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物理生活化资源的引入与应用

2020-09-10汪卫军

新教育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汪卫军

摘要:生活化资源是最具体验性资源,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挖掘生活化资源,将之融合到教学工作中来,这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教学举措。对此,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引入与应用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教学经验,以供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学生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资源;引入与应用

一、应用生活化教学现象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在大量自然和生活现象的总结概括,从中探索规律之后呈现出来的理论。所以,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便可以依托于生活中的现象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自然和生活出发、从知识的产生源头出发,尊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逐步深化学生理解,循序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比热容》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物理特性的认识,教师便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辅助学生认识新知。首先,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了比热容的概念和比热容表格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槽中常用水作为冷却剂。为什么暖气片中也是用水作为散热剂?除去经济原因外,这是应用了水的哪一个性质?请你结合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进行解释。随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在同一纬度的沿海和内陆地区,其温度的差异如此之大。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其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差较小,冬暖夏凉。而在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如新疆等,昼夜温差很大。你是否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在如上教学措施的开展中,学生逐步揭开了关于自然的面纱,将生活经验和自己所学的比热容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应用比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解释降低或升高1℃时将会放出或吸收更多的热量,而沙石或者泥土的比热容较小,提供同样的热量时,其温度更容易改变。在如上教学方式中,学生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和水的比热容特性之后,生活化自然现象成为了检验学生理解程度的重要资源,丰富的生活化资源更是讓学生兴趣大增、学习热情获得增强。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型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度概括的知识脱离了生活之后变得抽象、难度增大,尤其是电学部分的内容,让不少学生倍感困难。由于电流、电压和电阻是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物质,并且电学部分的知识相当庞大且系统,如学生无法建立对这几个概念的充分认知时,学生在后续的电功和电功率的学习将会更加困难。所以,为了攻克这一部分的教学难点,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型辅助学生认识学习,从而完善对抽象概念的认识。例如,在帮助学生认识电流时,教师可以将之看作是水管中的水流,让学生类比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借助了生活化模型认识电流之后,学生再开展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也就十分容易地理解到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类似于一条没有支流的水管,水管中的水流没有分支,必然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多)。而在并联电路中,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此时的电流也可以类比成为有几条支路的细水管,细水管中的水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在如上类比教学的方式之下,生活化模型让学生对电流的理解变得生动而直观,学生对电流部分知识的学习难度有效降低。此后,再引导学生开展对电压部分的学习时,为了增强学生对电压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让电流持续不断地流动呢?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不断流动的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电源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在深化学生对如上问题的理解时,教师可以再度将之比作为水管,让学生思考:水流持续不断地流动的条件是什么?然后类比着水压帮助学生认识电压,并且辅助学生认识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才能让电流持续不断地拥有动力而流动。一旦电源中没有了电压,此时的电流也就难以为继了。在如上生活化模型的使用中,学生的理解变得深刻而直观,课堂教学成效在生活化模型的辅助之下有效提升。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习活动或者实验活动受到条件、资源、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但是,一些活动也只有在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之后才让学生的感知变得更加真切。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实验的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生活之余探索新知、展开实践,以丰富充实学生的生活,愉悦学生的身心。例如,在《分子动理论》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辅助学生认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细铁丝缠绕成为一个铁环,并在其中系有棉线,将铁环分隔开来。随后,将铁环和棉线浸没在肥皂水中。待到细铁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玻璃泡时,将其中一侧的肥皂泡戳破,然后观察棉线。此时,学生将会发现棉线被拉至一边,肥皂泡的大小随之减小。在如上实验中,分子层面的理论让学生从宏观的现象中反应出来,趣味实验让学生生动深刻地认识了自然现象,学生的学习活力迸发。

总结

新课改理念极力倡导教师将生活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并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生活化课堂,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辅助学生生动地认识新知。对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化现象、应用生活化模型和开展生活化实验等方式展开教学,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侍明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27.

[2]王学顺.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才智,2019(21):37.

[3]张志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16.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试分析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