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7例临床疗效观察

2020-09-10张青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试验

张青龙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炎琥宁对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完成数据的记录工作,完成最终的实验报告。方法:笔者所在的医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一共接收了87名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87名患者均有明显的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对于87名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分组处理,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试验对象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的试验对象则是采用炎琥宁治疗方法,对于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最终的实验报告。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并且呈现出治疗总有效率100%的良好临床治疗的效果。结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炎琥宁治疗方法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炎琥宁治疗;临床试验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并且呈现出低龄的发病特点,,患者儿童在一年之内的任何时间段都有可能发病,但是在夏季以及秋季期间发病率呈现出高峰的状态,并且很多婴幼儿也会有这发病的可能[1]。笔者所在的医院所收治的87名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发现使用炎琥宁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的效果,详细的实验报告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的医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近一年的时间内所收治的87名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观察对象,所有的试验对象均有明显的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并且经医院检查均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在所有的观察对象中有男性儿童40名,女性儿童47名,所有的观察对象年龄区间均保持在1岁到6岁之间。在所有的观察对象中有着明显的口部疱疹以及发热的现象的51名。其他部位的疱疹情况有36名,均无异常出现;在进行入院检查时有80名观察对象的白细胞呈现出正常状态,有1例白细胞轻微增高的情况,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将87位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处理,所使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处理,观察组有43名试验对象,对照组有44名观察对象,两组的观察对象在基本资料方面并无明显的差距,证明本次的试验开展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1.2治疗方法 对于所有的手足口病的患者均先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患者之间的传染,并且对患者进行充足的营养供给,以此来实现患者身体的营养平衡情况,并且尽可能的保持手足口病患者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观察组的试验对象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为炎琥宁治疗,实际的注射用量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而变化,退的用量为没人每公斤10微克,并且使用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保持在1毫克/1升的比例,以此为基础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的试验对象则是使用利巴韦林注药物进行治疗,与实验组所使的治疗方法形成对比,患者每公斤体重将会进行10毫克治疗的利巴韦林药物的注射,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每天一次的静脉注射。且对高烧不退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布洛芬药物的服用。每天进行三至四次的治疗,实际的治疗次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两组的临床实验的疗程均为5天。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各项的手足口病的症状均消失,并且也没有发热情况的出现;好转:患者身体各部位的疱疹状况均有着不同情况的消减,并且有着明显的好转趋势,不过还存在着部分的陈旧疱疹;无效:患者的手足口病均无明显的好转现象,甚至有全新的疱疹出现,并且伴有长期的发热状况,患者的精神状态较差,除此之外还有严重的并发症的出现。

1.4观察指标 在本次的临床试验的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的口腔部位疼痛情况的减弱以及口腔疱疹以及溃疡的消退状况,在实际的临床实验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观察标准均为国家标准,严格的遵循临床试验开展的规定。

1.5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本次的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是SPSS13.0软件完成了最终的实验结果分析以及统计学的计算,将会对试验所涉及到的资料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适用百分比与数字的方式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所使用的计量资料将会使用±的方式进行统计,所使用的时间计量将会以准确的时间进统计述。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在观察组的43名实验对象中治愈率达到了93.02%,并且呈现出100%有效率的数据,证明观察组所使用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而反观对照组实验对象的治愈率仅仅达到了63.64%,并且总有效率为95.45%,与观察组的实验对象的各项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别,证明本次的试验开展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详细的试验数据见表1所示。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对于所有的患儿在治疗期间进行全天候不良状况的监控,所有的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均无不良情况的出现,并且在治疗结束之后对所有患者的身体治疗进行全面的检查,其中主要包含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以及心肺功能的检查,所有的患儿均未出现异常的状况。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并且有着较高的传染性,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2]。手足口病的病因大多数都是因为肠胃病毒所导致的,并且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呈现出低龄化的状态。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状况较为相似,并无明显的差别出现,不过有少部分的患者可能会有发热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有一小部分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因为患者都为低龄儿童,自身的抵抗力较差,非常容易导致死亡的出现,所以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展开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并且儿童不注意卫生的防护,一旦有一例手足口病病情的出现可能就会有多例的出现,并且手足口病早期的检查以及治疗较为困难,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才能够检查到病毒毒口,所以说早期的治疗较难开展。针对此种情况,笔者通过炎琥宁治疗方法与利巴韦林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体现出炎琥宁药物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的优势,整体呈现出高治愈率与高有效率的特点。注射用炎琥宁是属于一种植物的提取物,可以用来进行抗病毒的医用,是从穿心莲药物中提取,经过多重步骤的加工之后最终形成炎琥宁药物,主要的步骤包含有酯化、脱水等步骤精制为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通过相关的研究与反复的临床试验发现穿心莲内酯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炎、抗热的功能,并且能够起到阵痛与镇静的效果,加强人体液体的免疫能力[4]。我科通过对43例患儿使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与44例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实际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炎琥宁药物相对于礼拜为邻药物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治疗的总有效率有着明显的提升。笔者的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大多数关于手足口病的研究相一致,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证明炎琥宁药物可以大范围地应用于手足口的临床治疗中来。就笔者本次炎琥宁药物与利巴韦林药物的对照试验来看,炎琥宁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不会对患儿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笔者從本次的炎琥宁治疗方法的严重可以的出以下结论,炎琥宁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优于利巴韦林药物治疗方法,所以炎琥宁药物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张建花. 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8): 110-111.

[2] 李君霞, 张志明, 陈兰娇, 等. 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05): 592-592.

[3] 韩应魁.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 2(10): 90-91.

[4] 马义.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12): 38+40.

猜你喜欢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试验
抗疫中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中药——说说化湿败毒方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概述
增强记忆与改善语言学习的临床试验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