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编码/解码模式看《天线宝宝》

2020-09-10邢业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霍尔解码编码

邢业凯

摘 要:《天线宝宝》(英语:Teletubbies)是由英国广播公司与Rag Doll公司合作制作的一档受众为一到四岁儿童的幼儿节目,该节目于2002年由央视引进,在21世纪初期的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通过故事情节锻炼儿童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成为当年最为火爆的幼儿节目之一,并被称为“90后”人群“童年的回忆”。斯图亚特·霍尔在其发表于1973年的《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中形成了“编码解码”理论,该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三种地位,即主导——霸权的地位、协调的符码或地位、对抗的符码或地位。本文尝试使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天线宝宝》的编码解码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编码;解码;《天线宝宝》;斯图亚特·霍尔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在《天线宝宝》中,四个可爱的天线宝宝和一个太阳娃娃生活在宝宝乐园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有趣的故事。该节目以儿童的视角、口吻与思维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编排,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锻炼儿童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的目的。

一、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被誉为文化研究之父的斯图亚特·霍尔在其《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中提出了自己关于“编码解码”的理论。霍尔认为在编码和解码的双方之间存在一种基本的相互联合与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便指出了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必然是以双方都在场作为前提才能够得以完成的。在他看来,编码即是信息生产者按照所设定的模式对信息进行编辑排序,解码即是处于不同的文化社会地位背景的受众对信息进行接受并进行解读。

霍尔同样认为以电视节目为代表的生产结构尽管开创了电视话语,但并未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的模式,换言之,受众对电视信息的接受同样构成了电视话语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探讨编码解码的过程当中,始终饶不开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关照。因此霍尔创造性地提出三种地位,即主导——霸权的地位、协调的符码或地位、对抗的符码或地位。之所以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解码地位或模式,其根本原因是受众处于不同的文化社会以及地位背景,因而在对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中,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干预,对信息解码的方式与预期产生区分,于是便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地位或模式。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受众的本体地位得到初步确立,受众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动性作用得到了重视,学界逐渐将受众作为研究主体,使受众作为主体对象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丰富。尽管这一理论是于“电视话语”的语境之下提出的,但不难发现,编码解码的模式同样能够应用于其他不同语境之中。本文便尝试使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天线宝宝》的编码解码过程进行分析。

二、《天线宝宝》编码分析

《天线宝宝》是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的著名幼儿节目,时至今日已经在113个国家被翻译成45种语言,并于2002年被引进中国,大部分“90后”群体在童年时期都曾观看过这部幼儿节目。《天线宝宝》主要讲述四个可爱的天线宝宝:丁丁、迪西、拉拉、波儿和一个太阳娃娃生活在“神奇岛”上的故事。其中紫色的天线宝宝叫做丁丁,他的头上有一个三角形的标志,是最高的一位天线宝宝,喜欢唱歌跳舞和打滚。绿色的天线宝宝则叫做迪西,他头上的天线是一个长条,肤色偏深,他最喜欢的东西是一顶黑白斑点的高帽子。黄色的天线宝宝叫做拉拉,他头上的天线形状像尾巴一样弯曲着,十分活泼可爱。最矮的天线宝宝是红色的天线宝宝,他的名字叫做波儿,头上有一个圆形的标志,他喜欢的东西是一辆粉蓝色的滑板车。

每一集《天线宝宝》时长都在24分钟左右,由“幻想原地”“真实记录”两个部分组成”。在“幻想园地”部分,太阳娃娃缓慢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伴随着旁白呼喊:“天线宝宝出来玩啦!”四位天线宝宝便会跳着欢快的舞蹈从自己的小城堡里跳出来和观众打招呼,此时电视机前的儿童观众们也会随着他们的舞蹈愉快地蹦蹦跳跳。等待天线宝宝的舞蹈结束,电视画面便会转向花园中一个转动着的小风车,天线宝宝们跑到山顶上,他们其中一位胸口前方的屏幕便开始发光,屏幕中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孩子的身影,画面随后逐渐放大,此时便进入了“真实纪录”部分。

在“真实纪录”部分中,一般是關于现实中小孩子日常生活的纪录片,比如展示一群孩子们拿着软垫玩耍的场景,或是展示一位小女孩日常生活出门的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的故事。通过对孩子们的生活片段的展示,启发儿童观众从故事当中学习知识,以求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一“真实纪录”部分会重复两次,这种情节上的重复会给儿童充足的思考时间,确保他们能够完整地理解节目所需要传达的信息。而“真实纪录”部分结束后,会再次回到“幻想园地”部分,此时的花园中会出现一个奇怪的东西,这个东西往往便是“真实纪录”部分中的关键性道具,如软垫或是红绿灯等。而天线宝宝们则会围绕道具玩耍,通过他们玩耍的过程会再次强化儿童在“真实纪录”部分学到的知识,例如软垫是如何使用的,以及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天线宝宝》节目最大的特点便是喜剧化和重复,因为欢乐的情节最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最能使儿童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进入放松的状态,从而投入故事情节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而重复则能给儿童充足的思考时间,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预知能力,通过对重复的情节的正确预知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儿童的自信心。天线宝宝喜爱跳舞的特点会提高儿童们运动的欲望,而四位天线宝宝之间友好的关系、拥抱彼此的动作也会启发儿童学会关爱他人。总而言之,《天线宝宝》是一部能够寓教于乐的幼儿节目。在节目的观看过程中,儿童们总能在开心的游戏过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三、《天线宝宝》解码分析

