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崇信 与马云 20 年的风雨合伙路

2020-09-10吕晓峰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云阿里阿里巴巴

吕晓峰

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 马云说自己要感谢四个人——孙正义 杨致远 、 金庸和蔡崇信 , 而其中他最感谢的是蔡崇信 , 因为阿里是蔡崇信和他从零做起来的 。這位低调的台湾男人 , 是马云最重要的合伙人 。 没有他 , 阿里巴巴恐怕撑不过电子商务泡沫 ; 没有他 , 阿里巴巴就拿不到软银资金 、 吃不下雅虎中国 。出身台湾名门父子道路迥异蔡崇信英文名 Joseph , 朋友都叫他“ Joe 蔡 ” 。 他出生于 1964 年 , 与马云同龄 , 来自一个法律世家 , 父亲蔡中曾 、袓父蔡六乘 , 是以国际法律事务见长的“ 常在法律事务所 ” 创办人 , 祖父曾为杜月笙做法律咨询 , 父亲则是台湾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第一人 , 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 , 他不仅承接法律业务 ,大型投资案 、 财务规划等也都是主要业务 。 蔡崇信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 , 耳濡B 染法律 、 财务等事务的处理能力 , 13岁就赴美留学 , 同样拿到耶鲁法学博士学位 。但接下来人生的路 , 父子俩就完全不一样了 。“ 蔡爸爸 ” 个性开朗活跃 , 还是桥牌好手 , 很多新事物一学就上手 ,把律师楼经营得有声有色 。 蔡崇信则和父亲的个性大不相同 , 他谨慎严谨 , 不多话 , 但事情一旦决定 , 绝对是破釜沉舟使命必达 。从耶鲁毕业后 , 蔡崇信先后涉足税务法律业务 、 收购投资管理公司 , 1995年跳槽到瑞典 Investor AB 风投部门 , 做亚洲区总裁 , 年薪 70 万美元 。1999 年 3 月 10 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网站 , 一度得到 《 福布斯 》 《 新闻周刊 》 等国际权威媒体的报道 。 当年 5 月 ,蔡崇信从香港飞到杭州 , 代表公司到中国内地 ( 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 寻找投资项目 。 很自然的 , 他见到了马云 。那次 , 马云主要向蔡崇信谈了自己“ 芝麻开门 ” 的梦想 , 谈自己要做全球最佳 B 2 B , 要做 80 年企业的远大理想 。之后 , 蔡崇信参观阿里巴巴公司时 , 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 里头黑压压坐着 20 多个人 , 地上满是床单 , 一群 “ 疯子 ” 在那里喊叫着 、 欢笑着 , 仿佛一个吃大锅饭的大家庭 。几次接触下来 , 蔡崇信 “ 爱 ” 上了阿里巴巴 。“ ( 马云 ) 这家伙有能力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 , 是个伟大的领袖 , 真的有能力做成一番事业 。 我要不要也加入这个冒险之旅的团队呢 ? ”35 岁的他向马云毛遂自荐愿意辞职跟随 , 而且还带着太太同行 , 以示决心 。“ 你要成立公司 , 要融资 , 我懂财务及法律 , 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 。” 马云听后吓了一大跳 , “ 你再想一想 , 我付不起你那么高的薪水 , 我这里一个月只开 500块 。” 蔡崇信则严肃地说 , “ 我已经想好了 , 我就是想加入创业型的公司 , 跟一批人一起共事 。” 他的妻子也对马云说 ,“ 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 , 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 。”就这样 , 蔡崇信脱下名牌西服 , 卷起袖子成为阿里巴巴 “ 十八罗汉 ” 之一 。历经三次融资成就阿里奇迹加入阿里后 , 蔡崇信首先帮马云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在阿里确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架构 。 在蔡崇信加入以前 , 阿里尚未进行工商注册 , 员工则都是马云的朋友和学生 , 人们基于对马云的崇拜和信任共事 。 蔡崇信加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终结这种状态 , 去建立一种现代企业架构 。 具体来说 , 蔡崇信参考当时互联网三巨头新浪 、 搜狐和网易的企业架构 ,建立了一种由境外母公司控股中国子公司的企业结构 , 其中母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 , 子公司则在杭州和香港注册 。