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及其历史机缘

2020-09-10李艺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南昌江西省职业

摘要:民国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女性职业为主的专职学校。它的教育内容凸显女性的特点,具有符合女性特质的教育模式,是最具反映民国时期女子职业学校教育面貌的典型性。其兴起的历史机缘与教会女学的兴起、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民国政府的积极倡导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女子职业教育;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女性意识的觉醒

民国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成立肇始于清宣统二年成立的女子蚕桑讲习所。其后女子蚕桑讲习所在1915年改为甲种职业学校,不久相继又更名女子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立女子职业学校。1935年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一直为该校的直接称谓。足见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女性职业为主的专职学校。究其深沉的历史渊源,主要是深受教育救国与女性意识运动的影响而创立的学校,是女性意识觉醒与教育结合的表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办学内容、模式的考察,探其隐含的女性意识与教育的关系,以期丰富和明析民国时期女性职业教育史的内蕴。

一、凸显女性特点的教育内容

民国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是一所以专收女性的职业类学校,具有职业学校的普通性,又具备其他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它的课程设置既保留了普通教育的通识性课程,同时又在设置具体的专门课程时,充分考虑到了女性的特殊性,是为女性“特制”的专门性课程。据民国档案《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学校一览》记载了南昌女子职业学校为三年制具体課程有:“学校课程有公民、英文、国文历史、书画、机械学、体育、国文、国文地理、理化、农业、物理、国文公民、家政、染色机织、教育、机织实习、缝纫刺绣。”[1]由档案材料可以看出,学校课程设置的如“公民”“英文”“国文历史”“书画”等等一般可认为是通识性课程,其跟其他普通学校一样,有其通识之处。但是如其“教育”“家政”“染色机织”“缝纫刺绣”等课程则显示出它的职业与性别上的区分度,它是在江西省立女子职业学校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女性主内的特性设置了专门育儿的教育学,料理家事的家政学以及根据江西纺织工业发达以及女性的职业规划教授女性染色、刺绣、机织、缝纫等专业课程。

自新文化运动开展以来,随着西方教育的传播,女子的教育,尤其是女子的职业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各地的女子开始从闺房走向大众的视野,开始接受新型的教育,并且外出工作。但由于深受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在职业的选择上仍然困难。在这种新旧观念的转递过度中,江西省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教育对此较为重视。我们从其开设的课程内容便还能看出其遗迹。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开办的女子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女子服务社会为宗旨,开设的学科课程都与家庭有关,如蚕丝、刺绣、染织、缝纫、手工等,尤其是开设刺绣、缝纫两科。显然,这是具有很浓的传统遗痕,但确实已经迈向新型教育的重要一步。再如江西女子职业学校开设的学科主要也以家事类为多,如缝纫科中开设刺绣、工艺、裁法绘图;染织科中开设机织学、缝纫、染色实习;家事科中开设烹饪、儿童心理学、幼稚教育。这些课程的设置多为基础职业科,以培养女子劳动技能为主。除此之外,课程的设置还兼顾培养女性的修养和素质,开设公民、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图书、童子军、化学、地理、生理卫生等。由此可见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重视家事教育,开设教育、儿童心理学、幼稚教育、烹饪等课程。这是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因为学校深知家事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因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如当时医疗环境不足,儿童天生又体质单薄,心理机制发展较快,因此开设儿童心理学、幼儿卫生教育、幼稚教育等课程是必要的。由此看来,想要让女性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家事教育对女性的重要性是较为明显的举措,也是培养新型的女性成为良妻贤母的必要性,更是国家重中之重的事情。

总之,学校的教育内容注重女性自身的特性,是比较具有符合女性特点的教学内容的课程设置。它保留了普通教育的基本课程,又设置了许多为女性特质的专门课程和实习课程,保证了女性学习通识课程,完善知识体系,又注重女性主内持家的特性设置专门课程,培养专门能力和专业技能。完美的把课程的完整性,女性的特质,以及课程的专业性统一起来。

二、具有符合女性特质的教育模式

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家庭的生活构成方式,男性在农业社会中占有主要角色,而女性一直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因此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古代的女子教育主要以治家为主,如注重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基本的手工艺教育、相夫教子的教育,如历史上著名的孟母、陶母、欧母、岳母等等。可见中国传统的女子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保守特性,这是由于中国的农业社会及其文化所决定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较为系统的女子职业教育应发端于近现代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我们从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便能观窥其貌。

