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研究

2020-09-10余娟瑜

启迪·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教师

摘 要:优质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包括职业素养、科研精神、处事原则、聪慧品质等。老师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可以让老师这个群体的整体素养得到提高,使教学质量更好,保证师生之间的优质沟通,让老师可以更好的展开工作。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清楚并且重视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发展中暴露的不足,找到其原因所在,深入思索老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渠道,从而推动老师心理健康素质的进步。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素质 发展路径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能够为学生带来引导、激发和服务的作用,并且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会对于教学结果成效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其实就是老师个体的心理期望在教学活动中的外化展现,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利用心理暗示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心理活动其实就是老师个性特特点带给人们的一种感知。从实践案例中可以了解到,通常正常的老师心理素质会让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心理有问题的一线老师,所以这就要求增强对于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力度,不然就会对于教学的成效和目的起到负面作用,也会严重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对于老师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

一、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中国目前的整体教育是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且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对于中国的国家整体文化素质进行优化的完善。这就要求大学老师应该有着更加高质量的综合素养,并且对于目前的国情状况有清楚的了解,站在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来完善自我,建筑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从而实现工作目的。因此,完善老师的人格品质就要对于老师的心理素质进行建设,这在增加教育质量、管理质量以及办学质量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十分关键,并且和学生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所以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教育是为教育人人存在,通过教促进育的发展,通过育促进教的进步,两者是互相成就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自身良好的品格和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品格、能力以及气质。使学生在完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行为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教育修身养性的特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已经构筑了一个比较和谐亲密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老师的人格对于学生有著显著的影响。无论时间和地点,老师都应该作为学生的榜样存在,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这对于学生人格的成型尤其重要,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三)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的心理素质强大才可以从容的应对教学人物以及方式的创新商丘,所以要对于素质教育进行持续的革新,引导学生更快的适应变化多元的教学形式以及活动。学生经过老师的引领,蒋老师的行为举止作为模范,无论是修养、研究,或者是精神面貌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所增加。老师的心理素质高,那么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激情也会相应增加。老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具积极性以及信息。老师善于创新思维,学生也会有很出色的创新观念。所以老师具备高心理素质可以增加教学质量。

四)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老师推动了教学活动的进步,老师具备管理者的职责,因而扮演者管理者的身份。加之人本教育的观念,老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师生要深入交流,更多的参与学校管理,表达意见,提高管理质量。

在这期间,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参加学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教师才可以精确地调节管理政策和学生的问题,料理各种关系,保护学校利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构成

一) 职业素养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所谓的教书就是传授知识,而育人就是老师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品行有积极的指引。所以,老师的职业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大学老师,其学生是大学生,真实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逐渐成型的时刻,所以老师的尊重、理解、表扬、启发以及激烈对于他们的成长都十分的重要。所以老师应该具备热情积极的性格特征,有着良好的师德,才能够满足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科研精神

大学老师应该尤其学术研究的代表性,有足够的专研精神引导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钻研事物的规律、内涵,不断的进行创新,坚持探索。学科骨干应该坚持自己的观念,保证头脑理智,坚持进行反省和思考,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盲目且从中的科研人。另外,具备足够的毅力以及恒心,拥有着足够的历史责任感,做事积极向上。只要脏样大学老师才可能在科研的山峰上不断的攀爬。

三)处事原则

优秀的老师在应对和解决事情的时候态度随和,和蔼可亲,不过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应该有独立科研以及攻关的能力。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坚持创新,对待问题要有不怕困难啊的决心,保持心态的稳定,对待教学和项目要有足够的耐心。

四)聪慧品质

好的老师势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无论是在交际、还是在教学、沟通,或者是应对问题方面应该都可以保证绝对的理性,有较好的控制力,智慧、灵活。这无论是对于老师的业绩,还是其科研都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这也是通过工作中的各种交流以及合作构建成型的。所以,老师只有具备足够的协调力以及自控力才可以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

