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师应对幼儿违规行为的策略研究

2020-09-10马雪瑞

新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教师幼儿

马雪瑞

摘要: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习得规则的过程。然而受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仍然有部分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出现违规行为,这对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管理上带来一定的挑战。新教师由于其年龄和新入职等特点,在管理违规幼儿时仍然有不少问题。本文就针对新教师在面对幼儿违规行为时所遭遇的问题及其应对进行分析,最后为新教师在应对幼儿违规行为时所提供的建议,以帮助其成长。

关键词:新教师,幼儿;违规行为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这既是幼儿自身成长的内在规定,也是社会给予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历练。然而,在幼儿由家庭向幼儿园过渡步入社会时,仍然会有部分幼儿在社会规则遵守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对于新教师来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新教师面对幼儿的违规行为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本文试图对新教师对幼儿违规行为进行分析。

一、幼儿违规行为及其表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于人的自利性和社会活动的团体规则性,规章制度在整个社会组织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为他们提供安全与保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幼儿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习得规制的过程,在规则习得的过程中逐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然而,由于幼儿年幼,其内在的自律机制尚未成型,规则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违规行为。一般来说,幼儿的违规行为主要是指幼儿不依循幼儿园规定的或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适时提出的一些临时性的规则,这些行为包括进入教师视野的行为,也包括一些未能进入教师视野的行为,可能会对幼儿教师管理、幼儿安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幼儿教师一般都会对幼儿此类型的违规行为予以纠正,帮助其养成规则意识。

根据幼儿违规行为发生的方式来看,幼儿违规行为具体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言语违规行为,它主要是以幼儿的语言为主要手段,附带其他肢体语言行为,如插嘴;第二种是非言语违规行为,它是指幼儿用眼神、姿势、动作等不附带语言的行为;第三种是言语和非言语相结合的违规行为,它主要是指幼儿违规时身体语言和动作姿态的结合所产生的行为。

二、新教师处理幼儿违规行为的现状分析

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本身特点所使然以及新入职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上的缺乏等各因素的制约,新教师在面对幼儿违规行为时处理得手无举措,欠缺一些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智慧。基于本人对本人所在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教师的长期观察,发现,新教师在处理幼儿违规行为时存在以下特点。

首先,在处理违规行为类型上,主要是以处理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他人为主,其他类型的处理相对较少。对于新教师来说,由于其刚刚经历由学生向教师这一身份的转变,在面对幼儿违规行为时,首先考虑的是确保绝大部分幼儿的安全和稳定,但是却忽略了其他另一小部分幼儿的感受。毕竟有些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是因为受到教师的关注较少,想通过违规行为获得更多关注,这当然是需要新教师反思的。

其次,在处理方式上大概有以下几种:①点名提醒,即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点名违规幼儿以示提醒;②纪律口令即指当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喊口令整顿纪律,如喊口令“小脚闭闭拢,小手放在大腿上”等;③批评,即教师直接批评幼儿的行为;④榜样示范,即当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不直接批评,而是侧面提醒幼儿及时改变其违规行为;⑤眼神音量暗示,即教师眼神注视幼儿提高说话音量;⑥手势,即教师做小声说话、坐姿端正的手势提醒幼儿,让其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不对;⑦顺从,即指教师顺着幼儿的行为,放任其自我发展。

再次,在幼儿的反应上来看,有不同的类型。基于本人的长期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在面对新任教师对其违规行为处理时会有不同的反应,既有遵从的,也有不予理睬的,还有抗议争辩的。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幼儿面对教师的处理都会遵从教师的要求,纠正自己的行为,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幼儿并没有认真听进去,其违规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还有一部分幼儿针对教师的的处理行为和方式会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进行反驳甚至出现哭闹行为,让教师更加难以处理。

