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探索

2020-09-10纪清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纪清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乐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主要是以排练固定曲目为主,班级的合唱教学能够具有实用性、普及性的特点。但是在新课标的规定下,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呈现了不同的要求,为了达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目的,需要采取有效性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与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素质获得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合唱教学的规定是:“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

当前的合唱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反复的单声部教学,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最终导致音乐目标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针对新课标对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音乐技巧的角度加强合唱技术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升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下合唱教学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的指出:“合唱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合唱教学能够加强音乐训练、提升音乐技巧、增加音乐认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以审美为核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应该以审美为主要内容,通过合唱训练,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音乐教学的审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参与性原则,教育者通过展示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主动性。2.情感性原则,音乐教学是以情动人的教学形式,通过在音乐中展现情感能够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3.愉悦性原则,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能够带给人审美愉悦性,从而提升美的感受。

(二)合唱新的诠释

合唱教学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合唱效果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具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力与广阔的音域。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采用合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享受、艺术潜能,获得精神升华,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影响。2.音乐欣赏与感受的重要途径,合唱教学以欣赏及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各种类型合唱曲目,能够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合唱进行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声音的向往,提升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合唱活动与音乐课程标准

合唱艺术水平是衡量音乐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基础的音乐教学中,开展合 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的合唱教育相对缺乏,而且合唱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性不足,导致合唱教学的功能不能够完全体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要求是学生既能够感受多声部的丰富表现力,也能形成与他人合作的经验,激发 学生的表现欲望。在主动教学中展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才能,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启发学生的自我认识并保持其全身心投入的注意力。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确定教学常规

小学合唱教学中需要确定教学常规。常规教学是开展一切关于教学活动的根本。合唱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合唱受到学校音乐课堂环境、教学器材的影响较小,具有普及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合唱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现有条件,根据音色、音域的特点安排其在合唱中的角色,使得学生具有人人平等参与的权利,发挥学生的特长,提升教学效果。历史上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合唱课程的开展,比如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家柯达伊,他通过以歌唱为中心、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都能够参与合唱,从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需要老师在教学之前确定声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声音特点及班上男女生的比例情况,从而实行有效的常规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

合唱教学对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合唱的教学效果,合唱者必须明白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获得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合唱与独唱的演唱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乐中的意境与美感,通过立体的渲染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合唱的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根据训练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三)重视二声部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用的合唱歌曲大多都是二声部合唱,而二声部试唱训练是进行合唱教学的基础。歌唱是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小学音乐是音乐教学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合唱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歌唱姿势、起声与发声方式、准确的情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小学生的音乐训练中存在一些不好的音乐习惯,不仅影响了音乐表达,也可能伤害学生嗓子,在合唱教学中,通过正确的示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式。

三、结语

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歌唱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合唱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歌唱相关知识,并且以强烈的责任心与有效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实现合唱教学功能。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细节,从教学训练与教学过程点滴入手,以确立教学常规、重视二声部试唱训练、开发多方位的听赏,丰富歌唱的表现形式,促进合唱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 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2]杨琤.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8):63-64.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