中国各级政策层面的抗疫大动作。在人民层面——全民抗疫,各大街道社区、乡间村镇大喇叭响起来,宣传抗疫政策措施;口罩手套戴起来保护好自己;清洁卫生搞起来保护好家人;楼道电梯大消毒保护好左邻右舍;道路关口守起来保护好街坊村邻……战态化管理体现的是全国一起行动、全民一起行动,守牢抗疫坚堤。战态化管理让中国打赢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战,成为世界抗疫成功的典范,为全球树立了一杆疫战成功的旗帜。
(一)多地急启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是抗击疫灾的“顶层号令”,各地根据自身的受灾程度和防控进度情况,分级调整升降响应级别。“一级响应”是战斗号令,“军令如山倒”无论是人员调配、物资调配,还是抗疫部署、设施创建,全国上下一盘棋,以最快的速度到岗到位。大疫期间,重灾区武汉启动“一级响应”后,进入“战态”,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请战,迅速云集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各方仓医院迅速搭建完工投入使用;车运抗疫物资络绎奔赴武汉;义务人员纷纷参与其中。战态化管理突显战争气氛,“战”无处不在、无时不是。
(二)“全副武装”防控灾害
“全副武装”是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必要措施,这是战态化管理的重要内涵之一。“全副武装”刀枪不入,病毒难近,突现“战”之状态、“战”之装束。病房里的医生人人从头到脚裹紧统一一样的隔离服;奋战在一线的各基层防疫工作者全身穿戴严实防病毒。电视里、媒体中“全副武装”的抗疫画面,都在告诉人们“战态化”抗疫的现实实情。
(三)网络管理不留死角
全国联网,从上到下至基层社区乡村,建立网格管理是“战态化”管理又一重墨精彩之笔。及时监测上报百姓的体温变化情况、社区疫情动态变化、输入病例情况等等,都通过网络进行。网格管理减少了接触,降低了感染风险,特别是乡村基层路远山高,车行人步短时间内难以抵达,网格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尖一点,各大抗疫、疫情信息就可快速传递,乡村基层网络抗疫必不可少。还有健康码在网上生成,让智慧网络抗疫极大地方便服务于老百姓。这是“战态化”基层抗疫管理在网络上的具体体现。
三、推进战态化管理应对突发灾情的思考
推进战态化管理应对突发灾情意义重大。“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基层“守土”“战态化”抗疫管理是中国抗疫战的一次成功践行,有许多成功经验可圈可点,可学可效。当然,抗大疫人类社会是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战态化”抗疫管理还有待更进一步推进,更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保持敏锐的安全警觉意识增强危机感
“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科学预测则可防风险于未然,所以,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安全警觉意识增强危机感。
一要有忧患意识。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认知“冰山一角”都达不到,不管时代发展多么快速和社会多么发达,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都是缈小而微不足道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是幸福还是灾难。疫灾洪灾火灾虫灾……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让人类倍受伤害和折磨。有敏锐的忧患意识,可以警觉地避开逃离一部分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安全。忧患意识不是杞人忧天,这是两个概念,忧患意识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状态,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二要建立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包括对疾病发生的监测、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对生产生活状况的监测、对防疫防控的监测、对人们生活活动方式的监测、对云雨风霜雹虹雾霾的监测等等,大到宇宙星辰、小到生活琐碎,在能力范围内,要做到无所不监测。布好了监测网,对于安全问题,可看可察,掌握在手,则增加了安全保护系数。
三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养成安全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有时候一个小动作就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举止言行,就有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要管好自己,遵守公序良俗,遵守法规法纪,遵守道德禁律,知敬畏,守礼仪。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社会。
(二)织密牢固的安全防范大网增强抗御度
“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织密牢固的安全防范大网,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研判、防控,则可增强抗御度,抵御灾害。
一要建立全民防范机制。防范风险人人有责,要形成“全民防”的态势,特别是基层各个乡镇村庄,要成立“安防队”组织巡逻,达到村村有队伍、镇镇保安全的态势。在各个社区要建立“大妈”义务安全组,组织退休的热心人士加入安全保护队伍,保一方社区平安。当然,还需要更多懂业务、有相关防控知识的专业人士参加到防控队伍里去。还要让“河长”“片长”“域长”“楼长”等分管一方的带“长”字的职业人员参与其中维护安全。
二要建立系统的智能智慧抗灾机制。智能智慧的系统化抗灾在于全国通用,比如健康码的设置要全国一个码,这样才不会出现漏洞和不妥之处。智能系统化,让全国任何地方出现任何灾害,都能够第一时间全国人知晓,这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启动抗灾战。让“战态化”抗灾之战全国行动起来。
三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基层抗灾“战态化”要求责任到人,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实行基层“一把手”多责制,让原来的“一岗双责”变为“一岗多责”。“战”事无情,责之任重,基层抗灾“一岗多责”任重道远,需要各基层“一把手”练就强大的抗灾承受能力和担当精神,保护好一方平安。
(三)创建完善的安全救助措施增强应对力
“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抗灾工作也一样,需要“顽强意志”“又出发”。“又出发”最突出的内涵就是创新精神。灾害无情,不断进化,这就需要我们跟进应对。
一要总结好抗灾经验。一次大災,教训深刻,我们要认真做好抗灾经验总结。要找到优点和缺点,进行比对判断,可以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会,进行理论总结,升华其实践践行。还可以就抗灾表彰大会来一次宣传学习活动,大力传扬伟大的抗疫抗灾精神。
二要增强抗灾能力。抗疫抗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哪些能力不足?哪些地方要补好功课?都能得到检验。经历大疫大灾而知不足。所以,要来一次大检点,看看自己哪些能力有欠缺,需要及时补上,不断增强自身的抗灾能力。
三要立铸法规,让抗灾有法可依。“又出发”更需要法律保障,要制定和完善抗灾抗疫法律法规,用法说话,让法保证抗疫顺利进行,这样抗灾才与依法治国对接。
本文系2020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十八、管理学系列文章之(一)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GL34号;项目名称:以疫情环境下的战略思维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