股份分配方面 , 蔡崇信则按照马云的意愿 , 将包括他和马云在内的 “ 十八罗汉 ”都列为创始股东 , 配以相应股份 。此外 , 蔡崇信还把相关理念带到阿里 , 炎炎夏夜 , 他向十几位 “ 创始股东 ”解释 “ 股份 ” 、 “ 股东权益 ” 等概念 , 并教大家看根据国际惯例拟定的英文合同 。 经过这番教育 , 阿里内部从一开始就在激励 、 进入 、 退出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 也就不会因此产生矛盾 。这番建制之后 , 阿里也具备了对外融资的基础 , 这也是蔡崇信帮马云干的第二件大事 。在蔡崇信加入之前 , 马云曾进行过37 次融资尝试 , 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外界不相信他的梦想 , 甚至可以说不相信他本人 。 这是必然的 , 很难想象哪家风投会投资一家尚未进行工商注册 、 创始人没有成功创业历史 、 讲话还特像忽悠的公司 。到蔡崇信加入前 , 马云早期筹集的50 万元已几乎耗尽 , 就连 500 元的最低工资都要开不出来了 , 公司尚未诞生就已陷入绝境 。1999 年 8 月 , 蔡崇信为绝境中的阿里带来了希望 , 他的一位台湾好友是高盛香港地区投资经理 , 正要对中国互联网行业进行一次尝试性投资 , 蔡崇信则说服这位好友投资阿里巴巴 。 该投资案于10 月份敲定 , 高盛领衔一众机构向阿里投资 500 万美元 , 这其中就包括蔡崇信的老东家 Investor AB 。这次融资对于阿里巴巴意义重大 ,它既使其获得了发展资金 , 也使其获得了投行巨头高盛的信用背书 。 这之后 , 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开始关注阿里巴巴 , 并约见了马云 。 孙正义非常欣赏马云 , 决定对阿里进行战略投资 , 2000 年 1 月 , 他决定投资 3000 万美元 , 换取 40 % 的股份 。然而 , 蔡崇信却在这时提出了反对意见 , 他觉得阿里已经不缺钱 , 引入新的投资还会稀释第一轮投资者的股份 ,引发高盛等股东的不满 。 不过鉴于马云坚持引入这笔投资 , 蔡崇信最后做了一个妥协方案一一接受软银的投资 , 但限制其投资金额 、 持股比例和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蔡崇信与马云一起完成了与孙正义的谈判 , 报价环节 , 他对孙正义连说了两个 “ NO ” , 最终将合作条件敲定为2000 万美元 、 30 % 的股份 , 但董事会由阿里合伙人主导 。这是一笔关键的投资 , 因为互联网泡沫不久就破灭了 , 纳斯达克指数断崖式暴跌 , 导致大量互联网企业倒下 , 阿里则在这笔融资的支持下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 并开发出盈利项目供应商 ” 和 “ 诚信通 ” , 依靠自我造血成长起来 。中国2004 年 , 蔡崇信又为阿里完成了一笔金额高达 8200 万美元的关键融资 , 用于支持于前一年成立的淘宝的发展 。 当时中国 C 2 C 电子商务市场渐趋成熟 , 淘宝和美国同行 eBay 正在进行市场争夺战 , 凭借这笔投资 , 以及本土化竞争策略 , 淘宝打败了 eBay , 而这为阿里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阿里最关键的三笔融资 , 这之后 , 阿里就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 被各大风投竞相追逐 , 当然每次融资的操盘人仍是蔡崇信 。私募融资之外 , 蔡崇信还帮阿里完成了两次上市 , 一次是 B 2 B 项目于 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 一次是阿里集团于 2014 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 这两次上市让阿里在治理上更加规范 , 对外也更具影响力 。美国上市后 , 阿里巴巴成为一家全球瞩目的互联网巨头 , 马云也荣登 “ 中国首富 ” 宝座 , 而蔡崇信则被媒体誉为“ 马云背后的男人 ” 。阿里永久合伙人极具人格魅力在 2013 年以前 , 蔡崇信一直担任阿里集团 CFO , 这也是外界对他最熟悉的身份 , 有媒体将他比喻为 “ 马云的张良 ” , 一些创业者则说 , 一定要像马云一样找一个 “ 蔡崇信式 ” 的 CFO 。然而这样的看法并不准确 , 蔡崇信最本质的身份不是阿里的 CFO , 不是个谋臣或者宰相 , 而是和马云一样都是阿里的主公 。 根据阿里 2 ( ) 14 年上市文件显示 , 马云持股 8.9 % , 蔡崇信则持股3.6 % , 他俩是最大的两个自然人股东 ,同时 , 他俩也是阿里仅有的两位 “ 永久合伙人” 。对于马云而言 , 蔡崇信是创业战友而非高级下属 , 那些试图找一个 CFO 的创业者 , 是注定找不到 “ 蔡崇信 ” 的 。 而让蔡崇信成为马云创业战友的则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使蔡崇信和马云在面对重大危机时保持团结 。 