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诗教学

2020-09-10方媛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素养情感教育

方媛

摘要:语文新诗教学不仅肩负着向广大学生传授新诗知识,新诗理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同时也要通过新诗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美好人性,增厚文化底蕴。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新诗教学的价值、目标、任务入手,探索新理念下新诗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新诗教学;语文素养;深入阅读; 知识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

与古典诗歌相比,新诗似乎更难理解,也更难讲解。虽然字字认识,却总有一种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存在。要解决新诗教学中的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先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诗教学的价值在于对学生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影响。显然,阅读诗歌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物质利益,但它却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二.新诗教学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其基本内容包含了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人文精神等。而新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判断文学作品高雅或庸俗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改善自己的趣味,可以使学生学会感受美、发现美,获得审美快感,增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三.新诗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及其相关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对新诗进行体验和感悟。具体讲就是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接触新诗,接受新诗,然后根据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等去认识、理解新诗,进而悟出其中的美,悟出生活的价值,获得人生的启迪。

因此,在新诗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新诗的最基本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其次,注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再次,要渗透对现实生活与人生的关怀。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丰富的现实依据、生活依据和情感依据,同时也从不同的侧面再现现实、生活与情感。所以,新诗教学只有渗透了对现实生活与人生的关怀,才能真正的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新诗的价值。

基于以上内容所述,在新诗教学中,这样几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背景和常识介绍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常识。很多诗歌的理解需要放在具体大背景和诗史中阐释,所以诗歌背景和简单的常识必须有所涉猎。而对新诗的讲解,教师自然也就不能机械的就诗论诗,应适当地扩展和延伸。这里讲的背景和常识主要包括与新诗相关的一些文学史知识、文体知识和鉴赏知识。具体来说,如诗歌的风格流派、诗人的生活经历,一些特殊的诗歌形式,以及一些典型的名词术语等,像什么是象征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感伤主义。又如对诗歌的归类划分也有着不同的方法:按照主题划分,可分为爱情诗、爱国诗、乡愁诗等;按照艺术特征划分,可分为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等;按照流派划分,又可以对各个流派的特色以及其间的异同作出归纳分析。在讲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讲讲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和新月诗派的建立与主张,格律诗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原则与内涵等。在讲到舒婷的《致橡树》时,应该讲一讲“朦胧诗”的名称来源及其思想藝术特征等。

二.示范先行,开放式解读

现代教育理念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新诗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开放式解读尤为重要。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起一个示范性、提示性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参照系统。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当然这种体验在教师的带领下应该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有一定价值取向的行为。开放式的解读不等于曲解原意的随意误读。“诗无达诂”,对于一些具有丰富复杂内涵的诗歌,在充分考虑到时代背景、历史现实、文化内涵,以及字句间复杂幽微的意蕴之后,可以有多重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理解,就应该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文化心理、生平等进行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是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中亲人、友人、陌生人的祝福,对尘世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弃绝,对理想生活执着却孤独的追求。但在了解了诗人生平后会知道,这是诗人在自杀前几个月时的作品,于是我们又能从作品中体会出作者当时对世俗物欲生活的拒绝和对理想中绝美生活的向往。诗人把美好的希望和祝福留给尘世,自己却追求弃绝尘世的“幸福”。全诗中交织着理想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单纯与悲伤、宁静与绝望、祝福与弃世……这正是该诗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所在。

三.多层次深入阅读

学诗必须读诗,读诗应该是诗歌教学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读诗可以包括诵读、品读、比较阅读等。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价值标准以及感受力、洞察力、想像力等,去把握、理解、解释作品。

其中,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好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富有节奏和感情色彩的诵读是提高学生审美层次、增强教学境界美的有效方法。加强诵读,有利于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体悟诗歌语言的内在归律,从而把诗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品读则强调体验作品内在的情感、思想、境界等。品读具有移情作用,能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并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到诗人创造的意境之中去。同时,品读本身就是一种解析,具有培养审美感知和语言感受力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从各种角度比较不同诗歌作品的共性和相异的特征。如从主题角度、历史文化角度、诗歌构思的方式等提供一种多角度,而非单一化的阅读。比如,同样是爱国主题,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应该是不同的。可以比较它们之间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诗歌意境等。当然,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更可以作为比较阅读的内容。如讲余光中的《乡愁》时,可以加上他的《民歌》《乡愁四韵》作为比较,它们无论在形式、结构、音韵、表达技巧,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有共同之处。

总之,教无定法,但新诗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过程、诗意的过程、多元化的过程,应该是一次对美的探索、体验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并发挥新诗教育的陶冶性情、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化作用,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作者倪文锦.

[2]《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王一川.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语文素养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