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分析

2020-09-10徐东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学生精准扶贫

徐东

摘要:高校贫困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需要在学校的精准扶贫下做好一系列的资助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又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步入社会,以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建设性人才供给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学生;贫困生

精准扶贫需要学校了解学生的经济需求才能做到精准二字,在校的贫困学生不仅仅需要注意经济上的贫困还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因此,精准两字就要求我们运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并解决高校学生经济贫困问题以及“心理贫困”的问题。

1.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1.1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因素可能导致学生的经济不太乐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心理健康状况,导致贫困学生出现自卑的情绪,不善于与同学沟通、交往,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或者在团队建设以及工作中,社交活动上有一定的欠缺[1]。所以,学校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帮助贫困生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校更好地融入班集体、步入社会后更快速地被社会所接纳,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2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

心理素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也在高速发展中,中职、高职的贫困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所以,学校需要重点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社交活动,打破贫困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鼓励学生多参加小组活动和社会活动,克服心理障碍。

1.3高校贫困生对社会环境的陌生

中职、高职的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即将步入社会,由于贫困学生大多数的生长环境都在比较偏远的农村或者山区,他们对于城市的社会环境依旧是陌生的。需要学校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在社会上如何应用。并且,这样的社会实践也能帮助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不仅能够拥有锻炼自我的机会还能提升业务能力,在毕业之后快速与社会接轨,在对外交往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在学校只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高这样一个机会。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贫困生脱贫“志气”

贫困生同时面对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更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就业压力。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应该做到重视,但是针对中职、高职学生中的贫困生群体也缺乏一定的心理疏导。虽然通常学校会开展一些心理疏导课程,但是并没有针对性,使得学生并没有有效地得到心理健康关怀。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重视程度不够,从课堂上得到实质性心理帮助效果不明显。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质量普遍不高,主动去咨询室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数量比较少。而针对贫困生一对一的心理扶助工作,通常是通过辅导员完成,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心理专业知识和干预能力有待专业化。

因此,想要做好中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扶助工作,学校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配备专门的心理帮扶机构,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扶贫活动,建立贫困生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追踪扶困。而针对高职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应当引导学生建立自立自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理,缓解学生的焦虑、忧郁、暴躁等消极心理,锻炼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環境适应能力、自主自律能力,形成体系健全的心理育人帮扶机制。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贫困生认识到摆脱贫困最重要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扶贫”先“扶志”,“扶志”方可“扶智”[2]。一味接受外界的帮助,贫困心理会逐渐演变成依赖、索取、懒惰的消极心理,那时候再多的帮扶都像是无底洞,会积贫返贫。所以,需要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学校可以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平台,帮助他们勤工俭学。

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的具体资助工作

3.1强化监督机制,实现精准资助

教育精准扶贫有着非常庞大的对象群体,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统筹监管工作。对地方民政部门加强监管,特别要注重村级和乡镇级的管理,加强对村支两委、乡镇民政办的监督管理。保证信息真实准确,严厉打击违法申报、造假乱报等行为。对贫困户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保证对贫困户信息的调查和录入真实准确,避免出现信息录入错误、信息违规修改等行为。对高校方面也要做好监督,针对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的不认真、不规范的一系列问题,学校需要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有相关的负责人,制定相关的规定和相关负责人的任务职责,保障学校的精准扶贫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以免教育扶贫工作中出现利益冲突或责任推诿。另外,还可引入第三方评估,以更好地监督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3.2建立校地联动,确保权责相符

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学校保证奖学金及助学金评选的公平公正。学校必须做到奖学金的发放是公开透明的,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监督人。另外,地方民政部门应向高校公开共享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直接向高校反馈。高校据此建立专门的贫困生档案,做好严格的管理及保密措施,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将更为有利。高校对学生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地方政府保持一致,避免学校和地方政府出现不同的标准,学生来往奔波办理资料,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建立校地联动的良好机制,能够保证资源共享,确保权责相符,从而保障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更好开展。

4.结束语

精准扶贫是当前社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精准扶贫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因此,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可发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当从政府、高校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优势,完善各个工作环节,加强规范监督管理,保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文远,罗希.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童蕾,郭斐.浅谈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社会问题[J].广东蚕业.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校学生精准扶贫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