最明显的例子发生于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 , 当时阿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裁员 , 把海外分支都砍了 , 在国内则把总部从上海迁回杭州 ,蔡崇信和马云等高管还主动把自己的薪水消减一半 ( 获得融资后薪水已经正常化 , 不再是月薪 500 元 ) ,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不过并不是所有高管都像他俩一样坚定 , 主管媒体关系的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就选择退出观望 , 而且在离职时选择了三个月薪资 , 而不是阿里的期权一一他不是创始合伙人 , 那点期权对他无足轻重 。 可以说 , 是合伙人制度将蔡崇信和马云这两个最重要的创始人 ,紧紧凝聚在一起 。合伙人制度是阿里稳定和发展的法宝 , 它确保了内部人对阿里的控制 , 避免外部风投的随意干涉 。 然而 , 这一制度却不符合一般的 “ 同股同权 ” 理论 , 因而在阿里集团上市时遭遇巨大挑战 。马云和蔡崇信原打算让阿里集团在香港上市 , B 2 B 项目以前就是在香港上市的 , 可是港交所不接受合伙人制度 ,强调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 必须股一票 ” 、 “ 同股同权 ” 。 此后 , 双方就此进行了长时间舆论战 , 阿里方面则由蔡崇信出头 。 可惜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 为捍卫合伙人制度 , 马云和蔡崇信只好转赴接受合伙人制度的美国纽交所上市 。如果说蔡崇信加入阿里是因为马云具有人格魅力的话 , 那么他跟马云合作20 年则是因为他自己具有人格魅力一一他能与马云和其他高管融洽合作 。蔡崇信与马云并不在一起办公 , 他常驻香港 , 马云则常驻杭州 , 两人每天都会通电话 , 通话时他们彼此称呼对方的英文名 , 在阿里 , 蔡崇信是唯一称呼马云 “ Jack ” 的人 。分工方面 , 蔡崇信全面负责阿里的财务和投资 , 用他的话讲就是 “ 管钱 ” 和“ 花钱 ” , 马云则尊重他的权限 , 不干涉财务工作 , 有投融资想法时 , 也是先把想法告诉蔡崇信 , 然后让蔡崇信去跟投资人或者投资对象沟通 ; 马云则负责阿里的其他事务 , 尤其是对外事务 , 蔡崇信则尊重马云的权威 , 他极少对外发声或者接受采访 , 阿里总部的员工也对他没有什么了解 , 甚至很少见到他 , 称他是“ 最熟悉的陌生人 ” 。蔡崇信说自己和马云长久合作的关键是 “ 能够彼此分享的坦承态度 ” 。“ 我可以批评他 , 他可以批评我 , 当然我们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 这点至关重要 。我有时会与他在电话中据理力争 , 激烈争吵甚至挂他电话 。 他对我也是一样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么做是出于保护公司的利益 。 除了马云之外 , 蔡崇信还能妥善处理与其他高管的关系 , 比如处理与陆兆禧的关系 。 陆兆禧在蔡崇信之后加入阿里 , 是阿里早期的重要功臣 , 后来还担任过阿里集团 CEO , 但他不是公司创始人 , 这让他在面对 “ 十八罗汉 ” 时稍显自卑 。 支付宝独立之后 , 马云让陆兆禧担任 CEO , 让蔡崇信做董事长 , 从旁监督 。 为避免陆兆禧畏手畏脚 , 蔡崇信主动找陆兆禧沟通 , 强调陆兆禧在该项目上的权威 , 并称他们的合作是 “ 一起讨论事情 ” 。 此外 , 他每次去杭州时都单独约陆兆禧共进晚餐 , 拉近彼此白勺关糸 。蔡崇信始终秉持谦和 、 低调的姿态 , 以致让外界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 而这是他期待的效果 。 他极少单独接受釆访 , 在仅有的几次采访中 , 他也反复要求媒体 , “ 不要太强调我个人 。”在蔡崇信的主导下 , 近年来阿里陆续投资并购了众多企业 , 如 : 高德 、UC 、 圆通 、 优酷 、 饿了么 、 中通 、 居然之家等 。 作为幕后操盘者 , 绝大多数时候 , 蔡崇信在达成控制后 , 会进入到对方公司的董事会 , 为阿里建立长期的战略价值 。 据同事描述 : 蔡崇信非常敬业 , 在投资新浪微博时 , 半夜还亲自用Excel 做第二次投资相关的估值模型 。逐渐淡出阿里进阶体育和慈善2019 年 6 月 18 日 , 阿里发布新一轮组织升级通知 。 在公开信中 , 阿里 CEO张勇写道 : 任命集团 CFO 武卫 MaggieWu 兼任集团战略投资部负责人 , 向我汇报 。 感谢集团副主席蔡崇信 JosephTsai 从无到有搭建战略投资团队 , 为阿里巴巴今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保障 。 以后 Joe 会继续协助 Maggie , 帮助投资团队更好地成长 。