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心理及对策分析

2020-09-10黄海澜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黄海澜

摘  要: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关乎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未来发展,更与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兴衰有着重要关联,学习方向的不同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不同于其他普通专业学生,表现出个性普遍较强的特点。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政课讲授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其思想行为特点,则会导致成效不佳,因此必须将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探析

思想政治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它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在思想方面尤其活跃,个性特别突出,追求自由,思想政治课程相对而言较为“单调刻板”,难以与其产生共鸣。再加之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教师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充分考虑和研究艺术类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学成果不佳。如何密切结合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其对思政课的接受心理,并由此制定出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一)主流意识形态良好,政治理念薄弱

当前的艺术类大学生有着端正的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也处于良好的状态,其能够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怀揣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艺术类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通过发挥特长,如:绘画、书法、舞蹈、乐器等进行情感的表达。然而,艺术类大学生常常有着不同的思路,注重理想而忽略现实,容易受到西方国家自由思想的影响,政治理念较为薄弱。有些艺术类大学生甚至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认为艺术专业就是要专攻艺术学习,至于思想政治理论则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组织或者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很容易就产生思想政治无用的观念,[1]他们更偏向于自我性的选择、发展和设计,久而久之形成了“艺术第一”的价值观。

(二)自我意识较强,纪律性不强

较之于普通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有着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主要体现在注重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轻视普遍的共性,在学习和生活中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有相当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艺术就是一门个性化的学科,就是要表现得与众不同,才能带着强烈的情感去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艺术专业的教学一般以独立的小班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下的学生集体意识不强、团队精神淡薄。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有着强烈的崇尚,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追逐着理想和浪漫。有些学生认为艺术就是要走不同寻常的道路,就是要实现自由才能将思维发散到更广阔的空间中,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如果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严格、死板的管理制度约束,就会阻碍他们在艺术上的个性发展,影响他们创作灵感的开发与利用,容易激起他们的抵触心理,表现为旷课、迟到、早退等,甚至一些不符合文明规则的行为等,也可以说是纪律性不强的主要表现。

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又有着敏感、活力的特征,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欲望与能力,以自由、理想和浪漫为追求,这些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较为突出。

(三)追求道德与艺术的共同发展,容易产生实用、功利观

与普通大学生相同的是,艺术类大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陶冶自身的艺术情感,这样才可以让艺术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家以德为安身之根、以艺为成就之本”这一观念十分认同,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追求道德与艺术共同发展的境界。很多艺术类大学生能够科学地对自身在艺术领域的发展生涯进行精心设计,以自身的努力不断追求艺术的美,进而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达成发展目标。

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下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有些艺术类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善于充分利用本身具备的优势,参与勤工俭学,早早锻炼自身以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然而,在早早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容易产生功利心理,在日常学习中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与发展上,而忽略了基础性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对经济方面的追求较为明显,很容易陷入拜金主义、利益主义的不良价值观中。

(四)艺术思维具有独特性,存在明显的逆反心理

在思维方面,艺术类大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对差异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在大学的系统教育中,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的是专业的艺术理论,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来锻炼能力。有些学生意向以不懈的努力,参照社会需求和大众审美等相关艺术标准,创作出更多大众喜爱的作品,他们将各类艺术比赛或者活动当作提升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奋发向上。可以说,艺术类大学生秉承创新创造精神,并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然而,艺术类大学生的这种独特性思维也很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很容易产生与集体相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坚持的思想理念与道德规范之间存在较大冲突,他们不愿意被规章制度束缚在固定的“圈子”内,在行为中突显个性差异,在学校管理者的眼中,他们是一群不服管教的群体,对管理纪律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艺术类大学生对思政课接受心理分析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艺术类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其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与思想修养人才的重要渠道。艺术类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直接因素。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信息分析是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经调查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藝术类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设置及组成没有明确的认知,甚至不了解心理教育和形势政策课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

尽管许多艺术类大学生认同思政课开展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抱着排斥的心理。艺术类大学生经常忙于专业的艺术学习和创作,又由于思政课本身带有一定的枯燥性,加上学生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频繁的逃课现象。[2]而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一味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也没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更谈不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原本就不高的兴趣被大大削弱,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实现。

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艺术类大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的教育,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层面上的良好发展。

(一)以思政课为主要阵地,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是思政课的两种重要类型,是高校为大学生设置的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政课具备很强的理论性,而通常情况下,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轻视理论的思想,在理论学习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表现为兴趣缺失,为了修满学分、考试及格而上课,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的知识复习,考试完成之后就完全将教材和知识抛诸脑后,更谈不上重视思政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了。[3]

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致力于实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不断转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真正需求,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掌握丰富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得以更好的提升。总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当从内容上加以丰富,在方法上坚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发挥表率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与尊重

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就像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关系,而同时作为“师傅”和管理者的教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教师的素质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中,教师、辅导员和管理者都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在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充分体现对艺术类学生的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就是广大的学生,这就决定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人文关怀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在素质方面获得发展与提升,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就是要给予艺术类大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在深入分析并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认知特点、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真正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将教育管理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出来。

(三)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展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艺术是一项重要内容,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当前,有些高校在设置艺术专业选修课的时候,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种学科,而对这些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合理性。[4]艺术类大学生带着修学分的目的选择课程,这种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甚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对此,高校应当积极推动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改进,不仅要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又要重视课程实施的效果,真正将生活实际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充实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实现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四)发挥学生模范榜样作用,培养德艺双馨人才

模范榜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巨大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本身拥有独特的专业优势,由于基础强弱的不同和后天努力程度的差异,加上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学生发展方面的差异性逐渐变得明显,有一部分优秀学生通过自身的坚持与努力“先人一步”地创作出了被他人广泛认可的艺术作品。而这些优秀的学生完全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模范榜样,在具体的操作中,应当适度扩大优秀学生的榜样影响,以他们的努力进取为参考,以他们的成就为奋斗目标,让优秀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艺术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同时,必须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方式,关注优秀榜样学生的素质发展,让这些学生真正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五)创设人文精神环境,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健康发展

人文精神环境,就是指学校精神、办学思想、学风教风、舆论导向、规章制度等影响下的环境。在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中创设人文精神环境,就是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教育决策、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制定与修改,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真正在校园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学校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承示范基地。当前,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环境创设,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以创新的方式方法创设和谐民主的人文精神环境,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让艺术类大学生获得人文关怀能力。

(六)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较之于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具有独特的个性发展要求,对具有共性的价值观教育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应当将思政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和科学价值观的认同,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获取调查资料和数据并做出具体的报告,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理解,锻炼观察和交往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博物馆等,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古往今来的优秀艺术作品,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

四、小结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并研究的课题。他们与普通大学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殊个性。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学校和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根据艺术类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心理,制定有效的教育对策,只有這样才能让艺术类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实现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慎芝,袁淑.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接受心理的调查与分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48-51+55.

[2]方滨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03):122-125.

[3]耿琰杰,张雯雯.关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4):88-90.

[4]黎兆萍.广西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