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内容定“顺序”

2020-09-10唐惠忠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南瓜记叙文爸爸

唐惠忠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寫好记叙文,需要注意写作的顺序。一般说来,记叙文的顺序,常用的有顺叙、插叙、倒叙等。

一、运用顺叙,条理清晰

顺叙,即按照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这是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叙述方式。采用顺叙,时间线索清晰,情节完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这种叙述方式多以时间为序,如丰子恺的《竹影》就是按时间的推移完成文章的。“吃过晚饭后”——“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间放出她的清光”——“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月亮渐渐升高了”,依次记叙了作者在院子里画竹影的经过,脉络非常清晰。又如史铁生的《老海棠树》,以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转换为线索,描绘四幅图景,写出了奶奶的勤劳、自强以及“我”的愧疚,让奶奶的身影铭刻在时间里、岁月中,成为“我”永久的思念。还可以以地点转换为序,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从到东京写起,再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回国后对先生的怀念,可谓井然有序。

其实,记叙文展开叙述时,有些事件,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是一致的,这在游记类、参观访问类文章中更为突出。但要注意,运用这种方式时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详略得当。

二、运用插叙,丰富内容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这个事件大多是一个与主要事件相关的片段,而不是文章中心内容。插叙的作用是辅助主要事件,增补叙述内容,使文章充实而生动,从而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等。如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了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段,借以表现因过多艰辛、痛苦和精神摧残,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注入闰土的头脑,摧残了他的精神,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主旨。又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年级的一个早晨,天下着雨,我不想去上学,被爸爸打了一顿,后来就坐车被逼上学,爸爸来学校送钱和衣服。六年后,我小学毕业典礼,本来说好爸爸来看我毕业演讲的,但他没来——回到家中,爸爸已经去世了。

故事如果这么平白地写下来,就显得平淡无味。但如果把一年级的事情当成插叙来写,就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了。以毕业典礼为顺序,将一年级的事情当成一种插叙;开头可以渲染毕业典礼的场面和自己的心情,想起爸爸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后回到现实中来。这个故事是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如果再联系到林海音在台湾饱含着对孩提时代在大陆生活的回忆,故事的意蕴就会更为深刻。运用插叙要注意把插叙内容的起与止交代清楚,不然会影响文章内容的清晰表达。

三、运用倒叙,设置悬念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件顺序叙述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倒叙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又可压缩叙述的过程,使文章结构紧凑、情节跌宕。如《背影》一文,作者朱自清开篇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开篇就等于设置了一个悬念:“我”为何“最”忘不了他的背影呢?

一篇文章是否使用倒叙,应该从内容的表达需要出发;同时还要留意一点,倒叙的篇幅一般应简短些。

此外,还有补叙,即在叙述过程的某一阶段,对前面的事件做补充交代。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当村里人听到枪声,以为雨来牺牲了,都跑到河边寻找雨来的尸首时,发现雨来突然在水里露出小脑袋。雨来为什么没有被鬼子打死?作者补叙道:“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还有分叙的方式(也叫“平叙”),即对同时发生的两件或多件事情分别加以叙述,就是所谓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该方式适宜于宏大叙事,在篇幅短小的记叙中一般难以充分展开。

作为记叙文,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何种写作顺序,任何方式的顺序都应该服务于文章立意与内容。还需要强调的是,顺叙只适用于叙述情节简单的事件,对于头绪比较多或比较复杂的事件,往往要配合其他叙述方法,才能把事情交代清楚。另外,通篇顺叙类作文多数叙述平淡,属于简单记叙文;学会运用更多的叙述方式,文章才会有波澜,有吸引力。正如南京师大骆冬青教授在《激发的智慧》一文中指出的,“考生们都学过倒叙、插叙、补叙之类,但是,很可怕的,到了作文中这些都没有了,都变成了从头至尾的平铺直叙”“小学生式的第一人称叙事,再加上平铺直叙,这样的考场作文常常是最平庸的”。

合理的做法,自然是“要调动倒叙、插叙等方式”。试看一例:

大家在村庄外头看戏,看着看着,忽然李大娘推了张大嫂一把:“你怎么抱着南瓜来看戏啊?”那完全生活在剧情中的张大嫂这才回到现实,大叫一声:“我的孩子呢?”她本来是抱着孩子赶到戏台前面的啊。继而一想,跑过南瓜地的时候曾被瓜秧绊倒摔了一跤,孩子一定还在瓜田里。于是戏也不看了,瓜也不要了,跑到瓜田里找孩子。东找西找,找不到孩子,却找到一个枕头。是了,她正搂着孩子睡在床上,听见外面锣鼓响,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她好久没有机会看戏了!太兴奋了!快中出错,八成抱起来的是枕头,不是孩子。赶紧跑回家去,推门一看,孩子在床上睡得正甜呢。

这个故事是完全倒过来说的,倒着说才这么有趣,也可以突出张大嫂的形象、性格。如果按顺序的方法就是:张大嫂很久没看戏了,听到外面锣鼓响,很激动,本来想抱着孩子去看戏的,谁知道抱了枕头就出门,在南瓜田里被绊了一跤,又抱了一个南瓜来看戏,幸亏李大娘提醒她,她才明白。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味同嚼蜡了。

猜你喜欢

南瓜记叙文爸爸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南瓜灯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