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成渝面条
2020-09-10杨玺万难
清晨起床,你是想来一碗宽汤小面,还是一碗成鲜的担担面?
成渝美食也总是有意无意挑动着人们的味蕾。
正宗的担担面,一定要用手工面。芽菜和一点炒得油亮的臊子,是必不可少的佐料。撤点葱花,来点油辣子加小米椒,再来点高汤,拌匀后,芽菜混合着小米椒和臊子,让一根根面条有了立体的咸鲜味道,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重庆小面,一定要用炒得香气四溢的油辣子,还要放一点榨菜粒或芽菜。炒豌豆、碎花生、姜水、蒜水、猪油、花椒、胡椒等十来种佐料配在一起,重庆小面有了灵魂。重庆小面的辣一定是醇厚的、辣得爽口而不“烧心”,再多的佐料,都是为了烘托出这种辣。更有热爱重庆小面的老饕,在吃完面后,会喝两口面汤。不要说面汤油重不健康,老饕们只是为了尊重赋予重庆小面灵魂的那一堆佐料。
担担面咸鲜,重庆小面麻辣,就像两个不同性格的兄弟。
“担担”挑出担担面
Dandan Noodles Carried on"Dandan (Shoulder Pole)"
川渝传统方言里,那些用扁担挑着货物走街串巷贩卖的小贩,被称为“担担”。
挑担销售食物的历史,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不详。不过细心的人发现,《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担担”的身影。
《四川烹饪》杂志整理的资料显示,挑担经营食物古称“浮铺”,又称“小摊”,即设在街边、路旁、集市或广场的流动食品摊担。巴蜀民间百姓称呼的小面摊,正是指这类制售小面、素面的街边摊担。
食品摊担经营的东西往往比较单一,比如有的只卖面,有的只卖馄饨。一般食担的一头装着碗筷佐料,另一头担着炉子和锅。
清代同治年间,自流井有一个叫陈包包的小贩,挑担在各处盐场卖面。由于经济实惠又好吃,久而久之,大家就把陈包包卖的面称为担担面。
过去,四川不少城市都有担担面卖。卖担担面的锅很有讲究一一通常被分成两格,一格用来煮面,一格则用来熬制高汤。
有一种说法,担担面先于重庆小面出现。还有人考证,抗战时期,一家名为三六九的面馆从江浙迁入重庆,为了适应川渝居民的口味,将汤面做了改良,加入了大量花椒、辣椒,成为了重庆最受欢迎的面馆。抗战胜利后,三六九面馆搬走了,而麻辣汤面则在重庆演变成了重庆小面。
所以,现在的重庆小面基本上都是汤面,要吃干馏面的话,得专门给挑面师傅说明。
重庆小面“历史悠久”
The Long History of Chongqing Spicy
Noodles
重庆小面真的是由三六九面馆改良而成的吗?事实上,至少有两种说法认为重庆小面历史悠久,且出现时间不晚于担担面。
一种说法,三国时期,刘备伐吴为关羽复仇,结果兵败退回重庆奉节,然后就有了“白帝托孤”的典故。這个故事广为人知,却很少有人知道重庆小面就是起源于此。传说刘备退回奉节,每每想到关羽被枭首就悲痛万分。刘备想到关羽是河北人,喜爱吃面食,就用吃面来寄托哀思。这一做法一传十,十传百,逐渐传开后就成了巴渝日常饮食重庆小面的雏形。
还有一种说法,重庆小面起源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的王坚、张珏依靠如今重庆合川钓鱼城的天险抵抗蒙军36年。36年间,为了抵御早春阴冷,人们就用葱姜等制成佐料加在面里,帮助守城将士驱寒,重庆小面因此发端。
不过,辣椒是明末才传入中国的,所以不管是担担面还是重庆小面,早期都没有辣椒。你是更喜欢吃担担面还是重庆小面呢?
(文图|杨玺 万难)
【知识多一点】
担担面里的“头牌”
The "Top Brand"Dandan Noodles
光生娃担担面
20世纪30年代,射洪人彭树云在合川挑担卖担担面,后来开始定点经营。由于他注重个人仪容,也注重食品卫生,当地人就给他取了个“光生娃”的绰号。光生娃担担面的调料里面没有酱油,用的是永川豆豉在香油中炸后掺水熬煮成的盐卤。为了保持鲜辣口感,其花椒粉也是现做现用,他还制作了3种特制油辣子,非常讲究。1948年,彭树云病逝,光生娃担担面歇业。
正东担担面
1936年,董德明、陈淑云两口子开始在重庆走街串巷卖担担面。1950年,夫妇二人在渝中区八一路渝都大厦附近搞了个固定摊点,取名“正东担担面”。3年后,正东担担面搬入店铺经营。后来,正东担担面转为公私合营。由于正东担担面调料丰富,具有独特的重庆风味,所以在重庆非常受欢迎。
成都担担面
1963年,成都市饮食公司在成都提督西街设店恢复担担面这一小吃,店面后以“国营成都担担面”作为招牌。由于非常注重口感,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店面经常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