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鼻内镜下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分析
2020-09-10李翱
【摘要】目的:分析经口鼻内镜下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将患儿划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5)。参照组行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研究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比较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恢复通气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儿,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是92%,参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是88%,差距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儿术后发生5例并发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相较于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更佳,患儿的恢复速度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经口鼻内镜;儿童腺样体肥大;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5249(2020)16-00-02
腺样体为淋巴组织,在鼻咽部位置,儿童期呈现出生理性肥大的特征。在感染、反复炎症刺激的影响下,儿童可能会出现永久性肥大的症状,影响其正常呼吸能力,且可能会诱发鼻窦炎、中耳感染等并发症[1]。当前临床多使用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但是手术中易于损伤患儿软腭、鼻中隔等,影响整体治疗的效果。近年来低温等自理射频消融切除术逐渐得到临床推广,文章将于本院就诊的5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为患儿实施差异性手术治疗,结合临床治疗的效果展开论述,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将患儿划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5)。参照组男女占比是13:12,年龄范围3~11岁,均龄是(6.51±2.15)岁。研究组男女占比是14:11,年龄范围3~12岁,均龄是(6.49±2.22)岁。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以划入两组观察(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患者选择仰卧位的姿势,首先进行全身麻醉,采用开口器进行扩张处理,让患者暴露出口咽,双前鼻孔置入导管,口咽部引出,此外将软腭、悬腭垂拉起,让患处全部暴露,采用鼻内镜进行动力切割治疗,从口腔同侧插入鼻内镜,经过口腔置入电动切割器,向下进行切除处理,最终处理之后实施止血操作。
研究组的患者则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仰卧位,气管插管麻醉。开口器扩张口腔暴露口咽,双前鼻孔置入两根导管,口咽部引出,将软腭、悬腭垂拉起,鼻咽部全面暴露。使用鼻内镜及低温进行分离处理,从口腔同侧置入鼻内镜,对腺体表面进行清理处理,最后进行切割消融处理,检查是否出现出血现象,如果出现尽快处理。
1.3评价方法 (1)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恢复时间;(2)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比较:比较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为患儿实施鼻内镜检查,痊愈代表患儿症状消失,无腺体样残留,不存在并发症;好转表示患儿症状改善,但存在部分残留的现象;无效代表患儿症状未见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症状缓解率=显效率+好转率)[2]。(3)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计数材料χ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恢复通气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儿,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是92%,参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是88%,差距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术后发生1例咽鼓管损伤症状,并发症发生率4%;参照组患儿术后发生5例并发症,咽鼓管损伤2例,术后出血2例,咽壁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是2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χ2=5.63,P<0.05)。
3 讨论
腺样体处于鼻咽顶后壁中线位置,是咽淋巴环内环构成部位,位置较深且比较隐匿[3]。常规临床多使用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但是术中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腺样体损伤、咽鼓管损伤等症状,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4]。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具有微创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冷光源与显示屏清晰观察患儿鼻咽部状态,在保证手术视野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手术切除的范围,尽可能避免对患儿咽鼓管产生损伤[5]。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能够在低温下使组织结构凝固、分解且消融,对周围组织表面粘膜功能、正常功能形成保护效果。患儿手术时间较短,手术中出血量较少,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合上述内容,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更佳,患儿的恢复速度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唐有良, 兰金山. 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采用鼻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切除术疗效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05): 946-947.
[2] 方铭达, 许振跃, 黄前进, 等. 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黏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9): 26-29.
[3] 魏珍星, 范崇盛, 薛柯凡, 等. 鼻内镜下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6, 22(02): 148-150.
[4] 穆守杰, 李东海, 王志斌.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09): 1226-1227.
[5] 韦一, 曾莉. 鼻内镜下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17): 108-109+112.
作者简介:李翱(1980.02-),男,汉族,四川遂宁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