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09-10陈令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学风建设对策

陈令霞

摘 要:本文从手机媒体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其影响机制和具体原因。结合工作实际,从“强化正面宣传、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日常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三好三高三低”的学风建设目标,使手机媒体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助推剂。

关键词:手机媒体;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2

2020年,我国正式进入5G元年,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智能手机不断普及。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积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1]。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使用手机媒体的中坚力量。

一、学风建设及手机媒体

学风建设是一个动态概念,有着很强的对象特征和时代特征,其建设途径和内容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手机媒体作为大家公认的“第五媒体”,在积极推动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使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了若干问题。在高职教育大规模扩招、“宽进严出”时代,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必要。因此,如何遵从学习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媒体、最大化地发挥手机媒体对学习的积极作用,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为得到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影响的直观数据,我们面向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问卷回收率90%。统计发现,手机媒体对高职在校学生学风的正向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都非常明显。

(一)积极作用

第一,学习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各种学习App、慕课、在线课程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不同高校的学习,掌握专业前沿信息动态。调查显示,有54%的学生通过手机使用各种学习类App进行线上学习。

第二,学习交流模式更加多样、灵活。手机QQ群、微信群、短信平台等,可以使老师和同学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平等地进行交流,接收课程变化通知等更加高效,同时学习爱好群、学习经验分享群等使相应的学习资料的获取更加便利,学习进程也更加灵活和高效。“利用手机使用社交软件,包含微信、微博、QQ等”的学生占76.64%,70%的学生认为手机使师生交流更加便捷、有效。

第三,学习更加便捷、高效。相比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信息,手机媒体各种信息推送、朋友圈转发等使得相关信息传播、更新等更快,在校学生更及时更方便地掌握各种动态消息,扩大了视野。

(二)消极影响

第一,分散学生注意力。听课过程中,手机媒体中非教学信息(如热点新闻、娱乐购物、火山抖音等)影响听讲的专注度,同时会对周边正常听课的同学产生干扰,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显示,课堂上使用手机,选择“有时会”的,占64.39%,选择“从来不用”的,仅占17%;上课时因为手机干扰中断听课的占比近70%。

第二,易混淆正确的学习价值观。40%以上的学生对于课后作业、论文等,常常通过网络搜索直接复制粘贴,严重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学生利用手机短信、QQ等作为考试作弊工具,容易养成投机取巧、不讲诚信的错误的学习观取向。

第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长时间观看视频使学生视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手机媒体垃圾信息的过度滥用容易造成手机成瘾,崇尚不劳而获,影响个人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健康。

三、手机媒体对学风建设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影响机制

认知活动完成任务时,有主次之分,当次要任务(使用手机)占据主导地位时,就会影响主要任务(学习活动)的完成效果。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媒体,会使学生的注意力碎片化[2]。比如,学生上课时,手机铃声或多媒体的声音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听课。学习活动是多个互相聯系但又相对独立的认知模块共同实现的,同一个认知模块在完成多项认知任务时,就会产生竞争和干扰,其中一个任务必须等另一个任务完成以后才能开始,不仅如此,当学习活动被手机使用打断以后,重新启动会额外消耗很多时间[3]。例如,阅读手机信息与听老师讲课这两种活动都需要把对方提供的信息维持在一个认知模块,阅读手机信息时就要中断听课,这样不仅错过了不少内容,重新投入听课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二)具体原因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手机媒体依赖性太强,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容易沉溺于游戏、视频和各种娱乐App等。几乎所有学生手机24小时开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媒体的时长超过6个小时的占51%以上;76.64%的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进行社交,容易使学生脱离集体,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方式。从教学层面看,教学内容吸引力不够,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结合仅停留在表面,尚未完全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四、手机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索

在手机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在肯定并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创新管理、教学等手段克服其不利影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线、以引导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优化环境为重点,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助学风,使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逐步实现“三好三高三低”(行为习惯养成好、课堂学习风貌好、比学赶超氛围好,学习主动性和竞赛获奖率高、就创业和升学率高、参加第二课堂和学生活动积极性高,迟到、早退、旷课率低、不及格率低、违纪率低)的建设目标。

(一)强化正面宣传,引领优良学风

1.以科学思想为指导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扎实开展大学生生涯设计、完善学生评奖评优指标体系和班级学风评价体系为抓手,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日常管理,把“合理使用手机媒体”的思想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等各类载体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学风价值观中,强化学风导向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对待手机媒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牢固专业思想,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2.树立典型榜样

在学生各类先进个人中,筛选出一批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机媒体提高学习效率的典型,通过线上线下分享他们的学习故事,发挥先进典型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优良学风班”等创建活动,借助手机媒体易沟通交流的特点,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级学习氛围,加强督查与考评,推动手机媒体促学风建设深入开展。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优良学风

1.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明确课堂使用手机的要求和规范,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媒体查阅专业前沿信息、就业信息等,合理使用手机媒体的正面功能,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手机媒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利用平台交流学习、生活信息,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师德师风带动学风,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

2.规划智慧课堂

深入推进“互联网+课堂”模式,加快智慧教室、VR教室、智能研讨课堂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高效课堂计划,通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精品在线课程的“建、用、学、管”,构建出对话、沟通、交流的新环境,进一步探索出了互动、启发、帮助、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新机制,逐步吸引学生回归课堂。

3.使用手机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使用手机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变“禁止使用”为“合理引导”。比如,利用“雨课堂”等新型智慧教学软件,教师将课件、课后题等推送到学生手机,学生通过弹幕等模式,连接师生完成多元实时互动,集课前预习、实时课堂、课后考卷等全程教学活动于一体,对教学过程进行数据化分析,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环节赋予学生全新体验,增加师生互动。

(三)规范日常管理,保障优良学风

1.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加强学生自控能力培养,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通过开设媒介素养课或者媒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媒介、利用媒介,学会批判性思考,分析接受媒介信息,自觉抵制不良媒介信息,从容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从而学会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达到个人与媒介的完美结合。

2.营造合理使用手机媒体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制定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的制度规定,使日常管理有章可循。借助学校PU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学生关注、关心的话题和热点,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另一方面,强化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过滤网络垃圾,净化网络信息服务。在教学时间尤其是考试期间,设置信息屏蔽,以预防手段提高考试诚信度。

3.强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利用手机媒体策划、推广,开展丰富的专业文化活动,以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大国工匠、技能大师进校做报告,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采和精神面貌;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制定完整的学业、职业规划,形成具体可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

[2]Salvucci DD, Taatgen NA.Threaded cognition: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concurrent multitasking[J].Psychological Review, 2008, 115(1):101-130.

[3]刘潇.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辩证与路径探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2):68-70.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学风建设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