最后,在幼儿违规行为处理的时间上集中于前期和中间阶段,后期较少。基于本人的长期观察,绝大部分新教师在处理幼儿违规行为时都是在前中期。在教学活动开展前,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都会对活动纪律和安全进行强调,在活动导入前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讲解,让幼儿知道规则的存在,所有行为的底线是不能触碰这些规则,否则将会接受教师的帮助。而新教师在这一环节衔接的不够好,很难及时地组织好纪律提醒幼儿要遵守规则,导入环节也不够新奇,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新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上比较缺乏,难以控制住活动纪律,容易出现幼儿违规行为。

三、新教师处理幼儿违规行为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幼儿教师,组织好幼儿班级教学与管理是其本职之所在,这也是他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情感的一个关键时期。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新教师在处理幼儿违规行为时很难像经验丰富的教师那样得心应手,常常也使自己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境地。基于本人长期的观察与研究,新教师在处理幼儿违规行为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处理违规行为方式比较单一。新教师刚入职,没有处理幼儿违规行为的经验,不像老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已经积累和总结了一些处理幼儿违规行为的有效方法,而新教師刚上手,发现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新教师只能暂时把之前看到过的,其他老师的方式借过来用,处理方式单一。如本人听一位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所说:“刚刚上班也怪自己没有提前准备充分,以为自己准备好了结果一上课就发现没想的那么简单,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到真正上课的时候根本没用,上课时就照搬其他老师的纪律口令来管理课堂秩序,只要出现违规行为我就喊口令,效果虽然还可以,但保持的时间较短,很影响我的教学质量……”对于一个班级的幼儿而言,他们是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个体,各自具有其个性和差异。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去观察和发现,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管理好所带班级的幼儿,才能与幼儿建立其丰富的情感。

其次,处理时忽视幼儿这一主体。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刚入职的兴奋和入职后的各种烦恼都会在这个时候聚集,除此之外,还要处理人际关系、各种活动工作等,让新教师应接不暇。新教师要对新的幼儿园环境进行适应,熟悉一日生活的各种环节和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为了给同事留下好印象,往往在工作中会很在意工作表现的好坏,有没有出现什么纰漏,就会表现在集教活动时特别关心课堂的纪律,担心幼儿不听自己的话,课堂纪律混乱、集教活动开展不顺畅,过多的关注教学环节,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新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会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并未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主体体验感。在选择处理违规类型上总是选择偏重会影响教学的违规行为,对于那些有育人价值的行为却忽视管理,缺乏以幼儿为主体的觉悟,这恰恰是幼儿教师在从事幼教这一职业的大忌。幼儿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关爱每一位幼儿,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哥哥),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在幼教这一行业干得精彩。

再次,新教师情绪管控力较差且缺乏一定的耐心。在面对幼儿的所有事情上,作为成人首先就是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良好掌控,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幼儿,否则将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一系列麻烦。与此同时,幼教事业的本质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一颗稳得住的耐心。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其年龄小,身心发展还处于一个含苞未放的状态,需要静等他们的花开,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保持长久的耐心和关心。而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 由于其年龄小,社会经历不丰富,对于情绪的管理还不成熟、缺乏耐心,出现违规行为时会采取行动,但只是点到为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无法给出正确的对策,对于处理的结果也缺少关注,没有持续的跟踪观察,进行查漏补缺。新教师点到为止的处理方式,导致既没有处理好幼儿的行为问题还影响了正常的集教活动,可谓是扁担失扎,两头失踏。

最后,新教师在处理违规行为时缺乏智慧。俗话说,教育教学是一门技术。这一点不假,因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将整个知识内容完好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幼儿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拥有必需的专业技能是其职业之所求,这些技术和技能是其生存之本。与此同时,也有教育家认为,教育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这充分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来处理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当一个技术人员,更需要当一位教育艺术家。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件件待雕刻成玉的毛坯,这也就需要幼儿教师运用智慧去开发。新教师在工作能力上还很青涩,在问题的判断上不准确,选择处理的办法不够有新意,在生成性的问题上缺乏教育机智。教育机智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还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教育能力。但要形成教育机智,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和沉淀。对待同样的问题,有无教育机智,那结果会是天壤之别。

