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基础英语课堂中的话轮沉默现象分析
2020-09-10王媛
王媛
摘要:文章选取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基础英语课堂上频繁出现的话轮沉默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使课堂活跃起来的方法,为更好地在三本院校开展英语精读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课堂;现象分析
沉默的外在表现是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但它却能在一定语境下传递出丰富的信息。理解沉默的内涵对人类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堂这种特定的语境中,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人们交流的特点是说话人的轮换(turn-taking),即说话人在整个会话过程中轮流说话,其基本模式是“A-B-A-B-A-B”。话轮转换规则约束着人们有条理地转换角色,使人们在谈话中产生交互作用。但人們的会话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话轮转换并非始终是直线循环的,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重叠或沉默的现象。如果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沉默应对老师的提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课任教师而言,如果能及时关注自己课堂上的沉默现象,探索导致学生沉默的原因,就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的话轮转换中。
一、课堂话轮沉默的界定和分类
Levinson以话轮为参照,根据沉默发生位置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话轮内沉默(within-silence),即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的短暂停顿;话轮间沉默(inter-turn silence),即当前说话人的说话结束,但并未指名下一个说话人是谁,同时也没有自愿发言的说话人;和话轮沉默(turn silence),即说话人表达完意思后指明让另一个说话人发言,却没有人发言,此时的沉默现象就是话轮沉默。
话轮是H. Sacks, E. A. Schegloff等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某种交际功能的话语,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放弃话轮标志的言语过程。课堂话语位置的沉默,多出现在师生问答过程中。话轮沉默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完成当前话轮时,通过提问或点名的方式将话轮递交给学生,而学生却不接受话轮,此时就产生了冷场现象。张道振(2004)认为,在每次课堂活动中总是只有几个活跃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而大多数学生都保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这一现象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话轮转换造成的。
二、研究过程
1. 研究问题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大一和大二两年的学习,学生要求达到英语专业四级的水平。为了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更佳,科任教师主要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张口说,根据本院《基础英语》课程的科任老师统计的结果,大约75%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接受话轮,因此产生沉默现象。课堂上的话轮沉默现象将会大大影响基础英语的教学效果。
本课题选择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11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找出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并在弄清原委后探索打破话轮沉默的策略。
2.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行为,采用问卷、访谈及课堂观察的方法收集数据。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 新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堂中的话轮沉默现象是否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
(2) 导致学生话轮沉默的原因是什么?
(3)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课堂活跃起来?
3. 研究步骤
课堂观察是掌握学生话轮沉默的最直接的方法。本次选择新技术学院大二英语专业两个班级,对英语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详细观察。重点观察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堂中的反应。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做好记录,力求客观、详细。
关于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堂上产生话轮沉默的原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回答,在进行之前向学生说明该问卷只用于学术研究,不会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并且项目组会对调查结果保密,另外,整个问卷调查的过程避免了该课程的科任教师出现。
三、基础英语课堂中的话轮沉默现象的成因
研究发现,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相似: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独立学院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堂上出现话轮沉默现象的主要原因。
1. 环境因素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尊师重教,导致很多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听老师话的好学生,以至于多数学生不敢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古人说“祸从口出”,意思是话多肯定没好处,所以国人喜欢用“沉默”来躲开危险。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学生怕说错被嘲笑或者被批评,甚至有的学生知道答案也不会主动说,因为太积极会被别人诟病“逞能”、“讨好老师”等,因此,多数时候学生害怕被孤立而采取“随大流”的态度。
2. 教师因素
课堂上的话轮和平时的不同,在基础英语的课堂上,老师仍然稳坐课堂“第一把交椅”,老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什么时候谁来回答问题,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知道答案却没有发言机会。另外在实际教学中,精读课教师因注重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Noels(1999)认为“学生的内在动机受教师话语的影响很大”。因此学生能否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积极发言,与老师的反馈信息有很大的关系。
3. 学生因素
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动机、情绪、信心和焦虑等。在语言学习中,工具动机是指通过学习使自己强大从而在社会上立足。根据观察,新技术学院的学生上课是为了拿到平时成绩和通过期末考试。这种工具型动机会使学生不重视课堂上的互动,导致话轮沉默的现象。另外在访谈中发现,有55%左右的学生也想在课堂上积极配合,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很好地组织话语去应对老师的问题,因而缺乏参与,导致课堂上的沉默。
更重要的一点是自信。根据Abraham and Vann(1978)的研究,“信心能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越是对第二语言学习有信心就越能取得成功。”学好语言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在英语环境中润物细无声地学,这样不仅可以掌握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英语文化的意识,形成英语思维。而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下完成的,只有通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参与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以及对老师频繁纠错的无奈,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沉默以对。
四、解决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中话轮沉默现象的对策
根据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科任教师对英语课堂上话轮沉默现象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環境因素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都需要科任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是在非母语的课堂环境中。
1. 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
英语学习是一个丰富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熏陶过程,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够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课堂内容。科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交际探讨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如挂图、图表、动画等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民主的教学氛围会减少学生上课时的焦虑感,让学生不用担心因为暴露自身缺点而被嘲笑,从而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打破沉默。
2. 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以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及人格魅力,对新一代大学生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及教育观念对学生影响很大。科任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基础,关注学生情感,构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帮助学生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科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平衡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交际的过程中。再次,除了课堂讲解外,科任教师也可以把讨论法运用在课堂中,通过讨论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
3.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树立自信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归因于自己语言能力不高,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要解决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的沉默问题,更应该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去考虑。
学生是否参与《基础英语》课堂交际也是一个态度问题,尽管学生需要有较为充足的语言储备,但是他们的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科任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交际,不要有丢面子的心理压力。可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情,耐心倾听,引导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尤其对于内向或怕出错而不愿发言的同学,科任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在课堂上开口的重要性,逐渐习惯在课堂上大声说,使学生体会踊跃回答问题的好处。另外需要重视课外的学习积累,即通过观看电影、听音乐或演讲、学习外文资料等方式模仿其语音语调、积累优美的句子词汇。
结语
当教师善于智慧地应对学生的课堂沉默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就容易被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自然的提高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今后学生进入社会与人交际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巧妙地将各种打破课堂沉默的策略运用到位,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这样,距离我们实现高效课堂的愿望,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就为期不远了。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建设的过程。” 无数事实证明,观察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沉默,课堂就很难活跃起来。课堂中的话轮沉默在授课中很难避免,但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掌握并利用它,那沉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提醒、是有用的。科任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认识沉默并采取措施避免学生上课不应有的沉默,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范小芳. 《生活大爆炸》中的话轮沉默及其言语幽默效应[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3]范志燕. 沉默,言语,交际[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1.
[4]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李美峰. 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探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刘骏, 钟坚. 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 现代外语, 2005, 4.
[7]刘羡丽.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沉默现象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7.
[8]滕明兰. 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4.
[9]伊英莉, 孙启耀. 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话轮转换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 5.
[10]张道振. 话轮替换在口语课堂小组活动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11]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