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绳索技术体系中手升与胸升作为保护点的差异性分析

2020-09-10李建国伟

体育时空 2020年5期

李建 国伟

中图分类号:G8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1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DRT(双绳技术)和SRT(单绳技术)中保护点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剖析他们各自的合理性和适用环境,帮助绳索技术从业者和爱好者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关键词  DRT  SRT  上升器  保护点

绳索技术的使用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运动探险、竞技比赛、科学考察、工程作业、高空救援等。不同的应用领域催生出不同的绳索技术体系,攀登体系(攀岩攀冰等)、SRT、DRT、飞拉达、攀树等。它们都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特点,适用的范围也各有不同,使用的装备、移动和保护原理、甚至安全标准也有所不同。本文从SRT和DRT两种绳索技术体系中手升与胸升作为保护点的不同出发,重点分析SRT和DRT的移动和保护原理,区分它们各自的保护原则和合理性。为相关从业者和爱好者捋清思路,打破不同体系间的认知分歧,更好地推动绳索技术的发展。

名词解释:

SRT,是Single Rope Technique的英文缩写,字面意思为单根绳索技术,简称单绳技术[1]。很多人将其片面地理解为在一根绳索上进行的上升下降和过结点。然而SRT的真正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可以概括为利用单根静力绳在山体岩壁间自行搭建线路,进行三维移动和重物转运的绳索技术。

DRT,是Double Rope Technique的英文缩写,与SRT相对应,简称双绳技术[2]。

SRT和DRT都是静力绳项目,它們都是借助静力绳作为移动的通道,都会使用上升器和下降器作为安全保护或借力移动。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同,第一是工作通道或保护绳索的不同,SRT使用的是单根静力绳,所有的移动都是在这一根绳索上的。而DRT使用的是两根静力绳,一根作为工作绳,另一根作为备份保护绳,或者是两根绳索同时受力,相互备份。第二是工作环境的不同,SRT更擅长于在自然场地工作,例如洞穴、峡谷、悬崖、瀑布等山地环境。而DRT更适用于人工环境,例如海上石油平台、风力发电站等建筑物。第三是使用的安全装备完全不同,以安全带为例,SRT安全带大多非常轻便、结构简单、重心低、同时舒适性较差。而DRT安全带的结构较为复杂,必须要求五挂点,体积和重量较大、价格较昂贵、但舒适性相对较好。第四是各自的安全保护标准不同,SRT只要求有一个有效的保护点,下降器、牛尾、手升三个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作为保护点,具体用哪一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DRT要求全程必须要有两个保护点,两条绳索各有一个保护点。这两个保护点可以是下降器、牛尾、止坠器、胸升,这四个中的任意两个作为保护点。本文重点分析以上四个不同中的第四条,安全保护标准不同。即为什么在SRT操作中,使用单一手升作为一个安全保护点,不能用单一胸升作为保护点;而DRT操作中以胸升作为一个单一的保护点,而手升不能作为保护点的问题。

在SRT体系中,由于工作环境和操作效率等条件的需要,很难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无比坚固,根据木桶原理分析可以得出,再坚固的系统也会存在薄弱的地方。操作者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个绳索系统的短板在哪里?是否在我们的安全范围之内?是否符合我们的安全标准?因此SRT对器械的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对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要求也非常高,因为没有备份保护,所以SRT的容错性相对DRT来说也较低。但是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复杂的环境用最少的器材快速完成最复杂的工作。对于DRT而言,绝不仅仅是多一条绳索和多一个保护点那么简单,同样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标准,即使是与安全无关的脚踏绳的连接锁扣也要求时刻将锁门关闭。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下降器也必须遵循突然死亡原则,当然工作效率也会因为器材的繁琐而受到一定的影响。

