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2020-09-10高志雄

启迪·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高中物理实验

摘要: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体现了学生是否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各学科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对于高中物理这一学科,由于其内容抽象度较高,这便使得学生常常产生思维障碍,对此,教师应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寻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情境;问题;实验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定义为教师教的过程,并且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进而通过题海式的战术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因为物理知识难度较大、抽象度较高,常常产生思维障碍,如果难以及时突破存在的思维障碍,这便不利于当前的学習。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不断钻研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从各个要素深入研究,进而更新教学手段,以此使课堂教学呈现出高效的态势。

一、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备的一项重要心理需求。但学生往往在面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时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便不利于学习行为的出现。对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为学生构建积极的生活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生活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学习兴趣,以此为后续学习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以“力的分解”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对力的分解的认识,并使他们感受到力的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笔者播放“陷入泥泞的车如何将其拉出”等相关视频,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同时,这样的生活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却还未建立清晰的认知,于是引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再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笔者便引入了“车在紧急刹车时,人会倾倒”等生活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现象,使他们建立起力与运动的关系。可见,通过生活情境的积极构建,既能够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兴趣,还能够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使他们不断从宏观的现象中探究出微观化的物理原因,从而使他们真正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二、设置课堂问题,唤醒思维意识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以“一言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还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从而帮助他们更新知识体系。

以“力的合成”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合力、二力的合成”等概念,紧接着,笔者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并提出问题,即: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2N、5N,如果方向相同,那么它们的合力为多少?合力沿着什么方向?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合力为多少?合力沿着什么方向?让学生再次回忆“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投影展示“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拉到另外两个端点”,于是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即: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是否有关?如果有关,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于是以这一问题为研究主题,推动了后续实验活动的积极展开。由此可见,通过课堂问题的不断设置,既唤醒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还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进而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三、重视实验开展,完善认知结构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感知觉、思维等不同认知同时参与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重视学生不同认知的训练。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重视实验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揭示物理原理,深化物理原理的分析,从而不断使物理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以“摩擦力”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笔者首先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猜想,如:接触面积大小、速度大小、表面湿润情况等等,为了防止因素过多过乱,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因素进行统一归类,并对这些可能的因素不发表否定意见,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同时,帮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于是给学生一定空间,让他们展开分组实验,在实验结束后,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并引导他们画出摩擦力与压力等不同因素的关系图表,进而共同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丰富了他们的认知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效用”。

综上所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主观因素,还包括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以及教学的实施者,应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并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思维所存在的矛盾,以此为切入点,不断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上分析能够看出,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不断设置以及实验活动的积极开展,既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向着更加积极的态势发展,还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他们不断建立物理思维,进而促进他们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华.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7(4):4-8.

[2]袁慎淼.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25):242-24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高志雄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高中物理实验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