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南疆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之经验启示

2020-09-10卢景洋熊轲申艳艳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6期

卢景洋 熊轲 申艳艳

摘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本文在对南疆深度贫困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出4点教育精准扶贫可复制的经验:“志、智、学”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双语教学,完善教师考核标准及奖励机制、结合就业技能与创业教育培训,实现劳动力转移与有效就业、宗教教育为思想“排毒”及推进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进而提出六点建议,以期能够为其他深度贫困区和类似地区寻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模式。

关键词:扶志扶智扶学; 教育精准扶贫; 特色做法; 南疆深度贫困区

一、引言

2017年《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存在自然條件差、经济基础弱及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等问题,精神贫困和智力贫困依然是贫困和处于贫困线边缘人员存在的最大"贫困根源"。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硬骨头”: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教育非常薄弱;教育相关的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低;经费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短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大力推行和落实,但在不同县区的政策成效参差不齐。本文聚焦新疆南疆深度贫困地区,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开展的“扶智、扶志、扶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查,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找到制约现阶段教育扶贫发展的瓶颈,对提升教育精准扶贫质量实践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

基于短期扶贫刚需与中长期扶贫软需的多层次需要,将研究对象分为学前教育、9+3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阶段。

(一)学前教育阶段人群

学前教育阶段的人群一般是泛指尚未达到所规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学前教育阶段人群是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贫困地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最为艰难的部分。

(二)“9+3”与“15年”义务教育群体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当年龄的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由于南疆深度贫困区存在其特殊的区情,本文研究的义务教育群体是指6年小学、3年初中义务教育对象和为期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的学生。

(三)职业教育群体

职业教育群体指接受为生产劳动所或从事某种职业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人群。本文此处所指是指接受农业科技机械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服装制作技术的成年人群体。

三、南疆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成效

(一)2015-2017年南疆深度贫困区精准脱贫成效

南疆四地州在2015-2017年间的脱贫效果显著,其中贫困人口下降至71.4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 %降至22.28 %,3年内累计143万人脱贫,退出1193个贫困村和一个贫困县摘帽。

(二)2018年新疆教育精准扶贫投入情

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三个全覆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在基层落地生根,教师资源得到补充优化,职业教育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三)“教育援疆”聚合力,推进教育改善的加速器

由于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南疆深度贫困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任务艰巨,结对帮扶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克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第三师的贫困团场都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且成效显著。

四、教育精准扶贫的南疆深度贫困区经验

(一)“志、智、学”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需扶学。”“扶志”、“扶智”和“扶学”三者应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如果扶贫不扶志,即使现阶段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即“暂时性脱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导致贫困区人民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所以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直接手段则是“扶学"。摆脱贫困,必须形成“‘扶志”“扶智”“扶学”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框架,这样才能形成扶贫合力拔除穷根以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

(二)各项措施并举,确保适龄学生入学、初高中不失学。

三师各团场对教育扶贫制定了三年计划, 对扶贫对象制定了一卡一档一册, 制度上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帮扶措施,釆取分类帮扶方式,特别是9年义务教育阶段,师团连三级层层挂钩以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顺利入学,入学率达到100%,并且严格实施和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营养改善计划。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减免全部教育学杂费,这有效解决了部分家庭上学孩子多、无力承担部分费用的困难。对部分没有考取高中或自身不愿意进入高中学习的初中生,依据自身兴趣和当地职业需求,引导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术理论与操作实用,并推荐相应岗位实现有效就业。

(三)大力发展双语教学,完善教师考核标准及奖励机制。

在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中,建设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保障。通过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向贫困团场进行政策倾斜。

(四)结合就业技能与创业教育培训,实现劳动力转移与有效就业。

五个调研团场均是以维吾尔族为主聚居的少数民族团场,集体所有制单位人多地少,人口结构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比重大,富余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但农民存在严重的传统守旧思想、落后的观念、较低的文化水平、较差的劳动技能和保守的就业观念等问题,造成了劳务输出难度大和自主创业缺技能缺资金等一系列制约地区发展的不利条件,因此提高职工群众素质和加强教育培训是关键。为保证团场经济与人才的共同发展,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与转移就业成效,切实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搭建平台,制定复合实际的转移就业培训计划。

(五)宗教教育为思想“排毒”,推进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为达到在思想方面加强教育学习和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的国语水平的目标,2018年3月以来,自治区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务工经商群众中深入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化政策培训工作。南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通过“夜校+社会培训”等模式强化学习,干部群众间增进交流以开阔眼界,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

五、启示与建议

(一)加强教育资金的扶持力度和制度管理

(二)采用导师制,建立完善的考评和聘任制度

(三)确保师资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四)创新“扶贫+扶智+扶志”和“扶志+扶智+扶学”教育模式,拔除思想“穷根”,完善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教育脱贫体系,以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五)校政+校地+校校(职校、高校)+校企形成合力,实现项目、人才、资金的“横纵向”融合。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激发职校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完备的教育帮扶与富裕劳动力转移机制。

(六)转变少数民族女性的就业创业意识,提升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以扶志、扶智推进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与实践路径[J].张蓓.改革.2017(12)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扶志与扶智思想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内生动力培育研究[J]王美玉,李大为.湖南社会科学.2019(01)

[3]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关联[J].刘合光.改革.2017(12)

[4]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葛志军,邢成举.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5]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李鵾,叶兴建.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6]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黄承伟,覃志敏.开发研究.2015(02)

[7]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汪三贵,郭子豪.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8]教育精准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精准扶贫”[J].刘军豪,许锋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02)

[9]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黄瀚玉,谢华杨,欣玥.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02)

[10]职业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问题与路径[J].徐晔.教育与职业.2019(03)

[11]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構[J].左明章,向磊,马运朋,杨登峰.电化教育研究.2019(03)

[12]杨慧,厉丽,黄若彤.民族地区困境青少年隐性“辍学”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基于云南省N乡的调研[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6):41-50.

[13]仲敏.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建构[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6):51-57.

[14]李瑞华.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价值探析——基于对青海省贫困藏区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6):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