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渗透的策略探讨
2020-09-10刘博
刘博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th)L,园品德教育出现的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现象,就教育者如何对自己实施的德育做一定的改善,力争使德育收到一些实效提出六点看法。即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优化德育环境;提倡主题事件活动模式的应用;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性;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家园共育。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实效性;改善
1、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给幼儿以榜样
的力量生活中的道德原型对幼儿道德认识的建构起着关键作用,幼儿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模仿的最直接对象是老师。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好的榜样示范可以引导儿童自发做出符合生活世界价值标准的道德行为,而非道德行为则可引导儿童走上“歪路”。教师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人性的熏陶、人格的感化,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以教师德行影响幼儿德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纵观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教育家,如孔子、陶行知、苏格拉底、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是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发挥出无穷的道德影响力。
2、优化德育环境,给幼儿以隐性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應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教育环境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环境对幼儿品质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我们要寓品德教育于环境中,利用幼儿周围的人物事等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在宜人的环境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享受童年的快乐。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除了教师以身作则、树立的良好榜样及创设和谐的人际氛围来直接影响幼儿
为了让幼儿能够时刻浸染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幼儿园还应重视物质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对幼儿园大门口、教室、活动区域、楼道、走廊、户外活动操场等地方进行精心布置,可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物品图片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将“办园理念、幼儿园精神、良好园凤、道德行为规范、礼貌用语”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人幼儿品德教育之中,渗透进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田。如:在幼儿园的一些地方张贴“早上好”“再见”“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图片,大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明氛围,随时提醒孩子们使用礼貌用语,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3、提倡主题事件活动模式的应用,提高品德教育效果
品德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应该有专门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幼儿的行为技能。所以,我们应该从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出发,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德育方法。除了运用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外,我认为“主题事件活动模式”给了我们幼儿品德教育很好的启示。它改变了以往简单说教、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采用生动、活泼、让幼儿参与的方式,使幼儿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体验,使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结合,使道德知情与道德行为结合,从而体现德行成长规律的要求,使受教育者的德行得到成长、发展。这表明教育者应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真心地关爱幼儿,使道德教育适合幼儿。主题事件活动模式赋予了品德活动若干逼真的情境,增强了活动过程的真实感,是达成品德活动教学效果的最佳模式。
4、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性,注重随机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并非枯燥的说教,它应当贯穿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幼儿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隐藏的德育渗透点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可以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注重生活化的德育,充分挖掘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让幼儿在体验、认知、实践以及转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将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节日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所有活动之中,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处处做有心人,善于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挖掘品德教育资源。如:在幼儿入园、离园时渗透礼貌用语、热爱集体生活的教育;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时,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起床盥洗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理、互助行为;在吃点心用餐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勇敢、不怕困难的教育;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合作、谦让等优秀品质;在散步时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照顾小动物、小植物,体验劳动的快乐及对动植物的爱心;利用一些节日和重大活动渗透品德教育,萌发幼儿积极情感,如三八节通过活动认识妈妈的辛苦、伟大,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感情,通过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5、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产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体验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个人或群体、民族、国家都不应该,也无权把自身8的道德信念、道德观点和道德行为方式,以任何主观的道德理由,强加给他人或别的社群、民族和国家的人民,道德的先进作用与意义在于道德示范和道德吸引,而不是强行一律,甚或居高临下的道德权威主义强制。”德育规律告诉我们,幼儿的道德品质既是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的,又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都强调活动和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仅仅采用口头说教的方式是不能培养出儿童品德的。品德的形成包含知、情、意、行四环节,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德育不同于智育,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思维具体形象,因此,幼儿教师更要引导幼儿直接参与道德实践并进行体验、感悟,唤起幼儿道德认知,产生德育成就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体验,提高德育学习效果,从而使幼儿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并形成习惯。
6、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因此,幼儿德育教育必须幼儿园与家庭教育配合一致。但目前家长德育意识淡薄,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对幼儿品德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迁就放任,或方法简单粗暴,甚至灌输不吃亏心理。在道德教育方面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家园联系栏、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教园地、家教讲座、定期走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园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这样才能使幼儿园品德教育产生实效。总之,幼儿品德教育的养成必须要求家园一致,互相配合。
7、结语
综上所述,一种,收一种性,一种性,收一种命运,我们要度的使命感、感,好幼儿品德教育,为幼儿人生、为中的兴定坚实的。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张润玲.幼儿品德教育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5).
(黑龙江省讷河市城南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