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风歌》的情感内蕴解析

2020-09-10张敏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刘邦情感

摘要:《大风歌》为汉高祖刘邦所作,诗歌雄劲磅礴,肯定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抒发了统一天下的喜悦,同时流露出对汉王朝命运的担忧。

关键词:刘邦;《大风歌》;情感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在追击英布的过程中,他回到了故乡沛上,大宴父老乡亲,在酒酣之际亲自击筑唱出了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歌气魄宏大,豪迈雄壮,汉朝人称其为《三候之章》,后来从《艺文类聚》其改题为《大风歌》。《大风歌》全文仅有三句,共二十三个字,却总结了刘邦一生的政治经历和政治抱负,凝聚着对帝王功业的赞许,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汉王朝未来的担忧,情感内蕴十分丰富。

《大风歌》首先概括了刘邦统一天下的伟业,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基调。“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一句气魄雄伟,气象非凡,既是写实,又象征着时代的风云。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沛县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于公元前209年在沛县起兵反秦,称沛公。公元前208年,西入攻秦。公元前207年,破秦军于蓝田。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在汜水之阳被拥立为帝。短短七年时间,刘邦从一介布衣成为了称霸天下的帝王。同年,俘燕王藏荼,破项羽故将利几的起兵,公元前201年黜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徙韩王信,公元前200年与匈奴战,公元前199年击韩王信残部于东垣,公元前198年黜赵王张敖为宣平侯,公元前197年击陈豨,公元前196年败陈豨,杀韩信、彭越,击英布,公元前195年,英布败死。西汉初年的战争,到这时才基本结束。如此功业孕育了《大风歌》的激昂慷慨,大风呼啸,横扫六合,云雾飞走,玉宇澄清。“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一句中有睥睨的自得,有雄视万古的气概。“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威”源于《尚书·洪范》的“唯辟作福,唯辟作威”,指君王专行赏罚,独揽威权。“海内”指四海之内,意为“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有大海环绕,“威加海内”就是用威力一统天下。中国古代秦代以前,并没有真正统一过,夏商周时代,都有许多诸侯并存。秦国统一天下,实现“车同轨,书同文”,可是时间太短暂。刘邦推翻了暴秦,在楚汉之争中胜出,成为了汉朝的开国之君,并在开国以后多次平定诸侯王的叛乱,第一次把国家不仅从版图上,也从思想上统一了起来,当然值得自豪,无怪乎诗歌中流露出踌躇满志的情感。

然而,“创业难,守成不易。”《大风歌》在豪迈慷慨的背后,有着浓厚的悲哀和深切的忧虑。刘邦称帝以来,面临着重重困难:经济上,经过暴秦多年的横征暴敛,加上战争的破坏,民生艰难,经济衰败,社会凋敝,新生的汉朝政权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安抚民心,改善民生,以维护统治的稳定,同时朝廷财政还要应付平定叛乱的军费花销、匈奴和亲的物质需求、王侯将相的供养、官府的建设、皇宫的修建等等,压力非常大;政治上,四海虽统一,隐患仍然存在,内有诸侯王叛乱,外有匈奴虎视眈眈。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争取胜利,出于形势所迫曾经分封了一批异姓诸侯王,他们战功显赫,封地富饶,实力雄厚,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威胁,成为刘邦的心头之患。刘邦在位的七年间,为了巩固统治,对异姓诸侯王进行了削弱诛戮,致使诸侯王先后反叛。在打击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北方匈奴正在飞速发展,势力不断增强,屡屡侵扰内地。匈奴冒顿单于连续消灭数个少数民族,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使匈奴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建立起了庞大的匈奴帝国。加之北方诸侯王不断遭受刘邦的打击和削夺,出于自保被迫与匈奴往来,联合匈奴攻打汉地,使北方边患日益严重。白登之围中,刘邦轻敌冒进,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采用陈平之计才得以仓皇脱身。此后,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的策略,使汉朝得以休养生息,但这只是暂时相对和平,并不能消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而在朝廷内部,吕后和戚姬因王位继承权引发的斗争还在不断扩大。刘邦唱《大风歌》时已是七十岁的老人,清楚知道自己的生命已进入了最后的时期。据《史记》记载,刘邦唱了这首歌后,叫一百二十个儿童都学会唱着相和,“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他在这次击败英布的战斗中为流矢所伤,在路上就病了。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拒绝接受医治,最终一代雄杰驾崩于长乐宫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方面是对巩固胜利的渴望,一方面代表了他对身后的局势不够放心的郁悒。他在作此歌后不久下发诏书道:“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共定天下”是第一步,“同安辑之”是第二步,要巩固汉朝的统治,就需要能守四方的猛士。眼下政局尚不稳,内忧外患交加,然而当今诸将屡叛,可安天下者寥寥,汉王朝前途难测,念及此,刘邦心中焦灼,对如何守住汉家江山充满了忧虑。

刘邦的这首《大风歌》,豪情迸发,气势恢弘,虽然篇幅简短,但意蕴深长。汉惠帝在公元前190年,因为怀念汉高祖,“高祖所教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这就是汉乐府的开端,《大风歌》无意中对中国诗歌以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在后世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刘邦《大风歌》情感底蕴新探─—兼论汉初翦灭异姓诸侯王之得失[J].范天成.人文杂志.1994,(3).

[2]刘邦《大风歌》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解析[J].陈静颖文教资料.2013,(12).

[3]九万里风鹏正举--对刘邦《大风歌》的新解[J].王荣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4]《大风歌》与汉初政局[J].张林祥.甘肃理论学刊.1997,(6).

作者简介:张敏(1983.11—),女,汉族,四川泸州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刘邦情感
多多益
朽木颂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情感
台上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