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巢内分泌癌个案报道1例及文献复习

2020-09-10何倩罗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内分泌病症原发性

何倩 罗毅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原發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起源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针对本院2017年10月确诊的1例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结果:该患者表现为下腹胀痛、阴道出血,触及腹部包块,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右侧盆腔腹膜活检术+肠系膜活检术,术后行病理检查发现免疫组化为:CD56(++),Syn(++),CgA(-),WT-1(-),Ki-67(约90%+),Vimentin(-),EMA(++),CKpan(++),ER(-),LCA(-),Calretinin(-)。结论: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十分少见,具有早期转移,术后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一般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续联合EP方案化疗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2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临床十分少见的一种疾病,属于高度恶性乱擦后肿瘤,且组织来源不明,具有容易转移、高度恶性、容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1]。原发性卵巢肿瘤符合生成分泌激素特点的一般多见于生殖细胞肿瘤、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相对的,具备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便是卵巢小细胞癌,它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为肺型小细胞癌和高血钙型小细胞癌[2]。经由临床研究表明,一般来说神经内分泌细胞极少出现在生殖系统,只有器官病变才会如此[3]。本文将对本院2017年10月确诊的1例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因“下腹胀痛半年余”于2017-10-08日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腹部彩超示见肝内中等回声占位,肝右叶见2个中等回声结节,大小分别约3.6cm*2.8cm、3.3cm*3.1cm。全腹部CT发现左侧附件区占位大小54*63*77mm,同时有肝第IV段病变(直径28mm)及盆腔积液。胸部CT提示两肺小结节,考虑转移灶可能。行左附件肿块活检,病理回示:纤维结缔组织内见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CD56(++),Syn(++),CgA(-),WT-1(-),Ki-67(约90%+),Vimentin(-),EMA(++),CKpan(++),ER(-),LCA(-),Calretinin(-)。病理送至南京军区总医院会诊诊断为左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瘤(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肺转移?),后患者转至我院于2017-10-17至2017-12-13行EP方案化疗3周期,具体用药为:依托泊苷50mg d1-10+顺铂20mg d1-5,21d/cycle,第2-3周加用贝伐珠单抗300mg d0,治疗后患者出现III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对因治疗好转后于化疗2周期结束评估病情,查CT示卵巢病灶大小为48*31mm,较治疗前病灶大小54*63*77mm缩小60%,淋巴结亦见缩小,疗效评估为PR。2018-01-16复查CT示卵巢病灶大小为39*39mm并于2018-01-19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右侧盆腔腹膜活检术+肠系膜活检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膈表面、肝脾脏表面、胃、阑尾、肠管表面、膀胱表面未见明显病灶;肠系膜表面见结节粟粒样病灶;部分肠管与右侧盆壁粘连,局部腹膜增厚见小结节粟粒样病灶;部分肠管与左侧盆壁粘连;子宫萎缩,表面光滑;左侧附件包裹粘连于左侧盆壁,左输卵管增粗约4cm*3cm*2cm大小,左卵巢及右侧附件外观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1)全子宫+双附件:①左卵巢:大片坏死组织中仅见小灶异型细胞浸润性生长(直径0.2cm),结合病史,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化疗后改变,输卵管符合积水改变。②右输卵管、卵巢(-)。③慢性宫颈炎及宫颈内膜炎。④子宫内膜腺体示萎缩改变。(2)大网膜:脂肪组织未见特殊。(3)“肠系膜结节”示坏死结节。(4)阑尾:慢性阑尾炎。(5)右盆壁脂肪纤维组织慢性炎。2018-02-28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左卵巢神经内分泌癌病灶未见显示;2018-03-02至05-03予EP方案化疗3周期,具体用药为依托泊苷50mg d1-10+顺铂20mg d1-5,21d/cycle,化疗耐受可。后定期复查头颅+胸腹CT均未提示明确进展征象

2 文献复习并讨论

小细胞癌多发于肺部,除了肺部其他部分发生的概率为5%左右,而原发性小细胞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仅占据1%左右,在宫颈、卵巢、阴道、外阴等部位的发生率逐一降低[4]。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属于非常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发率在1%以下,国外报道的该病症患者仅有100例左右。近年来,有关报道也十分少,而报道中的患者以女性偏多。

针对该病症的癌组织起源临床尚未有定论。当前研究显示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存在部分能够分泌神经氨类物质或者神经递质的NECs细胞,如外阴、阴道、子宫、宫颈、卵巢等,它们同分布在泌尿道、呼吸道、心血管系统、消化道等部位的NECs细胞构成了能够分泌神经调质的弥散AUPD外周系统[5-6]。还有学者指出“神经冠理论衍生了NECs”。通过后续研究显示,在一般情形下生殖系统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出现神经内分泌细胞,即在该器官部位发生病变、癌变的时候才可能发生。总体而言,当前并未对其组织起源作出定论,还需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该病症发生后同多数卵巢恶性肿瘤类似,患者前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大多发现后便已到晚期,大多数患者由于腹部扪及包块或者腹胀、腹痛等入院就诊,还有的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以及有的患者会出现血钙异常上升,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水,在手术之前往往难以确定诊断。本文报道案例出现下腹胀痛半年,术前血钙指标正常,肿瘤标志物HE4、CA125出现显著升高。

