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0-09-10赵琳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赵琳琳

摘 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大数据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复杂的数据处理系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大数据技术自身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传播内容多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可以满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求,对于转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模式,改善教学现状而言无疑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但同时网络技术所存在的双面性也需要高度关注。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仍然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2

一、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美国科学家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美乐章”[1]。从2009年起,“大数据”开始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名词。推动大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则是奥地利和英国两国的数据科学家们,其强调在总结数据时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来发现数据潜在的价值、作用,并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应用于特定的范围和领域。从某种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掌握大量的数据,而在于如何从海量数据当中提取具有价值的信息。2011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报告中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大小超过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与大数据的有机结合,扩展教育工作者观察世界的视角,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模式的综合质量,对广大学生们形成正确、合理的教育引导,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教学机遇分析

(一)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师及时发现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中的不合理部分,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实践带来参考价值。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学生喜欢自己所学习的课程,进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开发自己的多元化思维,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集中在教育内容方面。思想政治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大数据和网络的特點,优化、丰富教学工具,尝试接受全新的教育载体。同时,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当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维,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以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分析或者师生互动等形式展现时事新闻和热点聚焦,学生便能更加主动积极地融入课堂,最终达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目标。实践证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强调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才是现代教育的主流。而在主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当中,学生对于教育活动的抵触心理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且在学生拥有一定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其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而体现在课堂氛围、师生关系、课堂风气等多个方面。

(二)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载体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社交软件的出现与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来获取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并在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便捷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从学生角度来看,教育载体的转变不仅方便了学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意见与观点的途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手中的移动通信设备来发表言论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来明确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及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良。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要学会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全新的教育载体。

(三)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资源

大数据时代中的数据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不仅包括简单的文字和符号,同时也包括音频、视频等多种格式。庞大的数据资料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并进而筛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教育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网络中产生的数据总量十分庞大,丰富的数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常见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练习题、网络期刊等,且学生也可以在社交软件或者学校网站上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及研究内容。从某种角度来看,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属于数据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新数据,如何利用新的数据,如何整理由自己产出的数据,均是教师和学生需要考虑的内容。

(四)为个性化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当中,教育数据的主要来源对象是学生个体,数据获取方式包括考试与调查问卷两种,而最终所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却是针对学生整体,是对整体教育状况的一种评估、分析。大数据技术本身就高度重视个体表现,其数据来源于个体,最终的分析结果也是针对学生个体,这与传统的教育数据获取与分析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之下,学生的个人成长速度、学习状态,甚至兴趣、性格等均可以成为教育数据的组成部分,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个体而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一功能的实现也为个性化教育创造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由大数据技术分析得到的成长曲线去判断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从实际表现来看,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实现学习知识图谱的扁平化,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无需再按照年级划分,而是通过构建综合性的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这样一来,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状态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来决定具体的学习难易度与学习速度,甚至学校方面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师,最终推动教育从知识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教学挑战

(一)伦理困境对于学生的影响

伦理问题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频繁发生,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同样存在。基于技术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同时也是自身的缺陷。大数据技术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数据采集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其不仅可以用于记录学术数据,同时也可以记录学生的生活记录。例如:学生的个人信息、消费行为、外出情况等。频繁的数据记录仿佛让学生在监控世界中生活,而过于干涉个人隐私问题也为学生带来了数据泄漏的隐患和风险。由于数据存储不当所造成的数据泄漏问题并不少见,其潜在的伦理风险问题对于每一个当事人的影响均不容忽视。若学生认定自己的生活行为和生活动态会被随时记录监督时,其对于参与大数据统计的热情也会随之下降,甚至会出现警惕心理,甚至隐瞒、虚报数据,最终结果只会造成数据分析结果失衡。而从教育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便于教学活动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改变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习惯,最终导致教師对大数据技术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大数据技术仅仅能够基于客观角度对死板的数据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数据来判断学生个体显然是不客观的行为。若思想政治教师过于依赖大数据技术,相信数据分析所带来的结果,则会在教育活动当中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也会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显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数据技术匮乏

大数据拥有数据体量巨大、种类繁多、增长速度极快等特点,对其开发和利用已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想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地利用大数据,不仅需要具有充分、完善的硬件条件,同时也需要为大数据系统配备专业的维护及运营人才。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出现的时间较短,国内目前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一般高校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极为有限,最终导致高校在构建大数据体系时往往需要依靠于内部的人力资源。从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无论是构建数据采集系统还是实现数据的分析和筛选,都需要由高水平的专业人士负责,这就对学校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高校一般的思想政治教师在计算机能力方面的表现则相对较差,甚至多数教师仅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其在面对数据处理工作时往往会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情况。即便是在拥有专业大数据人才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也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大数据人才对于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认识水准相对较差,其整理出的数据内容和结果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数据价值相对较低。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两部分构成。前者在特定领域有着专业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且教学经验丰富,但面对繁忙的教学工作和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其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较为有限。而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同样较重,基本没有剩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由此可见,大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大数据技术能力不足的现状,缺少能够具备数据挖掘、数据整合、数据分析能力的大数据人才。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冲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灌输式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指挥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收知识的个体。且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没有选择权的。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于技术条件不同、知识获取方向不同,师生双方所能够接触的知识面存在本质的区别,鉴于多数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认识程度较深,其所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更早、更全面、更专业化,挖掘信息的方式方面可能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加专业化、科技化。

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找出正确的教育规律并根据时代的特点来探寻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数据时代的表现相对较差,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地位逐渐没落,甚至使得整个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质疑,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遵循时代规律,找出传统教学模式和大数据时代所带来机遇的连接点,找寻正确的工作方法,让传统教育模式与新模式到达完美的结合,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彭志强.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考[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28(1):137-140.

[2]马晓强,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科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6):34-35.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