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超前化的思考
2020-09-10丁建惠
丁建惠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目前,还有很多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的成败得失对个人日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很重要地影响。然而,由于家长们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不少家庭的学前教育不如误区。
关键词:学前教育;超前化;弊端
我处于的地区学前教育开展得非常好,能够根据幼儿的生活以游戏课程进行幼儿园教育。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没能转变过来,他们对待学前教育还处于很盲目的状态,还处于学习认字、学数学、学英语的概念中。为什么在很注重学前教育的现在,我仍然能感觉到学前教育超前化呢?为什么我仍然会感觉很多家长对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地区还会出现学前教育超前化了呢?学前教育超前化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弊端呢?怀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研究。
一、不同地区对待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同。
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年工作的时候,学校比较特殊,是新开园的,第一年的生源不是很好,可以说很差,很多都是外来子弟。我所在的班级班中的孩子层次有着很大的差异,本地孩子只有3个,其余都是外来的,有陕西、有淮安、有安徽等。孩子的家长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存有很大的不同。从接送孩子的人员来看,不难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的。曾经有一次,我发放了一份关于动物的调查表让家长配合完成,一个孩子的爸爸和我发了条短信:老师,你整天弄这些作业,根本与孩子的学习无关,你还不如把弄这些作用的时间花在教孩子唐诗、英语上呢!看完这条短信,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之后我和他爸爸进行了沟通。可见,这位家长还没能很好得了解学前教育,他所认为的学前教育就是小学式的。他们不认为应该多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他们不认为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他们觉得字认识的越多越好,他们觉得唐诗会背的越多越好,他们觉得小时候能说出几句流利的英语就是聪明,他们想要看到的就是孩子所学的文化知识有多少,完全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也完全忽视了现在应该给予给孩子的是童年的快乐而不是无情压力,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机械式的读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就是因为这些家长的观念无法转变过来,而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为了迎合家长的意见,这就很容易出现学前教育超前化的现象。
二、學前教育超前化要不得
走进书店我们不难发现,总会有很大一块放着学前教育书籍,教辅书热销从学龄延伸到学前,一些幼儿教育专家认为是值得鼓励的现象,因为已有科学根据表明,让孩子在0-6岁期间接受教育是值得提倡的。但专家也指出,学前教育有个适度的问题,做过了头可能会引起拔苗助长的反效果。学前教育超前化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运用的强制性方法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前教育,正确认识儿童观、教育观,坚决抵制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就拿班中一个昊昊来说,他妈妈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才一个中班的孩子,他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他能够看着书本完整得念下一个故事。这样真的很好吗?其实不然,他是班中的调皮蛋,时刻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每每上课他就一个人玩,他认为自己已经认识字了,如果老师让回答问题,他照着书本念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总是坐不住椅子,喜欢东张西望,如今他是班中动手能力最差额孩子,就连简单的穿衣、穿裤子他不会。原因在于哪儿,原因就在于他妈妈太重视文化知识的渗透,完全忽略了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这些就该是家长包办的。一次语言教学活动《蒲公英旅行记》,等我讲述完这个故事后,我就说:哪个宝贝能够复述下这个故事呢?昊昊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他完整得念下来了,我之后问他,蒲公英去了哪些地方,他呆呆的看着我,说不知道。完全没有理解故事内容,就这样机械得认读完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好吗?再想想等他升入小学,一开始他一定会非常自满,因为发现自己什么都会。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上课对自己没有作用的,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真得能够帮助他一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而他却并未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了学习兴趣,他在别人学习的时间会干些什么?现在得昊昊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没有主见,做什么想什么都要问我对不对?可不可以?而且非常得爱哭。所以,请我们的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自由的并富有个性的发展,别让孩子在学前教育时期就背上那沉重的识文写字的担子。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数数、加减法、语文、英语、钢琴等系统教育内容,这是因为孩子大脑对图形的认知能力发育较早,而逻辑思维方面发育稍迟,过于抽象的数字和文字会令孩子吃力而心生反感。对于0-6岁的学前儿童来说,只要健康、自信就是一个好孩子。为了在幼儿园显示出自己的孩子比人家多认识几个字,能多写几个字而断送孩子以后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是万万要不得的!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孩子出生的家庭环境不一样,那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肯定也不是相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促进每一个孩子有个性的发展。
三、还孩子一个绚丽的童年
结合《纲要》,我们知道,孩子在学前期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对待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每天要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同时应该多鼓励幼儿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角度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幼儿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及时作出反应,多多竖起大拇指给他们,努力让每个幼儿获得满足与成功,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对儿童的学习活动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规则,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活动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获取社会经验,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更要善于发现教育机会,做积极的正面引导。
我们教育的效果如何,主要就是看活动是否能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坚持做到不超前教育,但也不滞后教育。给每个幼儿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上小学后既不茫然也不会因超前而产生自我满足的心理。只要我们的教育“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也是最值得让人回忆的。还给孩子一个属于他们的童年吧!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创造条件,让幼儿感受这份快乐,这份喜悦,而不是无情的担子和压力。孩子要不要教育,当然,但不是文化知识的灌输,而是尊重幼儿,多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学前教育阶段,应该注重的是游戏课程,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多鼓励孩子,多让幼儿学会探索,多让幼儿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让孩子感受过程,而不是所谓的结果。
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好奇,好问,又好动,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一件事情都想跃跃欲试,甚至还会还会做出一些大人感觉是“惊人之举”。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身边环境优势,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能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创造要求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他们的创新行为给予认可和赞扬,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会从弱到强,逐渐发展强大起来,逐步把孩子培养成“开创型”的人才。
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还需好基石。基础是何等得重要,基础没有打好,做事只会事倍功半。请各位老师及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正确对待学前教育,坚决抵制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