SRT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只有一条绳索,很难满足同时两个点保护,因此它对线路的布设要求非常高,要求起始锚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必须在安全区;二是锚点必须坚不可摧,如果是人工锚点那么必须是双点相互备份,线路的终点也必须在安全区。而对于起始锚点以外的其它中间锚点,也必须避免磨绳等有可能损伤到绳索的问题发生,同时也要求整个SRT线路必须完整不断链,操作者始终保持与绳索线路的有效连接。为了保证这一前提,SRT线路可以由下降器作为单一保护点,只要下降器打锁或者手握制动端是可以很安全地将自己控制在线路上的。其次是在例如锚点的位置,将牛尾的锁扣挂入绳结也是非常安全的一种保护方式,但要注意锁扣扣入的方向,锁门要背向岩壁的方向。另外一种就是单一手升作为保护点,但是手升的冲坠系数必须要小于1,同时SRT也要求从布线到操作必须随时降低冲坠发生的概率和强度。那为什么胸升不可以作为保护点呢?这是由于胸升的位置所决定的,SRT安全带的重心非常低,一般都在肚脐周围,如果操作者不熟练或者体型偏胖,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后仰,又由于肩带始终向上拉着胸升上端以保持胸升直立的状态,当身体后仰倒立的过程中肩带拉着胸升突然反向受力,绳索就很容易从胸升里面崩出来。即使平稳状态下身体不后仰,但是不能保证绳段上方的锚点不崩脱,一旦上方的锚点崩脱,操作者在穿着SRT安全带受到冲坠的情况下也一定会后仰,所以绳索是存在从胸升里面崩出来的风险的。但手升不会,因为手升的上端是自由的,没有其它外力改变其方向,一直保持着正常直立状态。而且SRT在操作过程中,为了降低冲坠强度,要求手升永远要高于腰部,操作者始终会将自己的手升推高,当操作者在通过一些长距离横移的时候,还会把连接手升的锁扣一并扣入绳索,完全避免了绳索从手升崩出的可能性。

对于DRT而言,多出来的那条绳索不仅仅只是多一个备份,更是为所有的操作提供了便利,DRT个人装备包含两个止坠器、一个下降器和手升胸升,四条牛尾分别连接两个止坠器、一个手升、和一个单一锁扣。四条牛尾的锁扣或止坠器,加上胸升和自锁下降器,实际上有六个独立的保护点,这使得DRT在切换绳索等操作过程中变得非常简单。DRT是专为工业操作而设计的,工作环境多以人工环境为主,工作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强酸强碱、尖锐锋利物体等。之所以要使用双绳和两个保护点,就是为了避免一个保护点失效造成伤害。不仅如此,DRT还规定,齿状物不能接受冲坠,因为DRT操作者认为齿状物在突然受到冲击力瞬间受力的情况下可能会抓破绳皮,进一步咬断绳芯。手升下面连接了牛尾绳,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如果它作为单一保护点,一旦发生冲坠,例如当全部重力在另一条绳索时,保护点突然失效发生坠落,所有的冲击力就会瞬间转移到手升上,很有可能造成危险。而胸升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胸升始终与安全带和绳索紧密连接,它会随着身体位置的移动而沿着绳索移动,不会出现突然冲坠的情况,同时DRT安全带的重心要比SRT安全带的高,对于身体后仰绳索从胸升里面崩出来的可能性也大幅度降低,即使崩出来也还有另外一条绳索作为备份保护。因此在DRT操作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在任何时候失手或失足,也不会发生任何的人员坠落。

到底哪一种绳索技术体系的安全标准更科学合理呢?笔者综合多位专家给出的意见和长期的实践得出,两者都各有利弊,都有着各自非常严格的安全标准和原则。DRT在强调线路和器材备份的情况下牺牲了很多效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SRT在追求工作效率和器材简洁的情况下也舍弃了更多的容错空间,使得SRT的容错性较差,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非常高,为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技能,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完美的,更不可能是万能的。作为一名绳索技术的从业者或爱好者,完全有必要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安全保护原理,以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技术体系,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Herries AIR, Latham AG, Kuykendall KL. The use of ‘SRT’ in sampling the Makapansgat Limeworks hominid palaeocave, South Africa. Antiquity.2001,75(288):251-2.

[2]Haefke BJ, Spiers AI, Miller WR, Lowman MD. Tardigrades in the canopy: Using double rope techniques to conduct sampling along vertical transects. Transactions of the Kansas Academy of Science (1903-).2013,116(3/4):119-24.

作者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