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2020-09-10赵宏

高考·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

赵宏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讲解为中心、应试为中心的“五中心”教育体系,这种封闭式教学模式带来了教学的局限性、片面性、滞后性,它使学生对老师、教材的依赖性变强,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都受教师、教材的影响,因此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接收到的东西也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学质量不高这一局面,要改变这种封闭性的语言模式,建立适应今天信息社会的语文教育体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需要转变语文教育思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变教师讲析为主为学生训练为主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近年来我们进行的大量教改实验——“彻底改革以讲析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代之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基本模式”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希望,它侧重于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而就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达到尽快的提升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便是经常的、系统的、综合的进行训练,这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它要求教师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传授方法,“授之以渔”要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教之以“点金术”要比“施予金”更为宝贵,而要使学生掌握方法,必须进行训练,但并不是说不要老师讲,而是让教师仔细考虑“讲什么”“怎样讲”。有的教师认为在讲文章时,只要能把“写了什么”讲清楚就不錯了,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至于文章写了什么,多数学生都能在读书时弄清楚,无需教师多费口舌。那么,教师究竟讲什么呢?应当是讲“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这正是在向学生传授方法,体现叶老“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精辟教育思想,使学生以“范例”通其他,由“举一”而“反三”。

2.变苦学为为乐学

我们面对的中学生,都喜欢生动活泼的事物。学生最不喜欢那些不会幽默、连个笑脸都没有的老师。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怎样才能使你所教的东西让学生喜欢呢?那就要让学生感到你的课生动、有趣。我们千万不要把“有趣”看成小儿科,它对语文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让作品形象更丰满、更立体,能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它不等同于无原则的调侃、搞笑,它是一种有原则的生动,为达成学习效果的幽默,不是哗众取宠。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曾作为外长出席记者招待会,面对记者,他的机智回答让人印象深刻。一外国记者问:“请问元帅阁下,你们中国人是用什么武器把美国的U-2型高空侦察机打下来的?”这可是个涉及国防机密的重大问题。陈毅诙谐一笑,两只手一上一下向头上一举,用四川乡音回答说:“就是用根长竹竿戳下来哟。”引得众人开怀大笑。陈老的机智幽默不正是一种化解尴尬气氛的良药吗?当然,这需要创造性思维。“有趣”的课堂上,我们不正需要这种机智幽默吗?它不单让人快乐,更能启发思维、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自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

当前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很多,其中把语文课如对待机械般去生硬拆解,肢解语文,忽视它的人文性,漠视它的艺术氛围是一大重要原因。有些老师只是将语文课堂变成大批量知识的灌输,把一篇篇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课文肢解为零碎冰冷的一串知识点,化为一道道令人厌恶的思考题、练习题,忽视语文形象的生动传神、语言的优美奇巧、情感的跌宕多姿、思想的丰富深邃、结构的精巧多变等特点,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知识技能课,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索然无味。试想在这样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里怎样能让学生提神、爱学,更何谈提升课堂效率,从而达成“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感性灵,提升审美能力,开发智力,形成创造力”的教学目的呢?这也是现在很多语文课慢、废、差的原因,也是把本应最美丽、有趣、有情的语文课变成学生不喜欢不重视的课堂的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爱上语文,我想,打造富有特色和创意的语文课堂氛围是关键一点。好的课堂氛围应主要具备以下几点:1、课堂充满着激情。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使自己对课堂充满着激情,并以此感染学生。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视课堂为生命,一堂课甚至浓缩了自己一生的生命体验,始终用饱满的激情诠释、演绎好每一堂课,深深感染着学生,点燃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在程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随着老师的引领置身文境,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随其感而感,学生充分深入体验,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思想共振,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活起来,师生情、教材情融为一体,充盈课堂。2、课堂充满着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造力的核心,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抓住想象的机会,发展和培养想象能力,释放大脑可能的力量。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它包罗万象,涉及古今中外、自然社会,这些内容并非都是学生熟悉、体验过的,这就需要借助想象,去完善认知,丰富情感。而有些老师恰恰忽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满堂灌”,以讲代思,包办代替,自导自演。学生仿佛看客,缺少主动的思维体验,无法真正参与课堂,也让本应丰富的课堂变得寡然无味。因而,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跨越时空与课文中的人、物相会,随孔子去两千年前的鲁国游学论道,随曹雪芹到大观园看兴衰荣辱、人情世态,随梭罗到瓦尔登湖畔欣赏感悟,随路遥深入生活体验平凡的世界。3、课堂应有高潮。“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堂亦如此,如果老师只是平平的讲,学生默默的听,没有笑声、掌声、辩论声,那么,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扣人心弦,就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产生厌恶之感。因而,教师应充分备好课,精准把握重难点,精心设计连贯而有梯度的问题,设置好环节情境,让课堂通过引疑、激疑、释疑环环相扣,渐入高潮,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思维得到发展,在课堂高潮中释放学习热情,这样的课堂有波澜,有起伏,有高潮,自然引人入胜,学生喜欢。

3.变师问为自问

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北宋张载也曾经指出:“学则需疑。”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抱着“疑”的思想才能有所得。《论语》有云,为学问应“不耻下问”,李时珍之所以能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因为他在踏遍名山大川研究草药时,不断地向当地老百姓请教。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疑而问,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教师问前半句,学生答后半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篇优美的、完整的文章被一个个问题分割的支离破碎,最终陷入“教师报题学生记,匆忙翻书找谜底,几人演讲抒己见,最后公布错与对”的误区。这种提问的方式,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不能说是一种好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在读书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启发思维,变教师无启发性的问为学生有意识的自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变循旧为创新

教学时间越长的人,回过头来看时,越觉得该反思自己的以往,甚至会产生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因为教学工作从感性上说是一门科学性的艺术,从理性上思考是一种艺术性的科学,它总是在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这里所说的创新,既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教学形式的创新,它虽然不像搞发明创造那样开辟新领域,但也不像公共汽车那样循环老路线。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老是重复过去的路子,甚至教师还没开口,学生早已知道教师要说的下一句话。一定要做到创新,在内容上有新的深度、广度,在形式上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易于接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教学效率”绝非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踏踏实实的去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分析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