四、完善新教师处理违规行为的策略

首先,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基于本人对幼儿教师班级管理及对幼儿违规行为处理的观察发现,许多新教师对幼儿违规后多半是约束和说教。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常规教育的最直接也是最经常的一种方式就是纪律约束。当教师发现幼儿某种行为与学校、班级规则要求出现偏离时向幼儿发起旨在阻止和纠正幼儿行为的诸种方式。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太小,其主体性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因而会产生一系列的违规行为。然而,作为幼儿教师,在和幼儿讲规则的时候,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方式来进行。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想使人理解“不许”意味着什么,就应当使它们确定什么是应该的和必须的,用不着教训孩子说,不要摘校园里的花,而是应当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应当在校园里栽一株花,精心去照料它’[1]。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局限,他们尚未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教师明确告知他们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多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少一些批评和指责的话语,这样更容易荣幼儿养成规则意识,融入社会。

其次,创设合适环境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在共同生活与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以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因其年龄小,自控力比较差,对于那些必须遵循的强制性社会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会在行为上出现相应的偏差。然而,优美良好的环境对人的行为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点上,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甚至创造适宜的环境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如在班级物品放置区域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出教育性,通过各种环境设置的暗示,可以避免幼儿发生争执与矛盾。通过环境的创设与渲染可以让幼儿随时都能够感受到规则意识,能够将抽象意义的规则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具体行为,既是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途径。

再次,适宜地提出规则并执行。基于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规则对于幼儿而言具有适宜性等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同一规则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差异较大,再加上幼儿贪玩的天性和记忆理解能力发展不够成熟,导致幼儿对于幼儿教师所提出的规则往往出现遗忘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幼儿来遵守规则。因此,在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需要采取适宜的、有差别的方式来对待。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小班是幼儿建立和培养规则意识的初期,这个时间阶段需要教师在提出规则时适宜且精当,不宜太多,否则幼儿会容易忘记,最终导致规则难以被执行。给予幼儿适宜且易于遵守的规则,幼儿不但不会对规则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更加积极地去遵守并执行规则。在面对中大班幼儿时,由于其社会性逐渐增加,对规则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需要注重规则的执行,一旦制定规则,就必须要落实执行,让幼儿感知规则的强制性。当幼儿违反规则后,在保证其身心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必须要让其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让其知道违反规则带来的后果。此外,作为教师,应时常反思幼儿做出违规行为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的因素如没有提出必要的要求还是规则本身的问题?作为教师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将规则物化,使规则自然地被幼儿接受并乐于自觉遵守。

最后,邀请幼儿一起制定规则,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蒙台梭利曾说过,良好的纪律绝不是取决于教师,反而取决于每一个儿童的精神生活所产生的一种奇迹。这种纪律也绝不是靠命令、说教以及常人们所称道的惩戒性的措施所能得到的。对于幼儿而言,其规则意识的生长需要自我人格力量的驱动。要想让幼儿真正懂得并遵守规则,形成规则意识,必须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幼儿规则教育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以幼儿为本位,幼儿是规则制定者之一,是整个规则的体验者和维护者;而主动性则主要是指在幼儿教师的引导和邀請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要想让幼儿遵守规则,充分发挥规则对幼儿成长发展的作用,就得先让幼儿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些规则,这些规则能够为他们带来哪些好处,这些规则与幼儿日常生活有哪些关联?如果不遵守,将会出现哪些不良的后果。在幼儿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要让幼儿自己从内心产生认识,使其主体性、主动性得到最大发挥,而不是机械地受教师的强制安排[2]。通过参与制定规则不仅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促进幼儿更好地遵守与执行规则,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3.

[2]高美娇.幼儿园规则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J].幼儿教育,2006(2).

猜你喜欢

新教师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