伴随着后期以“哔哩哔哩(简称B站)”为代表的年轻人文化社区的兴起,《天线宝宝》也被吸纳入恶搞以及鬼畜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此时的受众不再仅仅局限于一至四岁的儿童了,开始出现许多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人群。而不同的受众人群背后包含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境,这便导致了《天线宝宝》的解码过程出现了不同的模式,此时便可以引入斯图亚特·霍尔关于“解码”的三个不同模式对《天线宝宝》的解码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一)主导——霸权的地位

霍尔认为主导——霸权的地位便是:“电视观众直接从电视新闻广播或者时事节目中获取内涵的意义,并根据用以将信息编码的参照符码把信息解码。”[1]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解码处于传媒的权力控制之下,并且认同编码所设定的意义。笔者认为这种解码模式主要针对受众为一至四岁儿童的情况。众所周知的是《天线宝宝》的编码方式是完全不同于受众为大孩子或者成年人的节目的编码模式,以一种以重复与喜剧为主要特征的编码方式,是一至四岁儿童所设计的,最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的编码模式,因此一至四岁儿童最能够完整且充分地以“主导——霸权的地位”来对节目进行解码。

在“主导——霸权的地位”解码模式当中,受众会正确地获得节目中所设置的所有信息,于是《天线宝宝》便被处于“主导——霸权的地位”解码模式当中的受众理解为:四个可爱的天线宝宝:丁丁、迪西、拉拉、波儿和一个太阳娃娃生活在“神奇岛”上,每天都发生着极为有趣的事的故事。

(二)协调的符码或地位

霍尔认为协调的符码或地位“包含着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的混合”[1]。这种解码模式,在广义上认可“霸权性界定的合法性”,但从更为局限的角度而言,则会形成更为自适的规则。

以“B站”中的视频《奥利遇到坤坤我好怕怕》为例,该视频为“B站”在天线宝宝鬼畜视频当中播放量排名第一,总播放量达到107.9万次。这部视频巧妙地将天线宝宝与“奥利给”素材相结合,传达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害怕,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微笑着面对它,坚持加油奥利给!”的思想,其中“奥利给”为“B站”中“给力”的代名词。这一视频“坚持加油”的主要思想、欢快的视频以及歌曲风格与《天线宝宝》节目的喜剧主题相符合,同时“天线宝宝”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也被视频制作者保留在了视频当中。在视频中,天线宝宝跳着可爱的舞蹈在地上打滚,并唱出“坚持加油奥利给”的歌曲,与《天线宝宝》寓教于乐的节目理念不谋而合,这些都可以看出视频制作者认同《天线宝宝》的编码模式。这个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与《天線宝宝》主导霸权意识不同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特征,形成了“协调的符码或地位”的解码模式。

(三)对抗的符码或地位

霍尔认为受众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便是“对抗的符码或地位”。受众在“对抗的符码或地位”解码模式当中对符码信息的解读是与原本的编码信息完全相悖的。

曾有人认为《天线宝宝》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动画片,这种观点认为从天线宝宝装在身上的屏幕,以及每天早上叫他们起床的广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押着社会少数群体的集中营,在这种观点中,可爱的天线宝宝形象被视作是少数群体的代表,单纯幽默的幼儿节目被视作是对弱势群体的欺压,《天线宝宝》变成了蕴含重口味的“变态节目”,呈现出一种完全对抗的解码模式。

2006年央视网曾报道过一条名为《疯狂的六合彩》的新闻:一名沉迷地下六合彩的村民告诉记者,《天线宝宝》中隐藏着地下六合彩的数字,因此许多赌徒坚持每天观看《天线宝宝》,企图在其中获得关于六合彩开奖数字的信息,导致那段时间《天线宝宝》收视激增。这些赌徒受众在观看《天线宝宝》时,完全将《天线宝宝》解码为了赌博中获得开奖数字的途径,并将从《天线宝宝》中以对抗的解码模式获得的信息视作是购买六合彩数字的依据,这种解码方式将作为幼儿节目的《天线宝宝》的信息完全曲解了。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受众在观看《天线宝宝》的过程中也会以完全相悖的方式去解码,呈现出一种对抗的符码或地位的解码模式。

四、结语

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编码解码”理论,使得受众的本体地位得到初步确立,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传播与应用。我们在以《天线宝宝》为例的分析当中也不难发现,不同的文化社会地位背景下的受众对同一电视节目的解码模式会产生区分,正是《天线宝宝》因为其受众群体极为广泛,编码模式新颖具有特色,才使得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模式,这大概也是《天线宝宝》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参考文献:

[1]陶东风.文化研究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霍尔解码编码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
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