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2020-09-10贝太学郑忠才王涛刘娜
贝太学 郑忠才 王涛 刘娜
摘要:“发动机电控技术”类的课程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并且是该类专业在教学课程体系中能够让学生深刻认知车用内燃机动力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该类课程从内容上来说,相对庞杂分散;概念、术语、知识点、涉及的学科繁多,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文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发动机电控技术”类课程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任务驱动法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等的研究和应用,以期获得较好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发动机电控;工作过程;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法;教学做合一;课程作业质量
0 引言
“发动机电控技术”类的课程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为了能指导出符合现代汽车设计要求、且拥有创新意识和优秀实际动手能力的合格学生,授课教师应当对该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讨,探寻教学方式,提高授课效果。
“发动机电控技术”类课程的内容、知识点相对庞杂、分散,概念、术语、以及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该课程的教授要求具备一定的深度,又必须能够体现其实践和应用价值。学生通常会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抽象、枯燥、难以理解[1]。尤其是学生如果对课程内容、基本概念感到不易于理解,未能找到适合学习该课程的方式、方法,仅仅依靠背诵应对这门课程的考试或考查,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涉及的概念不易于与实践、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对课程配套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难以实现对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模式[2]的含义,是在授课中,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条件下,将“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对课程的概念、知识点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增加小组相互交流、讨论,能够较为高效的实现培养方案中关于认知与践行的目标。
本文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发动机电控技术”类的课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寻,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授课效果。
1 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建构主义理论[3]。这一理论是把问题解决作为核心、出发点,授课教师要对听课学生进行引导式的传授知识,能够较好的实现对听课学生自身探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涵盖以下五个环节,如表1所示。
(1)制定情景
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该课程的基本概念、知识点等内容具体开展。和传统的基于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最大差异,是概念和知识点主要通过授课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课程进度安排制定并执行的[4]。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出发点,就要使用以问题或者任务的不同方式、方案,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制定对应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对该部分内容的深入学习。
(2)引导启发
在学生的知识点、学习对象能够准确定位的条件下,为了能够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成效,还必须要在课程学习之前,给出有一定启发性的、可以使学生引发思考的、涵盖课程知识内容的恰当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该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用于引发思考的问题是不是有强、较准确的启发性,成为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启发取得成效的关键。
(3)小组探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授课中,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性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依赖每位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学生分组的讨论、合作去实现,所以小组探究环节也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进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务必重视PPT、计算机等辅助设备的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授课教师主要完成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PPT、计算机等辅助设备等是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主要认知工具。
(4)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和小组探究密不可分,学生必须在进行学习探究、并深入思考之后,才能保证顺利的进入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顺利的小组探究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思路交流、观点碰撞等。
(5)总结归纳
最后一部分,是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成果、学习效果等做出合理的分析、归纳,结合实际,对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概念等进行提高和升华。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较为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切实有效,核心在,是不是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此外授课教师还必须给与合适的引导和鼓励。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
“发动机电控技术”类课程的授课,如果没有实物展示,会使授课、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实践操作时,学生由于很可能对已学知识点的概念模糊、忘却,授课教师又得再次重复理论知识传授,导致授课效率很低。实践操作的过程很多是完成对概念、知识点的验证和梳理,与理论课的授课过程关系紧密。因此,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点传授方式对《发动机电控技术》类的课程进行探究式教学研讨,很有实际意义。在《发动机电控技术》类的课程中,可以展示的车用发动机常用传感器,举例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能够打破“发动机电控技术”类课程的传统知识架构,转而将具体工作任务制定学习情景,概念、知识点的传授不再是按照传统的章节结构,而是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进行重新排序[5]。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景中。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授课,考核方式主要以过程考核(出勤、作业、课堂表现)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具体考核的方式,举例如表 3 所示。
3核心教学环节探究
在具体的核心教学环节设计中,主要考虑采用任务驱动法思路和方法。
任务驱动法,要求对教学设备进行合理选用,需要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情景。如:在讲授发动机燃油喷射及点火系统故障时,课前需要配置供教学使用的试验发动机台架,在发动机台架上可以设定不同的故障点。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首先进行发动机起动的操作演示。学生可以亲自实践去起动发动机,实现发动机从停止到运转的整个操作流程,将书本中的段落描述、规范、准则融合到台架试验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对概念、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的使用,能较好的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进行提升。授课之前,需要按照学生的总数,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还需注意,能够保证成员合理搭配,将不同特点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6]。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对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相对不容易;但如果能够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合作、优势互补,排除故障的过程会顺利很多。而且在该过程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论和展望
“发动机电控技术”类的课程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对“发动机电控技术”类的课程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任务驱动法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等方式的研究和应用,以期获得较好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赤兵. 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 30(2):49-51.
[2]吴晖彤.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发动机机械》课程中的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12(11):97-99.
[3]张利荣. 大学研究性学習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M].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2.
[4]何北. 信息技术支持的普通高等院校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吕江毅, 龙建, 崔永春.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课程改革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12(27):131-133.
[6]樊永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以汽车发动机检修课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0):35-38.
作者简介:贝太学(1985.05~),男,博士,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车用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