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指南,走出教学误区
2020-09-10俞任燕
【摘要】近年来,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不要给幼儿提供范画的话题成为热点。这一热点引起了教师们的躁动,“美术活动没有范例?”“教师不教,幼儿怎么画得来?这样的美术活动我们不会上”。依据《指南》精神,幼儿美术教育应强调“感受与表现”而不再重视“技能训练”,应该从幼儿技能培训转变为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充分的感受与欣赏,从而激发幼儿表现与创造的欲望。
【关键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范画 生活体验
现在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模式是:老师先出示范画,幼儿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最后老师评价谁画得像,谁画得好,“画得像”是评判幼儿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常常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忽略幼儿的内在情感。 幼儿在这种模仿式的教育模式下,丧失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指南》的颁布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知道绘画中幼儿的自主表达和表现是多么重要。为了让幼儿通过绘画更好的表达自我,我们打破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把孩子的绘画权力还给他们。
一、丢掉范画,让“不一样”看的见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小朋友们嚷着“老师,我不会画”的情况。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常常會将教学活动中教的内容再教孩子一遍,有的甚至把手去教幼儿。为什么幼儿在创造美,表现自我的美术活动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老师长期出示“范画”,这样的“范画”不但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还丢失了幼儿应有的童趣。在生活中事物的形态有成千上万种,但通过老师的教育方法,孩子纸上的只有一种。所以我们应该丢掉范画,没有统一的标准,让幼儿无拘无束进行绘画,让“不一样”看的见。
二、弱化涂色,让作画不为涂色所累
涂色是美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小班时涂色练习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但是到了中大班,最让老师头疼的还是涂色。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一会就涂完了,只求速度不求效果;有些刚开始还画的挺好的,等我们回头看却涂得一塌糊涂;有些涂到一半喊“太累了”;有些比较认真的幼儿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半小时来才完成。涂色确实是一个即单调乏味又浪费时间精力的活动,幼儿很容易失去耐心。
在《指南》中提出,在美术教育中要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美。可见,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早期的涂色并没有深受幼儿喜欢。于是,我们提出“弱化涂色,让孩子的作画不为涂色所累”。“弱化涂色”不是说要舍弃涂色,而是可以根据绘画的风格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的调整是:不要每次作画都需要幼儿涂色颜色,例如幼儿的绘画日记、绘画游戏,就不需要幼儿一定要涂颜色;有些需要涂色的,也不会提“一定要把颜色都涂满”的要求,而是让幼儿自由上色。在没有硬性要求的条件下,我们发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完成装饰色彩。弱化涂色后,幼儿的美术活动开始有些变化:大片涂色的作品变少了、画面干净整洁了、线条流畅多了、细节更丰富了。
三、注重生活体验,让幼儿的画“有感而画”
在《指南》中提出,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绘画主题,引导幼儿围绕生活经验展开想像,进行美术表现。目前幼儿园的课程都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活动呈现的,因此,美术教学与幼儿主题活动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会发现,当幼儿主动想画画时,一般都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事、最开心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者刚发生过、经历过的体验。所以在我们选择绘画内容时,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幼儿最熟悉的就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自己的伙伴和老师、快乐的户外游戏、教学活动中好听的绘本故事、餐后的自由时间,还有生气的、难过的、委屈的点点滴滴等。
除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外,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事物也是幼儿绘画的题材,如:各种各样的小树、保安爷爷的菜地、滑滑梯、饲养角里的小动物、马路上的汽车等。“生活经验”是幼儿创作的源泉,让幼儿在能看过、摸过、闻过、玩过后,再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画出来,获得美的体验。
四、用“话”说画,让幼儿的画作闪光
用“话”说画,就是画与话相结合,把属于不同领域的“绘画”与“说话”有机结合在一起。换种方法说,就是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然后再用口头语言讲述绘画上的内容。在现实中,由于幼儿的绘画水平和天马行空的作画风格,有时很难被成人理解,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疑问型,你画的是什么呀?怎么会有三只眼睛呢?敷衍型,随便看一眼,然后扔一边。指责型,画的一点都不像,还画的那么乱。这些语言和评价都是背道而驰的,对幼儿深受打击,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我们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只在乎构图是否合理、画面是否整洁、着色是否均匀,却忽略了幼儿的内心想法和情感体验。幼儿是最了解自己的作品,因此,我们提出幼儿用“话”说画,让成人“听画”做记录的方式。让幼儿把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给同伴、老师和家长听,成人一边倾听一边记录。这样的方式不但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尊重了幼儿的绘画作品,也帮助了成人在倾听记录的同时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学前教育学)
3、儿童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
4、幼儿艺术教育和活动指导
柯北幼儿园 俞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