首先,学校注重理论的教育模式。一般以为理论是一门具有系统结构建立起来的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体系,这与传统的经验积累有很大的紧密联系性,但并非等同于基本的经验积累。我们从民国时期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就会看出这一点。如其开设的课程有如缝纫科中开设刺绣、工艺、裁法绘图,又如染织科中开设有机织学、缝纫、染色实习,再如家事科中开设烹饪、儿童心理学、幼稚教育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多为基础职业科,去培养的目的也是为使女子劳动技能更为熟练,更能产生更多的效益,但实际上这里的课程已经是知识化的基本技能,是理论性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看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尽管是以理论的教育模式开展,但是它仍然符合女性的基本特点,让女性可以直接的接受。

其次,学校也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一般在学习的最后一年进入工厂,进行一些具体实践,这样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进入社会。据《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日工作活动三十六年度报告表》[2]看出该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及其教学实践的具体安排具本符合女性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涉及卫生、基本常识的普及、家庭职业、娱乐活动等课程,其中既有理论性课程,也有实践性活动,并且极具全面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对德育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我们由《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日工作活动三十六年度报告表》的报告题目中凸显“学校实施德育日工作活动”便能看出学校对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视。显然,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德育活动对当时附近的居民,学生、教师、以及群众产生一定的作用,对德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总之,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教育不仅重视理论的教育模式,也重视实践的教育模式,并且基本上将两者兼着运用,这比较符合女性的特质,便于女性的接受。于此同时,它将德育实践教育并之于两者之间,不仅显示学校对传统女子教育理念的继承,同时展现新型女性教育的面貌,这是女子职业教育在历史上的一大推进。

三、江西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历史机缘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不少的有识之士开始为寻求国家强盛之路而不断的探索,掀起了一波波的热潮。江西职业教育的兴起得益于这样的环境,其中女子职业教育也随之逐渐掀开了波澜,形成了它的独特性。归其缘由,主要有以下三点机缘。

(一)教会女学的兴起

随着传教士的东进,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逐渐的淡化,而接受教育的意识逐渐增强。其中教会女学的兴起便是重要的明证。陈东原《中国的女子教育》记载:“光绪十八年,上海设中西女塾,塾址在英租界三马路泥城槟慕尔堂西,创办者为海哥女士,办法和镇江女塾仿佛。甲午战后,西洋人办的女塾更多。”[3]可见起初西方列强是通过创办教会女学来控制中国女性的思想,其目的可能只是一种在文化上的侵略。但客观上却推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激起了他们的爱国意识,从而开始掀起了她们的职业运动,并且具有了要求接受教育的心理。

(二)女性自身的觉醒

古代女子长期遭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压迫,男尊女卑,没有地位和文化,更没有职业,只能依赖男子生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士迫于形式的发展,继承并发扬了女教思想,形成了兴女学运动。康有为指出:“女子与男子同为人体,同为天民,亦同为国民。同为天民,则有天权而不可侵之;同为国民,则有民权不可攘之。女子亦同受天职而不可失,同任国职而不可让焉。”[4]由此主张设立女学,恢复女子的教育权。梁启超《女学堂试办略章》说:“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民智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他认为女子教育不仅有利于国民,更有利于国家。随后,各地开始成立女学会、女学堂、《女学报》。1898年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的女学堂,即中国女学堂成立。这标志着女性教育意识在实践上的崛起。尽管“新政”昙花一现,但是它迫使清政府于1907年颁布了女子学堂章程,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学校系统,并为女子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女性意识逐渐增强,她们逐渐意识到女子对职业的重要性,而職业技术教育则是最基本的谋生技能。

(三)民国政府的积极倡导

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离不开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倡导。民国政府成立之初,提倡兴办女学,并得到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为此而掀起了颇有声势的兴女学热潮。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1912):“以缝纫、家事为女子必修科,兼可习刺绣、养蚕,虽不特定为女子的职业教育,却亦含有职业陶冶之意味。”[5]民国二年(1913年)八月,教育部公布了《实业学校令》,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并规定“女子职业学校得就地方情形与其性质所宜,参照各项实业学校规程办理。”女子职业学校的设立,标志着女子职业教育正式开始。随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江西省教育部为响应中央政府的政策也颁布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政策以促进女子职业学校的发展。《职业教育进行计划案》(1917)规定要促进女子职业教育。至此政府此后还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可见江西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各方面促进了江西的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响应国家的政策。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立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教职员一览江西省立南昌女子学校一览[Z].民国档案J046-1- 00231-0003.

[2]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日工作活动三十六年度报告表[Z].民国档案J046-1- 00268-0035.

[3]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269.

[4]康有为.大同书[M].中国书局出版社,2012:169.

[5]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 [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5.

作者简介:李艺(199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南昌江西省职业
南昌舰举行“大洋成人礼”
于晓明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喻木华陶瓷艺术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