该病症肉眼下表現为囊实性或实性包块,镜下则表现为癌细胞小,多位裸核,界限不清晰、无核仁、着色深、染色质细,常常出现病理性核分裂[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为NSE阳性或(和)Syn阳性便可确定诊断。还有学者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发生在单侧卵巢4例、双侧卵巢6例,病变超出卵巢的患者有7例;卵巢大小4.8~26cm,平均大小13.8cm,多数患者表现为实性,并可以探查到多种小囊性成分[8]。本文免疫组化以及临床表现满足以上标准。

就该病症来说,当前以手术治疗为主,生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为辅。手术依据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方式展开,尽量将肉眼可见的病变予以切除。术后常常采用单一药物化疗或者多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方式改善患者预后,如VCR、VP16、5-FU、MTX、铂类等,还有的国家会采用生物辅助治疗[9]。以及,当下临床开始探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该病症中的应用效果。贝伐单抗便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1类抗VEGF单克隆抗体,VEGF同贝伐单抗融合后会影响VEGF的活性,以此发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贝伐单抗发挥的抑制作用能够促使肿瘤血管朝向正常的方向发展,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网的重建。而改变血管网的结构则能丰富肿瘤组织内部血供,从而强化肿瘤细胞药物输送能力和氧化作用,促使肿瘤中有效渗透化学药物,充分发挥抗肿瘤效果。本文研究所选患者首先采用EP方案化疗3周期,用药为依托泊苷50mg d1-10+顺铂20mg d1-5,21d/cycle,然后在第2-3周加用贝伐珠单抗300mg d0,通过治疗患者表现血小板下降、III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病情好转后经CT发现卵巢病灶显著缩小60%,淋巴结亦见缩小,疗效评估为PR;随后采取手术治疗,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右侧盆腔腹膜活检术+肠系膜活检术”;术后再次进行EP方案化疗3周期,具体用药为依托泊苷50mg d1-10+顺铂20mg d1-5,21d/cycle,化疗耐受可。后定期复查头颅+胸腹CT均未提示明确进展征象。由此可见该治疗效果同上述理论呈现一致性。

还有的研究表明:TC方案可用于治疗SCCOPT,有学者针对1例ⅢA期SCCOPT患者术后治疗展开研究,选用卡铂+紫杉醇进行化疗获得显著疗效;还有的学者在术前给予SCCOPT患者2周期TC方案化疗治疗,有效缩小盆腔肿物,使得肝内转移病灶消失,获得手术时间,术后坚持进行TC方案化疗6个周期,未出现肿瘤生长表现,但是停止用药2个月发现肿瘤快速生长并转移[10]。而本文所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EP方案化疗治疗,经由后期定时复查头颅+胸腹CT均未提示明确进展征象,由此可见该治疗措施效果更为突出。

总而言之,该病症属于内分泌功能下的卵巢恶性肿瘤,十分罕见,且无特异性表现,术前往往难以明确诊断,术后需通过免疫组化、病检明确。该病症具有早起转移、预后差、易复发、死亡率高的特点,且术后生存率同患者辅助治疗效果、血钙水平、肿瘤大小、年龄等息息相关。医生必须高度警惕该病症,并为患者寻找最佳治疗方案,由此为临床病症研究积累资料。

参考文献

[1] 李璟, 张翅腾, 王毅.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0, 48(03): 329-332.

[2] 陈涛, 樊建中. 阴道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8)F-FDG PET/CT显像一例[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 40(02): 101-102.

[3] 石洁, 汤伟伟, 罗梅, 等. 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J]. 中国综合临床, 2020, 36(01): 76-79.

[4] 张倩, 赵新湘, 王琅瑶, 等. 原发性肝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肝细胞癌1例[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 34(11): 1759-1759.

[5] 肖川, 王晨晨, 沈铭红, 等. 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 38(08): 1812-1817.

[6] 徐志宏, 李芳, 李晓宁. 子宫内膜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27(08): 140-142.

[7] 赵嘉闻, 赵雨桐, 黎承杨, 等. 原发性肾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 9(01): 13-16.

[8] 蔡健, 华平, 胡志敏, 等.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4, 27(05): 256-258.

[9] 王金文, 杨珍玉, 黄美园, 等. 卵巢癌肉瘤伴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 40(04): 1058-1062.

[10] 赵小晓, 倪海春, 刘立红, 等. 卵巢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合并高分化黏液性癌1例[J/OL].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 36(04): 499-500.

[11] 管枫, 阎红琳, 陈芳芳, 等.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二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 49(01): 65-67.

作者简介:何倩(1995-),女,江苏常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

通信作者:罗毅,E-mail: Robertluoyi@126.com

猜你喜欢

内分泌病症原发性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