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张宁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

张宁生

摘要: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校校通”和“班班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人人通”却仍处在起步阶段,不仅成为我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重点,而且还是难点。“人人通”的目标在于通过人人拥有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构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及研讨方式,进而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进而让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中会用、善用、乐用“人人通”平台。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与学;用

一、研究背景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达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人人都可以自由学习、协同交流、共建共享资源,使知识不断地融合和更新。

目前,陕西省也已基本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工程。省教育厅出台的《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要全面启动基础教育领域“人人通”的规模化应用,从而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改革提供服务。市电教中心制定的《榆林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面加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组织领导,引导教师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资源,提升备课、研课、磨课、授课水平,促进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转型[1]。

二、“人人通”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调查分析

根据省教育厅发布的《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要做好教师个人空间的开通工作。我校在“人人通”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调查分析如下。

(一)调查分析

1.所教科目:从事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使用的居多,这可能是因为语数英三门课为主课,教师队伍也相对较多。而信息学科受其自身技术性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人人通”基本是由信息教师管理,所以他们具有带头和推动作用。

2.教龄:0—10年的占22%,11—20年的占70%,21年以上的占8%。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能达到熟练的标准。

3.对“人人通”的了解:有55%的教师比较了解,100%的人用过,100%的教师有账号,其中激活的占100%。这说明“人人通”在我校的使用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教师对“人人通”的使用还不是特别了解。

4.是否拥有账号:100%的教师都有账号,并且激活了账号,包括兼职后勤教师。

5.使用时间和频率:每周使用时间,8%的教师超过3小时,42%的教师在1小时至3小时,52%的教师不足1小时。每周使用频率:18%的教师为5次以上,38%的教师为5次以下,45%的教师人为未登录。除了语、数、外其他科目的教师使用时间和频率一般。

6.是否能找到目标资源及对资源的满意度调查:52%的教师都可以找到目标资源,72%的教师对资源满意,说方便的节约的自己的时间。据调查显示,48%的教师则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7.是否愿意共享资源:85%的教师都愿意共享资源,有15%的教师则不愿意将自己的资源或感悟等分享给他人。42%的教师很少与同行交流,更有30%的教师从未与同行进行网上交流。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自身技术薄弱及学校的支持不足等的影响,近半教师积极性并不高,教师在“人人通”上晒的最多的是PPT课件,其次是课堂实录及课堂教学设计。

8.意见及建议:(1)时间不够,教师平时的负担就比较重,导学案备写、作业批改、政治笔记、业务笔记、听课记录、家访记录、各类计划总结等等。(2)学校物质支持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使用,主要体现在缺乏实质性的奖励,对贡献优质资源、起引领示范作用的教师应给与及时的奖励。这样,才能调动其他老师们的积极性。(3)“人人通”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资源不足、分类不明显、功能不完善等。

(二)访谈分析

1.使用情况。在访谈中发现教师对“人人通”的了解并不多,使用也不频繁,一般只有在上级组织的“晒课”活动中才会用到。主要使用的是平台上的教案、课件、视频等。

2.遇到的问题。根据访谈得知,教师在使用“人人通”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资源问题。其次,部分教师谈到还不太熟悉“人人通”,不知该如何使用,误以为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这和学校的宣传和培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3.功能建议。还应增加师生互动、几何工具、试验工具(自动完成简单的试验并呈现结果)、融合各类平台等建议。

三“人人通”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研究分析

(一)“人人通”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学校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上传、下载和使用。不断丰富教学中的优质资源的使用,以“核心校”带动“发展校”的发展。以各类“名师”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扩大“人人通”的宣传力度。新事物的出现会让人们觉得陌生,大部分人会感到好奇,这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如何让新事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宣传。

(三)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认知和使用能力。一是重视常规培训,提高教师对“人人通”的认知度,实现人人参与的基本目标。二是开展专项培训,实现对“人人通”的具体使用培训,如资源库中优秀案例的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使用等。对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应用进行指导,要让每一位老师都能熟练地应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安装应用、集体备课、网上教研、答疑解惑、在线测评、共建共享资源等活动。

(四)以“人人通”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人人通”的优势,比如在线视频播放、虚拟仿真实验、互动交流等,以此来弥补传统课堂的枯燥理论,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交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激励制度。影响“人人通”推广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积极性不高,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人人通”平台,学校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机制。要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以“人人通”电子数据的方式记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轨迹(包括登录“人人通”的次数、活动的时长、讨论问题的质量、上传下载资源的优劣等),来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六)“人人通”的优势

1.学校的管理员可以查看管理本校的教师、学生登录、使用情况,还有区县、市、省管理员实现一级一级的管理,非常方便。

2.老师、学生可以线上互动。

3.“优秀空间”可以像微博一样展示自我。

4.应用比较多如:同步备课、试卷资源、真题资源、数字图书馆、直播教室、智能阅卷等。

四、结束语

“人人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起级阶段,虽然己经走进了校园,也被一些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大力推进,但是由于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存在問题的原因,以致它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只要主管单位、学校、教师各方通力合作,深入研究,就一定能发挥其巨大的应用价值,让它真正为教育信息化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榆政教发〔2016〕171号文件,“榆林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Z].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数学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教与学方式初探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
论本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