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研究

2020-09-10宣丹平

新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识别预警

摘要:大数据为高校实现动态化、精准化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提供了可能。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现状,提出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实现路径和关键策略,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心理危机;识别;预警

随着社会的转型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存在心理危機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负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在人员配备不足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能有效识别与预警的机制,准确识别和锁定危机人群,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现状

(一)高校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常规的心理危机识别和预警方式,常常以入学时的新生心理测试、日常的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危机识别的重要手段,但是单纯的测试结果和心理记录不足以全面立体地呈现学生完整的身心发展状态,真正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很难被识别出来。另外,心理问题具有突发性、隐秘性、随机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心理咨询教师不直接面对广大学生,而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又缺乏心理专业能力,很难通过日常观察发现问题,作为朋辈的心理委员和广大学生也很难发现危机线索。

(二)传统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缺乏精准性

目前,国内高校心理预警一般通过建立“寝室—班级—学院—学校”或者“寝室长—心理委员—辅导员或班主任—学校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四级管理和监控体系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学业、人际、应激事件等多因素有关,管理者在危机识别上常常依赖于个人经验和感觉,对于突发或者隐性心理危机的学生无法有效识别。

二、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实现路径

对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借助大数据平台,将与学生心理危机因素相关的数据抓取出来形成心理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初步筛选出可能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为此,必须明确危机研判内容,形成心理动态档案,确立心理危机预警指标,设立警限值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及时关注、研判学生舆情,尽早干预,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具体内容拟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心理危机研判内容,建立心理动态档案

大数据平台数据繁多,必须从海量的数据中,抓取有可能形成心理危机的关键要素,从大学生中容易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入手,结合大学生个性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个体成长史等综合因素等,具体内容包括新生心理测试中个性因素,包括性格特质、情绪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数据来源为EPQ量表结果;社会支持系统,包括自我评估和主要社会关系,数据来源为LES自评量表和学生登记表;家庭支持系统,内容包括家庭类型(指双亲健全、单亲、孤儿)、家庭成员构成、家庭经济情况、个人或家族自杀史等,数据来源为学工系统;学习生活事件,包括挂科情况,学籍预警等,来源教务系统,生活事件数据来源为年级辅导员动态记录;心理测试其它关键项数据,主要有是否有轻生念头、自杀自伤行为、贝克量表抑郁分值等;日常活动中出现的异常变化,主要通过一卡通记录,设定异常预警标准,如连续几天没有消费记录、图书借阅的变化、用餐时间规律的变化等;心理咨询记录,包含是否有确诊的精神疾病、家族精神病史、生理疾病史等。

(二)确立心理危机预警指标,设立警限值

结合马建青教授提出的危机干预七个指标,将心理动态档案中的项目与预警指标作匹配。指标1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或负性应激源且个体承受力差,主要匹配学业预警、处分记录、重要亲人离世和心理测试中EPQ结果;指标2情绪长期低落呈抑郁倾向或经常无明显原因的焦虑,主要匹配心理咨询结果和心理测试中贝克抑郁量表结果;指标3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主要匹配是否有确诊的精神疾病、家族精神病史等;指标4提及与暗示自杀以及个人或家族自杀史,主要匹配大学生人格问卷第9和25题关于自杀的关键选项;指标5在情绪或行为等方面有反常现象,主要匹配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异常变化;指标6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和指标7长期有睡眠障碍并十分痛苦,主要匹配心理咨询记录。7个指标中如有匹配成功的,按照匹配数量由低到高设置黄-橙-红三级预警信号,由此初步判断出学生可能所处心理危机的状态,及时关注和干预危机预警状态下的学生。

(三)界定不同教育主体查看心理数据库权限和内容

心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涉及学生隐私,应根据每位教育主体的业务范围反馈相应的数据内容。这里指的主体主要是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和学院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应明确这两部分教育主体在一般和例外情况下有权限查看的数据内容。因此将数据按照保密程度划分等级,同时兼顾保密例外。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应有最高等级权限查看平台中所有符合一个及以上指标的学生,学院指定辅导员权限为所在学院。中心按心理危机的黄橙红不同等级,协同学院从不同层面提出改善策略,策略包括专兼职咨询师采取的干预策略、辅导员和班主任采取的管理策略、家庭成员采取的亲情策略、同学朋辈采取的帮扶策略以及学生本人采取的调适策略等。

(四)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机制

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可持续的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监测及追踪考察。大数据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系统,学生所有跟心理危机相关的关键选项都被集成在同一个平台上,且干预信息也能动态完整记录,从而突破时空局限,较好地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预测、干预和追踪。

三、利用大数据做好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的关键策略

(一)深化全员育人理念,协同开展心理工作

深化“全员育人”理念,坚持把心理育人放在德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把提高心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重要位置,长视角规划,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育人范围。

(二)重视心理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维护好心理数据库,确保内容的全面、准确性,是做好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的基础,数据库源来源于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学院等,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协同起来共同更新和维护基础数据库,形成合力。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形成反馈良好的循环机制

学校可将具有共性的案例,隐去可能辨认出学生身份的信息后,作为共享资源,分享到大数据平台上,方便学生查看,发挥学生主体自我成长和朋辈互助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安哲锋,张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及反馈体系构建研究[J].思政教育研究,2016(09).

[2]章劲元,郭晓丽.大学生自杀五大线索及其对策//王建中.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马喜婷,李卫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判与干预模型构建[J].心理健康教育,2011(01).

[4]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心理健康教育,2007(09).

[5]杨欣,陈方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关键期”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作者简介:宣丹平,讲师,浙江师范大学保卫处。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联盟课题项目”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识别预警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
卷烟工业企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