此举意味着 , 继马云将要卸任阿里掌门人后 , 蔡崇信也正在逐渐淡出阿里的日常业务 。最近几年 , 阿里这两位大佬也都在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 。 相同的是 , 他们都成立了个人公益基金会 。 不同的是 ,马云专注于乡村教育 , 蔡崇信则将重心放到了体育和慈善事业上 。2019 年 8 月 , 蔡崇信斥资 13.5 亿美元收购 NBA 球队布鲁克林篮网队 51 % 的股份 , 此外还将花费 7 亿美金收购巴克莱中心 。 由于 2018 年蔡崇信已经花费 10 亿美元收购了篮网队 49 % 的股份 , 因此在此次交易完成后 , 他将成为篮网队唯一的股东 , 也是 NBA 历史上第二位中国老板 , 高达 23.5 亿美元的交易也成为 NBA历史上最昂贵的交易 。至于蔡崇信为何收购篮网这一 NBA排名靠后的球队 , 他解释称 , “ NBA 的收购不是说随时的 , 当时恰好篮网有出售的意愿 。 所以就出手了 ” ,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蔡自己对纽约的情结 , “ 我在这个城市读书 、 就业 , 我和我夫人认识也在这里 。”在收购篮网球队的背后 , 蔡崇信看重的是 NBA 在中国的市场前景 。“ 我收购篮网队 , 投资了一个球队 , 等于投资了 NBA 。” 蔡崇信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 。 因此对蔡崇信而言 , 投资篮网更像是一种伏笔 , 除了完成自己的体育梦之外 , 还为 NBA 在中国的未来 “ 下注 ” 。体育产业之外 , 慈善也是蔡崇信近来关注的新事业 。2018 年 10 月 , 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突然在官网宣布进行改名 ,该研究院官网宣布将 “ the Stanford更名为 “ WuTsai 神经科学研究所 ” ( Wu Tsai改名的原因是为了感谢感谢蔡崇信和他的妻子吴明华等慈善家对于该学学院价值 2 . 5 亿美元的捐赠 。据蔡崇信的说法 , 他的捐款是为了支持人类在大脑方面的研究 , 更好地了解大脑在健康和疾病方面的功能 , 以及治疗抑郁症 、 焦虑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和精神疾病 。而就在一个月之前 , 以蔡崇信命名的 “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 ” 在浙江湖州南浔成立 , 南浔是蔡崇信的袓辈所在地 ,“ 双林蔡家 , 百年名门 ” 这是湖州人都知道的一句话 。按照蔡崇信的想法 , 在基金会成立后 , 他希望做体育和电商相结合的扶贫 , 重点关注现代职业教育 、 青少年体育教育及教育脱贫三大领域 , 优先在南浔本地展开项目合作 , 目前蔡崇信已经在湖州捐款建设一座多功能得体育馆 。实际上做慈善并非蔡崇信一时心血来潮 , 而是他多年来的愿望 。 早在 2014年 4 月 , 阿里尚未赴美 IPO 的时候 , 马云和蔡崇信就共同对外宣布将成立个人公益信托基金 。 拿出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的相当于阿里巴巴总股本 2 % 的期权 , 致力环境保护 、 医疗健康 、 教育发展 、 公益生态等 。在旁人眼中 , 蔡崇信和马云无论是外貌 、 学历 、 家世 、 性格 , 都完全不同 ,但就是一起造就了阿里的传奇 。 蔡崇信愿意勇敢地放弃先天的优越条件 , 跟随马云一起奋斗 , 马云也绝对信任对方并帮助蔡崇信充分发挥才能 。 二十年来 ,两人异地 , 有过许多次的争吵 , 但仍然不影响他们的深情厚谊 。 这对 “ 最佳拍档 ” 的故事无论放在哪个时代 , 都令人逐渐淡出阿里进阶体育和慈善2019 年 6 月 18 日 , 阿里发布新一轮组织升级通知 。 在公开信中 , 阿里 CEONeuroscience InstituteNeurosciences Institute ) 。 改名的原因是 蔡崇信与姚明日子 。不过并不是所有高管都像他俩一样坚定 , 主管媒体关系的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就选择退出观望 , 而且在离职时选择了三个月薪资 , 而不是阿里的期权一一他不是创始合伙人 , 那点期权对他无足轻重 。 可以说 , 是合伙人制度将蔡崇信和马云这两个最重要的创始人 ,紧紧凝聚在一起 。合伙人制度是阿里稳定和发展的法宝 , 它确保了内部人对阿里的控制 , 避免外部风投的随意干涉 。 然而 , 这一制度却不符合一般的 “ 同股同权 ” 理论 , 因动容 。当有记者追问蔡崇信和马云的友谊为何能地久天长时 , 蔡崇信调侃道 :我刚好比马云大 9 个月 , 他是处女座 ,我是摩羯座 , 星象学上说 , 这是天生绝配。

猜你喜欢

马云阿里阿里巴巴
云上阿里
马云不卖“一句话”
疼痛后才计数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倒立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