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让儿童快乐学习钢琴

2020-09-10李晨光

新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琴童学琴弹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人们想学一件乐器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钢琴。原因是从小学琴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益处,如双手的配合、手眼的协调、开发左右脑、集中精神、陶冶情操等等。目前,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普及与提高都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柯达伊曾提出“音乐教育必须早期培养”现在学琴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孩子能否长期坚持学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儿童学好钢琴,坚持长久的学习呢?

我从事钢琴教学多年,热忠于儿童钢琴教学,并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一位好的儿童钢琴教师,不但要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要把握儿童教育的巧妙性,要引导孩子喜爱音乐、喜爱钢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育他们的音乐才能,带领他们进入音乐的学习天地,进而使其自觉地在音乐世界中探索和追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孩子掌握弹奏的技巧,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思想,减轻孩子压力,消除紧张情绪,让孩子认为弹琴是件美好、快乐、幸福的事情。

一、启蒙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儿童学琴的问题上,这句话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5岁左右的儿童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这时期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往往终生不忘。当孩子要求弹琴,要求家长买琴,此时家长不要急于答应。要让孩子做出认真练琴的承诺,这时可以考虑买琴,完成了孩子在心理上的准备之后,再带孩子一起上琴行,让孩子亲身体会实现要求的满足感,这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启蒙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甚至不经孩子同意就买来钢琴,家长采取“试试看”“宁滥勿缺”的态度,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结果事与愿违。根据儿童心理学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规律,如果开头孩子能够非常喜欢钢琴,则这种兴趣几乎一生不减。如果开始就没有兴趣,以后也很难调动起来。据有关调查,在山东省约80%的琴童会在小学阶段放弃学琴,90%以上的琴童会在升入中学以后再也没有摸过琴,大量的孩子半途而废放弃了学琴。

二、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辅导作用

在儿童学琴过程中,家长的陪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学琴兴趣不积极的原因大多在于此。过于溺爱、过于严厉、或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练琴不闻不问,都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提出3个要求1.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主张父母先学琴,在家庭营造一个学习音乐的气氛,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做孩子的知音,与孩子一起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乐感和激发学习动力。学习进展的速度不仅要有练习时间的保证,更要讲效率,替孩子规定具体的任务比规定时间更重要。家长要注意收集有关音乐信息、资料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肯定;鼓励孩子踊跃参加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比赛、演出等活动,促进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2.制订周密、切实可行的练琴计划。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有着很强的计划性,在家也应该有一个周密的、定时练琴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制定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并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变化。如5岁的孩子每次注意力集中时间约在15-30分钟左右,可以每天练琴的时间分隔为二次,每次练琴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年龄大的孩子可适当增加,一般每次在一个小时以内为宜。可把孩子的其他爱好与练琴有机地穿插起来,如跳舞、绘画等。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总之,计划的制订应本着全面发展、提高效率的原则认真设计。3.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美观的学习环境。孩子练琴应有专门房间,为的是与其他嘈杂环境隔开。琴房要保持整齐、干净、光线充足,这样,孩子容易静下心来投入到练琴中去。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钢琴教学大多是采取一对一的形式,教师要了解儿童心理学,善于用儿童语言与儿童交流。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有厌烦情绪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作业量不要太大,难度要适中。教师不仅对学生上课,还要与家长就学生练琴情况交换意见,随时了解有关情况,并进行指导,真正起到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是教育的最终受体,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内因。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对知识的情感体验,即在学钢琴的同时,学生对钢琴是喜欢还是讨厌这个信息也同时注入大脑。经常听到琴童家长反映,一看孩子练琴的表现就来气。生气的原因有四个:第一,看她练琴不主动,找借口,推三阻四。第二,练习的时候不用心,三心二意,敷衍了事。第三,遇到困难立即退缩,不愿前进。第四,重复出错,后面的学会了又忘了前面的。但光生气有什么用呢?仔细想想责备、抱怨、发脾气对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孩子,让她们越来越畏惧练琴,要解决问题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和自身的原因。每个孩子的进度是不一样的,孩子对喜欢的,已经学会的就愿意表现,对于掌握得不好的,就担心就不愿意学,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即便大人也这样。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一个人需要经历从“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的发展过程。“兴趣”基于孩子的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愿望;乐趣基于孩子表达的欲望,是个人得到肯定后的精神愉悦;志趣是孩子理性的、自觉的自我认识,是个人学习和成长的最高层次。就学琴而言,兴趣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不需要单独培养,关键是让孩子从学琴中得到乐趣,这样才能让孩子坚持下去。孔子所说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意思。

五、钢琴本身的因素

钢琴是儿童学琴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钢琴长时间不调律,音准相差过大,不仅会影响孩子练琴的兴趣,时间久了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钢琴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也会直接对练琴造成影响。一般每年调律1-2次为宜,对破损的琴应及时维修或淘汰更新。

六、如何高雅的弹琴

有家长反映孩子弹琴太机械,缺乏热情,进行交流后探明其原因是欣赏和表演较少。欣赏水平与弹琴技能的不平衡。音乐理论知识与弹琴技能的不平衡。弹琴技能与音乐表演的不平衡。练琴发展的是孩子的内在能力,表演发展的是孩子的表现和交流能力,孩子通过音乐表演,既可以因得到表扬和承认而获得成就感,也可以因充分地表达自己而得到的心理满足,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引领,就能发展成为孩子练琴的驱动力。充分认识音乐智能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提高琴童的欣赏能力、增强琴童的文化素养、培养琴童的内心听觉,教师应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去感受理解音乐形象发挥音乐的想象力,只有加入自己想象和联想并通过想象将自己体验到、感受到的美妙东西表达出来,才能增强音乐的美感,才能高雅的弹琴。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是希望,让他们学有所用,在生活中很自然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钢琴。

作者简介:李晨光(1987.12—),女,汉族,山东兖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教育。

猜你喜欢

琴童学琴弹琴
孔子学琴
弹琴换牛
弹琴蛙
小蟋蟀
小水滴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