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说“文过饰非”

2020-09-10李园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之德大圣圣人

李园

生活中,常常有人不正视自己的错误,用各种方法进行掩饰。你是否听说过“文过饰非”这个成语?下面一起来学习。

成语出处

“文过饰非”出自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惑经》,原文如下:

昔孔宣父①以大圣之德,应运而生,生人已来,未之有也。故使三千弟子,七十门人,钻仰不及,请益无倦。然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间切磋酬对,颇亦互闻得失。何者?睹仲由之不悦,则矢②天厌以自明;答言偃之弦歌,则称戏言以释难。斯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學,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注:①孔宣父:对孔子的尊称。 ②矢:通“誓”。出自《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史通》是中国及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著作。上面这段文字大意如下:

以前孔子凭借大圣之德,顺应天命而生,自有人以来,从来没有过。三千弟子,七十门人,深入研求也赶不上他,因他精进不知厌倦。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相互研讨对答中,能够互相了解优劣。为什么呢?看见仲由不高兴,就向天发誓来自证清白;回答言偃关于弦歌的领悟,则说自己之前说的是玩笑话来解答诘难。这就是圣人实施的教化,其中的道理包容广大,有的发誓来表心,有的自我否定来接受委屈。怎么能和那些平庸的儒者一样,掩饰错误,使得有疑问的人闭口不言,心中疑惑不能舒展呢?

成语释义

“文过饰非”的意思是掩饰错误。

成语探究

要想正确理解“文过饰非”这个成语,关键在于对“文”的理解。那么,这里的“文”是什么意思呢?

成语拓展

用到“文”本义的成语还有“披发文身”“断发文身”等。我们现在常用的“文”字多取其引申义,如文字、文章、文采、文化等。

猜你喜欢

之德大圣圣人
和大圣一起打妖怪
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非暴力
彭大圣决定隐身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常修“四为”之德
道德经
大圣如何归来?
长幼有序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