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2020-09-10窦研

新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研究其培养方法和途径,但是,有关工匠精神塑造的理念和方法还没有写入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将工匠精神教育作为办学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并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融合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高职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与职责。希望本文能够对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和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责任,成为世界的制造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制造业的灵魂是工匠精神,因此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制造强国就必须将工匠精神应用到生产实践活动当中。高职院校是培养能工巧匠的地方,必须高度重视工匠精神与职业教学相结合,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具备能工巧匠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学者和专家对高职教育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将工匠精神过于口号化,一味强调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但鲜有具体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培育路径,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高职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问题分析,应该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增强当前对工匠精神的研究深度。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与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视技术为艺术的职业追求,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其内涵是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孜孜不倦,不断完善,注重品质,耐心专注,持之以恒,专业敬业,为打造最优质产品,始终持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工匠精神具有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二、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企业的需求

维护企业生存发展的诀窍在于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在捍卫、传承和实践工匠精神的过程当中,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只有坚持工匠精神,利用精益求精的信念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改进,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才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工匠精神是企业的需求,当前国内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创新,从而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培育人才的必然选择

如果说工匠精神是治企之本,是打造高质产品的唯一途径,那么对于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以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必然选择。职业院校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自身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科技进步、社会繁荣与企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辅相成,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价值取向和技术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职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未来走向。

三、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索

(一)加强工匠精神的教育

职业院校作为传授职业技术的场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培养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工匠精神教育,强化学生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技能过硬的职业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1、“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如果没有培养“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工匠精神很有可能成为口号。学校建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职业院校虽然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上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大多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高职教育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精品要进行大力奖励和宣传,通过塑造典型和榜样,多一些踏实、专注持久和心血之作,营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造价值能力。

2、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双线纵向并行

职业院校作为传授职业技术的场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培养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为宗旨,在专业课程授课和思想政治课程中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双线纵向并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和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以专业社团、创新创业的集成横向平台,打造多方面规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注重工匠精神教育,强化学生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技能过硬的职业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良好品质的培养——细节积累

好品质形成于好习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是不放过任何细节,需要从生活、学习的点滴做起。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训练资源,比如说,保持宿舍、校内公共区域和校外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有序,注重个人形象和言行举止,衣着朴素,整洁,做人诚信、可靠,为人谦恭、友善;课堂上认真听课,吸收知识的养分;课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对待作业毫不含糊,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地完成;遇到难题要刨根究底;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不认输的精神,拼搏到底。工匠精神的养成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重细节、凡事全力以赴,将工匠精神逐渐内化成自身的内在品质。

(二)提升教师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教师是培育具备工匠精神学生的主体和直接实施者,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需要教师本身就是工匠。但职业院校缺乏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对工匠精神了解不多。但教师队伍中工匠精神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具备足够数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功能、目标来设立,不少教师学历很高,但是动手能力明显不足。所以,高职院校要拓宽教师引进的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要从企业引进德才兼备的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转变唯学历、轻实践的教师队伍建设方式,不能让教师队伍有工匠精神缺失的现象发生。笔者所在的学校就非常重视教师技能的培训,虽然一线教师都具备“双师”资质,但是大家还是会利用假期深入相关行业、企业、社区等地进行实践,不断深入、探索、学习,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加强自己的职业技能训练。另外,要改革传统的教师考核机制,引导教师首先具备工匠精神,像匠人一样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和极致,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不懈追求、对授课模式的反复推敲,给学生在树立工匠精神方面做出榜样。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

1、将工匠精神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将工匠精神传授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計,加强工匠精神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将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让工匠精神内化为价值选择。

2、在专业理论课中引入工匠精神

学生一开始接受职业教育时,就应该让工匠精神扎根心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将职业精神的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增加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把工匠精神作为一条教学主线,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营造工匠精神氛围。

在专业课程中传授工匠精神,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传授中认识工匠精神,感受工匠精神。

3、在专业实践课上让学生体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多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工匠精神教育,与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亲手操作,通过工匠师傅手把手地传授技术、通过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感受工匠精神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所带来的喜悦与价值。

(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要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企业是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师傅对徒弟技能的传授,更是在“工匠”师傅的传帮带中,实现对工匠精神的传承。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课堂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和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工匠”师傅的精心指导,为学生提供培育工匠精神的场所。

1、依靠企业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在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文化与思想上相同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形成对企业员工的一种鞭策与内在约束,从企业领导人到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都具有共同的职业价值理念,注重细节,追求极致,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对于每一毫米的误差都不放过,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种企业文化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沃土。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企业与员工会从精神上享受整个产品生产过程,这就是工匠精神超凡脱俗的地方。拥有工匠精神,就会拥有内外丰盛的人生。

2、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与对策

由于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存在差异,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的意愿,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长期缺乏相应的合作制度,无法吸引企业与自己合作,这些造成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动力。要提高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除了提供政策支撑之外,还要倡导企业发扬自身的文化传承,调动企业的工匠精神,号召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提高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还可以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尝试将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用于职业教育中。德国好多公司之所以能存续上百年,正是因为他们能通过信息整合,将公司优秀的技术、经验和理念一代代传承下去,职业教育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数据库,用于人才培养和学校的长期发展,这些都可以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优质资源妥善地保存起来,用于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本项目在研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过程中,尝试搭建校企合作改革平台,聘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员工来给学生示范、讲课,保存优秀资源,比如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优秀作业和实习报告、技能大赛获奖作品、论坛、专栏、讲座、演讲等,探索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学习工匠精神,促使工匠精神的推广。系统传承是工匠精神培育长盛不衰的制度保证。

3、提高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中,有96%的学生愿意到企业实习,认为实践学习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87%的学生听说过工匠精神,97%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这些调查数据说明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还是有所了解,而且还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来强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加大实践力度,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这种宝贵的实践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在实际工作中感知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体会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为了保持学生实践学习的热情,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比如教师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薪酬福利、兴趣追求、人生目标、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与关心,在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层次后,逐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要,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将社会、学校与企业三个层面对于培育工匠精神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五)研究制定与工匠精神相应的评价标准

当前我国只有少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统一认定标准,比如律师、医师等,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这样培养目标明确清晰,但因为高职教育的工匠精神还在探索时期,还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逐渐完善。笔者认为,制定科学的职校学生评价标准,首先要把工匠精神放在评价标准的首位。根据德国人才评价机制研究发现,德国对于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各个行业的工业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评价标准,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才评价体系。就工匠精神来说,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工作精神、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加以细化。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细化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就能够测量出对该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评价。随着工匠精神在企业和各大行业的推广,对其评价标准也会有相对应的上升空间,研究制定与工匠精神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将是高职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担与责任。

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向度,将其渗透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之中,既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了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高职院校要自觉以工匠精神为指导,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通过教书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使学生真正成为工匠精神的实践者、传承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1]虎智猛.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析.[J].职教研究.2016年第8期

[2]徐浩,孙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向度. [J].科教文汇.2016年(10)

[3]孙标.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 职教纵横.2016年第6期

作者简介:

窦研(1980--),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研究领域: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