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基于智慧城市环境下的智慧企业建设
2020-09-10马腾江
马腾江
摘 要:随着5G网络的推广建设,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来临,新形势下“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企业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业载体,“智慧企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息息相关。“智慧企业”建设是企业在技术高速更新、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也是企业建设“智慧企业”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智慧城市;国有企业;智慧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0)10-026-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0.10.013
1 全国智慧城市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发布了大量关于“智慧城市”的政策文件。在当前中央政策的明确指引之下,全国各省份的多个城市在不断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体系。截至2019年,全国拥有超过700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随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稳步提高,未来几年我国移动智慧城市应用市场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诸多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体系建设的发展。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组织开展和深入推广多项智慧制造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智慧制造城市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扶持红利不断得到释放,同时其也吸引了大量社会金融资本参与,加速了产业发展。据IDC《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预计,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228.79亿美元,相比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1]。
2 智慧企业简析
“智慧企业”是在企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应用之后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是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智慧企业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完成与“互联网+”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对接,还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智慧企业”的建设及管理,其实广泛体现在一个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当前技术要素更新、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完全依赖于一个企业对市场外部环境的准确和快速感知,这种环境感知的准确敏感度至关重要。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革,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是国有企业在信息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
3 国有企业在智慧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智慧企业建设意识不强
在长期发展中,国有企业管理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快速重大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成为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关键。但部分国有企业在日常发展经营过程中,常常将主要管理重心放在经营成本和效益等方面,往往忽略了“智慧企业”的建设,由此导致企业内部智能化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部分领导对“智慧企业”的认识尚处在初级阶段,对“智慧企业”建设的必要性意识不强,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管理需求。
3.2 信息管理的实效性不足
“智慧企业”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在企业信息化、智慧化体系建设中,存在信息采集不及时、记录方式不规范、信息缺少分析等信息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同时会影响领导决策的正确性。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专业基础薄弱,不能正确合理使用企业信息系统和相关硬件基础设备,造成企业智慧化建设管理效果较差,无法充分体现“智慧企业”建设管理的整体优势[3]。
4 智慧企业建设
4.1 建设目标
建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基于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深度联动、统一并高效地运作。利用互联网实现与外部信息的流畅高速交流,形成有效完整的企业供应链、企业及外部客户群系统。
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安全高效的数据库,实现公司各种基础数据统一地进行维护管理,供经公司授权的各公司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使用。切实做到数据资源共享,避免各部门形成信息孤岛,有效解决各部门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各类管理问题。
建立需求信息响应体系,对每一笔交易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以便及时根据产品生产及市场需求变化,调整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环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需求变化进行迅速反应,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立统计分析系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企业数据库,使用多种先进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打造基于数据的企业管理经营体系。
全面實施企业绩效管理制度。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以数据为基础,以定量考核为考核核心,逐渐替代定性考核,通过企业信息平台以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企业绩效考核,提高绩效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4.2 主要措施
4.2.1 对“智慧企业”加强认识
建设“智慧企业”的前提是对“智慧企业”有足够深入的认识,要对建设的内容和建设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组织企业内部的领导和员工进行专题培训,主要学习“智慧企业”的内在和外延,其次着重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更应主动学习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管理工具,才能利用新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模式促进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加强领导层的培训和宣传是工作的关键。对企业内部广大员工的培训,是为了在“智慧企业”建设和管理中提高执行效率,普及和培训员工是工作的基础。
4.2.2 “智慧企业”建设与基础管理相结合
“智慧企业”建设的本质就是,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创新开发和整合利用。在“智慧企业”建设中,要时刻与企业基础管理紧密结合。通过建设“智慧企业”,从管理制度、部门职责等方面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信息管理是国有企业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是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信息管理工作十分繁杂,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智慧企业”建设的最终成效有着重大影响。数据信息管理并不能取代原有的基础管理体系,而是对原有体系的升级。
4.2.3 提高大数据使用能力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国有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国有企业的“智慧企业”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及信息准确性。国有企业的“智慧企业”建设,应不断强化企业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专业数据分析支持。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对每个客户的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避免和有效减少一些企业坏账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原材料市场采购、产品批量生产和企业人事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
4.2.4 探索良好治理制度、促进“智慧企业”建设
“智慧企业”建设是企业信息资源的合理整合与有效利用,因此需要配套部门出台一些内部制度和相关政策措施作为基本保证。建立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使整个“智慧企业”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整个系统建设以及后续管理的正常稳定运行。国有企业的“智慧企业”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系统工程。对于实施“智慧企业”建设,既要求具有高瞻远瞩的企业战略眼光,又要求具有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要把国有企业的当前发展需要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有机结合,以国家“智慧城市”体系建设为契机,快速发展转型为信息化智慧企业。
4.2.5 培育建设“智慧企业”的相关人才
“智慧企业”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持续的、系统的涉及多领域的工程,“智慧企业”建设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因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相关专业人才。企业在“智慧企业”建设管理全过程中,都应高度重视此类人才的培育和储备,因为“智慧企业”建设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掌握企业项目运营管理、系统设计构架、系统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领域技能的全面型人才,将在“智慧企业”建设、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助推作用,甚至能决定建设的成败。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智慧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因此从长期的发展战略来考虑,涉及多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和团队是国有智慧企业的宝贵资源[4]。
参考文献
[1] 范士新,肖一飞,张丽,等.电网企业往来多维智慧管控体系建设[J].創新世界周刊,2020(11):26-43.
[2] 白辛雨,杨国朝,杨朝雯,等.浅谈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慧工厂建设策略[J].智慧中国,2020(08):43-44.
[3] 杨文庚.“智慧企业”建设中的生产生活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5):107-109.
[4] 朱宏任.推进智慧企业建设 赋能高质量发展[J].企业管理,2020(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