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2020-09-10张常卿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历史教学

张常卿

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优秀文化冲击较为严重,初中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与不良历史文化的冲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方面,而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能够做出正确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本篇文章基于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引言: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都放到了历史知识的传授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历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功能。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广大教师转变了教学重心,从知识灌输转向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教师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知识无趣枯燥,造成历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有效转变初中历史教学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课堂知识构建体系,有效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历史角度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重点内容,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应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通过对人类历史客观发展的规律,使中学生掌握其中的方法论;第二,具备正对看待历史的态度,具备对历史发展的正确理解,能够对历史进行客观的评价。最后让学生学习到国家的正确历史,对祖国,对世界,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历史的熏陶下具备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待特定的历史人物,也要将其放置到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去分析,学生应当具备客观的、全面的分析历史能力。

例如,在课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若想引导学生客观的看待一个事物,找到事情存在的两面性,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对李鸿章作出评价。一开始同学们几乎全部认定李鸿章出卖了国家,对于国家而言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学生作出判断的速度很快几乎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老师认为李鸿章是爱国的,并没有同学们说的这样的不堪,下面的同学感到十分的差异和惊讶。对此教师可以给我学生布置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任务,要求是对李鸿章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有了教师课堂上的提示,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可以查询更多的资料,对李鸿章这个人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一开始同学们都会感到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如何查询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历史网站以及历史性文献,给予学生一定的方向性指导。学生查询的过程就是最求真理检验真理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散学生历史思维,利于学生日后更为全面的提出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

(二)培养学生史料证实能力

史料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普及,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普遍运用。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史料信息: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根据这个材料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到五四运动这个关键信息,进一步探索出五四运动的意义与影响。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由学生手中,给予学生查询相关文献与历史材料的时间,学生查询受限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利用一堂课的时间培养学生史料证实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成为知识的搜寻者的方式,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思考,通过史料分析综合,层层递进,得出答案。这样远比教师直接講授历史知识有效的多,日后学习其他知识时学生也会利用课下时间事先查询相关史料,大大增强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三)采用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历史遗迹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文明印记,他能直观、完整、真实的为后人展示历史事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历史遗迹,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例如,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时,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圆明园海晏堂”相关图片,通过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富丽堂皇的景象。学生观看过后印象极深感触也十分多,在当时那个年代依靠劳动人民的才智能够建造如此伟大的园林。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圆明园的真实景象,也就是圆明园遗址,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英法联军当时的暴行,对圆明园做出的有违常理的抢夺。对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内心感受,学生情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体会到了弱国无外交必然会受到侵略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保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上,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学,这个学不仅仅包括基本人文知识,还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价值观等,教书育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本着学生个人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华夏教师,2019(08):50-51.

[2]袁新乐.史料角度谈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25-26.

[3]田兴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47-148.

[4]成玉丹.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18(20):26-27.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历史教学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