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教材内容,体验真实数学学习

2020-09-10班录艺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

班录艺

摘要:仅仅利用课本中的教材,无法使得学生习得有关数学的全部技能或知识,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突出数学知识内在的价值,呈现出数学知识原本的背景,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得数学学习充满活力。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出发,试图依据三个方面来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魅力的课堂,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徜徉在数学学习的世界里。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学习;数学文化

现代化教育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利用鲜活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来探寻数学知识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不是单纯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记忆和数学技能的练习。这提醒我们,数学教学改革不仅应该注意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还应该适当拓展教材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之中,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符号堆砌和排列,而是强调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数学学习与数学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习得鲜活的数学知识,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一、还原知识背景,强化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一定的沟通和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信息配对,使得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学习。教师在创设生活场景时,应该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认识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位置”时,可以结合学生在之前的表现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场景。教师:“同学们昨天的作业老师已经看完了,有两个同学的表现特别好,其中一个同学是第2排的,另一个同学是第3排的,大家能找出是哪两个同学吗?”学生借助单一的位置条件无法确定具体同学的位置,因此学生在课上的讨论结果不一。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出位置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行和列。教师:“我们要想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除了要知道他所在的横排,还需要知道他所在的竖排。体现到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找出一个数的位置,那么我们就必须要知道这个数所在的行和列。如果把我们班同学的位置比作行和列,有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确切的位置吗?”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加强学生思维逻辑的严谨性,使得学生最后得出的相同行列数指的是同一名同学。

二、展示数学的发生发展轨迹,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学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初始阶段只是承担着计数的作用,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从数学课本中汲取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技能外,还应该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其从里到外渗透着的浓郁的文化和美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努力创设能够重现数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数学文化的视角了解数学背后的故事,感悟数学魅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讲解分数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化发展初期,分数就已经开始进入人們的生活。教师:“人们开始认识分数时,只使用具体的分数,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等。在均分东西时,出现不能整分的情况,就会采取上述分数,而后逐渐出现1/3、2/3等。”随着不断数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分数的意义与其包含的数学思想,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包容性。教师:“通过分数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的了解,大家能说说分数的意义吗?”在学生了解到分数的产生过程后,就能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能够为学生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分类做好铺垫。

三、开展实践活动,将课堂拓展至户外

相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语文、美术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较多的户外实践课程,但户外小学数学实践课程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数学学习绝不能仅仅限制在课本内,在课堂中,而是应该拓展到大自然,拓展到街道、乡村中,让学生在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后,产生迫切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真正凸显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后,笔者就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到花坛前,让学生赏花。在学生赏花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多走走,看看花坛的整体形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将自己观察到的画面画下来,而后再走近花坛,验证小组绘制的图形是否与花坛的形状一致。在学生小组不断地走远、走近、验算、观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花坛。此时,笔者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步伐来进行数值的估算,主要是多边形的各个边长。笔者汇总了学生小组的数据,并根据数据计算的难易程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具体的假设数值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进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刚刚习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中包括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如设计辅助线应该怎样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在实际行走、体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学习和自己之间的亲密关系,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给予学生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学习和体验数学。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留出举办数学文化节的时间。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背后丰富文化底蕴的理解,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索;利用数学文化发展史的介绍,加强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意识。

总之,数学学习不会仅仅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该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具备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从课本中走出去,在与生活与大自然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数学,使得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王基忠. 小学数学课堂教材资源拓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1(24):102.

[2]吕英. 拓展教材,让学生走向宽广[J].小学教学研究,2017,38(16):53-55.

[3]吕辉.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6(01):94.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