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回归生活实际
2020-09-10王芳芳
王芳芳
摘 要:在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部分地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灌输性的教导学生地理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兴趣较低,很难将学习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故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让地理回归生活实际,转换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1]。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地理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将地理课堂活动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地理学科与其他的学科有所不认同,地理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价值性,像科学价值、实践价值、综合价值、文化价值等等,其本身还有诸多的特点,像位置特点、区域特点、生活特点和实用特点,故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体现地理教学的价值还要突出其优秀的特点,同时教师也需要将地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2]。
一、鼓励学生实践体验,让高中地理回归生活
1.利用生活体验,学习地理知识
大部分人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学习、工作、郊游、生活,地理书上许多范文都可以在生活之中找到实例、原型,地理知识其实都源于实际生活,地理环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学生年龄阶段已经属于青年阶段,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成长阅历和个人见识,小部分同学还有着丰富的旅游经验和天文观察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现象串联起学生的地理知识[3]。例如,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6月21日的日食现象,教师可以提前通知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观看,在观看之前可以给学生科普日全食产生的原因,还有它上一次出现的时间,就此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各位同学我们知道日全食是太阳、月亮、地球三点一线所产生的天文现象,我希望大家通过这次日全食能够自主去查找一些日全食对于地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将此次现象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进行联系,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利用生活体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教师的之间的互动更加具有和谐性。
2.利用地理现象,进行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下高中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实际的地理教学活动既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放松对学生的限制,但是也要给与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4]。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一《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地理教学活动中,本章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了解阳光的热辐射。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学习锻炼,利用不同的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将学习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层,让他们去实地探究在同一时间,城市地区与郊区地区温差能够拥有多大的差距,探讨为什么会存在温差,有什么良好的解决方案;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他们也需要实地探究在同一时间,城市与郊区为什么存在温度差异,而他们需要从多方面探讨“热岛效应的危害”;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为一层,这层同学也需要进行实地勘测,但是在勘测之前教师要给他们进行知识梳理,帮助他们了解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和教学重点,为学生构建计划思路,而后去调查市区温度与郊区温度差异是多少。将学生进行分层实践调查后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发挥自身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再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以后,可以继续探究学习能力一般学生面对的问题,这样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都能够保持一致,教学内容也更具阶段性。
3.了解学生兴趣,传授趣味知识
高中地理教师若想将地理教学回归实际生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善于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高中学生地理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学生效率较低且课堂气氛沉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多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人喜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式[5]。教学课堂的对象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正视知识传播的途径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抵触情绪。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地理教学活动中,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到褶皱山和断块山形成过程,进而了解火山的演变过程、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询问学生对于地理教学的意见,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地理太复杂了,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见过,假如我们能够亲眼见识就好了”,教师听取了这名同学的意见,将原本的图示教学模式更改为模式教学模式,准备五套独立的地质模型道具。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五组,每组人数大约在4~6人且学习能力较为均衡,教师需要在每个小组之中选取一名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让他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小组学生在探究时遇到的问题,而在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小组组长也需要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在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后,组长需要检查每個组员的笔记情况,帮助组员弥补学习过程中疏漏的知识点。通过模型进行可以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探究。
二、将生活地理知识搬到课堂,用常识理解难点
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民俗言语、古言诗句、传说故事等特殊的地理知识,像“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就是提醒农民要注意春天已经到来大家要准备播种;像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指的就是春雨暖锋天气;像古代神话故事《天狗食月》,指的是古人对日食现象的观察。这些诗词、谚语、神话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运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常识”理解教材重点[6]。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寻找相应的神话故事或者是传说,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各种天文现象是如果进行描绘的。在战国时代,人们相信天圆地方,所以把钱币都铸造成圆形中间是方孔;在古代人们曾经说地球有九个太阳,是后羿射下来八个,最终人们得到了解救,而在最后还有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形象、立体地展示各种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将地理教学回归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这不仅仅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的教学使命,只有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互的融合才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高中学习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式,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扩宽学生的知识学获取渠道,进而提升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学芹,孙慧兰,王忠.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以一组高考地理真题讲解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
[2]熊孟辉.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02):126.
[3]肖芳.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3):0116-0116.
[4]马奔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00(006):P.76-76.
[5]曹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000(004):136-137.
[6]蔡露霞.如何实施高中地理激情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