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20-09-10李爱华

关键词:思政育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李爱华

摘  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本文从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入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践行思政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学;思政育人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1]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在此背景下,思政育人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覆盖面广、跨度大,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与西方文化、思想等交流,最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这一教学理念是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指的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通效应,从而构建三全育人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3]它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做思政课程,而是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里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就是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因素,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通过文化对比,增强学生文化领悟,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思政育人。

那么怎样才能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去?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入手,把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贯通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去。

(一)从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首先,教师可结合单元课文主题关键词进行思政元素的头脑风暴,确定可融入的思政内容。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中的单元主题有青年成长、校园爱情、青年理财、人生事业、女性地位等,那么教師可以依据主题,挖掘出其中的思政元素习主席的青年观:责任、担当和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多锤炼意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以学业为重;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勤俭节约是中国传统美德;男女平等和新时代女性风采。确定了思政元素,就可以根据它来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3》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怎样才能减少人类对海洋的破坏,为人类和海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就是说本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就是本单元的思政要点即习总书记提出的“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师可课前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该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和大自然和谐共存?课上小组代表来阐述,这样思政元素融入思辨中,让学生知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又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第一单元Bringing Dreams to Life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其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大学梦,青春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立志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其次,每个单元的语言点,句型和重点单词,可能出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党政文件中,教师可把相关的例句找出来进行学习,以增强学生词汇语言学习的厚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课文主题,语言点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好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中坚定其理想信念,加强其品德修养,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

(二)在教学方法上,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分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架起了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学习中西文化的过程,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应加强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和辨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爱国精神,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五单元时,让学生课前观看与主题相关的电影《喜福会》的选段,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去寻找中美文化在餐桌礼仪和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课堂上学生进行汇报,从而引出课文中前面部分对一场家庭聚会的描写,继而引出课文主题。课文前面部分通过生动的对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和交际方式。文中相关动词惟妙惟肖的描写了嫂嫂想吃又说不吃,妈妈则连番劝吃的中国餐桌文化现象,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领略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倾向于含蓄的交际方式,而美国人则是直白的交际模式,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差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进而去探寻中华文化的根源。我们可以在中国古代的作品中发现中华文化的礼仪,含蓄和谦逊。如《论语》中“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礼仪规范,又在一定程度上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又如,利用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的有关西方和中国文化的翻译练习,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文化之间存在异同,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文化理解和辨别能力,要求同存异,做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三)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融入课程思政

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首先,课前可设计一个presentation,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新闻,读到的报刊,做一个presentation。这样,结合当下的热点时事,把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比如,今年疫情期间,教师可充分挖掘和提炼疫情期间国内外新闻媒体的观点,事迹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从全国人民一条心共同抗疫中体会团结精神;从“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进事迹中体会家国情怀;从疫情有效防控,国际积极评价中体会道路自信,从分享中国经验,提供抗疫援助中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好地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

其次,可以设计诸如英语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的实践活动,對其进行价值观的正面引导。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加入社会热点话题,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教学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英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它有机融入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6/t2020603_462437.html

[3]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4]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5-48.

[5]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9(04):122-126

[6]何芳.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9(28):32-33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