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究
2020-09-10汪萍兰
汪萍兰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的参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着重研究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老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参透研究;人教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来好,思想意识也在逐渐改变。由于小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在生活中通过网络、社交等方面,学会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沉迷网络、讲脏话、过度追求时尚、不与家人、老师、同学交流等等,这些现象会造成小学生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更是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进行德育方面的参透,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原则
(一)树立榜样,带领感情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品质与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只有一位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得到学生的尊敬。因此树立榜样,也是参透德育教育的方式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分辨思维能力还存在欠缺,所以教师将自己作为正面榜样,以其正直、生动的形象去教育、渲染学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们就会积极效仿,从效仿中学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这种生活形象的榜样比按照书本上理论知识讲解更有说服力,能够让小学生迅速的领悟参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创设情境,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利用自己的情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对授课的内容产生反感,不愿意听讲。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同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讲课前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备课计划,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勾画出教材的意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课文知识,还能通过课文陶冶自己的情操。学会因材施教,创设学习情境,是当前语文教师必学的教学方法。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是参透德育教育最有效及最简单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摆脱传统教学的方式对学进行教学、束缚、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去沟通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尊重,让他们学会自己去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是利用灌输式教育,导致学生只会表面意思,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还有很多教师采用权威式教育,这种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学生对其方法在内心深处和思想上的不认同和不接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教学,可以使老师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是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參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非常多,比如阅读朗读课文、语文训练、寻找中心方向、课外学习等,教师利用这些教学手段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掺加一些德育思想,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一)在阅读、朗读课文中参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学习语文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参透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化的将文章朗读出来,而是要运用自己对文章的了解,加入一些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例如:曾经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时,本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亨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此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在学习时靠单纯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去,通过作者各种富有感情和深刻含义的句子细细品味、朗读,从中重点抓住哈默的神态、外贸、语言的句子,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而感受到“自尊者自立”這个道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可以自尊、自爱、自立。
(二)从语文训练中参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首先进行文字的解析是必要的,随后要对文字组成的语言进行赏析,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式,也是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情感联系的通道。小学语文课中的内容都是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富有丰富感情的,里面蕴含了大量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通过班主任的带领,将课文中所要表现的思想以一种生动形象的姿态映入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完成教学目标,又能使学生参透德育教育。语文的语文训练主要方式就是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多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物为素材,学生在借鉴这些素材写作的同时还能够从中领悟到德育教育。
(三)从课堂之外参透德育教育
课外活动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合理的利用课外活动,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兴趣、发挥小学生的个性、舒缓小学生的情绪等,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课外活动最常见、教师最常用的就是课外阅读,相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课外阅读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有趣、种类更多、更加有韵味,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引作用。但是课外书籍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小学生阅读,不能让一些暴力、黄色等不健康的书刊影响他们的思想,所以班主任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推荐不同的课外书籍。课外活动除了课外阅读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如辩论、写作、演讲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四)从班主任本身的影响去参透德育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所以班主任的形象极为重要,很多心理和行为都是依照班主任为参考物来效仿的。比如,班主任是一位积极乐观的教师,在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那么班上的学生都会跟着班主任的情绪走,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变的积极乐观。除了教学的过程,班主任还要积极的去了解、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使学生在生活、遇到困难会主动向班主任请教,而不是惧怕班主任。班主任通过对每个同学性格的了解来进行单对单对话,了解他们成长中的快乐、烦恼等因素,基于此能更好地将德育渗入语文教学中。
三、总结
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改革,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教育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主要领导人,不仅要负责班级的整体管理,还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培养。通过从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利用身边实际发生的案例在语文文字中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于红伟.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64-64.
作者单位:泉州台商投资区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