五)其他素质构成

优秀教师的心理素质除了以上特征的总结之外,良好的社会信誉、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与人交际的人格魅力等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优秀的教师应心胸开阔,做事态度诚恳,研究仔细,诚实教学。养成这些心理品质需要不断地培养、学习和时间。这些品质可以同时作用于教师身上,对其思想、行为、心理上产生积极引导的作用,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亲和力,建立起与学生友好的朋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人格以及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发学生上进的学习态度。一个高素质的大学教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掌控教学气氛的能力,通过优秀的素质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其进行教育和启发,处处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推动学术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术研究结论的转化。

三、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适应不良

老师的心理素质不高,若是家庭、工作、人际交往各个方面上心理预期和实际状况有明显的不动,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从而无法适应,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过大,在学术研究中力有不逮的状况。适应力水平和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密切,同时也将模范老师和一般老师划分开来。

二)职业行为不良

正常心理素质的教师往往以教学为主,大多数活动都环绕教学开展,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通常忽略教学的目的与责任,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恣意发泄,缺少教学的耐心与亲和力,经常因为学生的表现与心理期望程度不符合而吐露粗暴的语言,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婚姻、成长和工作背景、工作待遇和预期中存在较大差别。

三)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的困难难归咎于社会和他人,经常纠结个人得失、猜疑心重、无理争论等与人发生争执,不能与学生、同事、朋友。领导融洽相处,不但对教学工作有影响,也无法胜任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偏离教书育人的本心。

四)人格缺陷

教师存在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忍耐性差、烦躁、抑郁、冲动等,导致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不能完成教育任务,无视工作质量,妒忌心强,不能察觉自身的缺点。

五)职业倦怠

教师出现心理不健康状态时,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和情绪激动,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节奏,课堂互动明显减少,教学质量持续降低,产生职业倦怠行为,上班懒散。教师经常感到自卑,自我成就感差,心理压力不能缓解。

四、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思路

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首先要在社会中构建一种老师光荣、自豪以及自信的心理氛围,对于老师在教育人方面的所做出的工作给予支持和认可。那些遭遇挫折的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保证其对于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得成功。其次,国家和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師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与其心理期望缩小差距,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还可以通过高标准的待遇吸引教育精英,以此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后,老师这一个职业是存在于社会的,社会环境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是可以环节教师职业的压力,无论是情感还是经济上的。来自社会的关心可以让老师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帮助老师完善心理素质,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学校方面的支持

老师在学校工作,所以其环境也会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要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学校要建设一个民主和谐、团结互助的学校氛围,环节老师的工作压力,建设优秀的管理氛围。

增强学校内的人际关系环境,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打造合理的制度,理性展示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构建一个和谐温暖、团结互助的集体环境,对于心理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学校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活动来加大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保证老师的身心健康,帮助老师客服困难。并且,老师要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罂告构建一个心理支撑机制,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医生、心理专家和心理咨询师来到学校,为师生展开心理辅导的工作,促进师生心理素质的增加。

三)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

老师要善于自我调节。首先,老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接纳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善于融入周边环境,更好的完成工作。其次,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感情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行为上做到为人师表和谐对人,通过对自己有效的解压方式进行自我疏导,形成正确的心理观念。再次,对于自身的价值有清晰的认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明白在工作以及人际中自己的角色定位,避免无意义的冲突,增加心理预见水平,增加心理素质。这种自我定位能够更好的排解心理困惑,调整自己,完善自己。第四,老师要将心理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升关联起来。让能力促进心理预期的增加,实现心理诉求,碎玉自己的成就保持自信,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降低心理问题的可能。最后,保证身心健康。老师要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强健的体魄和足够的精力,保障工作效率和水平,维持好心情,增加心理素质。

五、结语

研究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弄清教师心理素质的构成及心理素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思路,对于促进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黄远平.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研究[J].品位经典,2020(04):124-125.

[2]谭德相. 浅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3]周冉玲.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量表编制及特征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刘金平,任洁,原雨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1):118-123.

余娟瑜 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美育教师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