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人通空间”为载体,开拓古诗词诵读“第二课堂”
2020-09-10夏丽楠
夏丽楠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现代化,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素养。”在“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新征程下,伴随着国学热潮地不断推进,古诗词也需要依靠现代化技术多维度地传承。笔者以“人人通空间”为载体,通过“玩转微课”,“掌上”诵读,“线上”学习,多维评价,找寻古诗词诵读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粘合点,开拓古诗词学习“第二课堂”,激发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人人通空间;古诗词诵读;课程建设
一、“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开拓古诗词诵读课程的可行性
(一)“互联网+教育”的必然趋势
大数据告诉我们,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高效、快捷、方便的特点,有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这便是“互联网+”下的智慧教育。即便是年岁已久的古诗词,也将投入到现代化教育的浪潮中,找准粘合点,也将实现古诗词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完美融合,引爆关注。
(二)“国学诵读”全民热潮的出现
现如今,国学经典引起一股全民学习热潮。央视平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收视率之高,传播范围之广是值得欣喜的,节目中专家切中肯綮地评价,选手深厚的文化底蘊,吟诵者动人的诠释,那久违的诗情画意似乎回来了,他们在带动全民诗歌学习的热潮,引领着国学诵读的新方向。一个令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学习新方式正在慢慢形成。将古代诗歌中的格律、平仄、节奏等如何融入古诗词课堂诵读教学,让孩子们一改古诗诵读的枯燥,爱上诵读,乐于诵读是我们需要迫切探讨的。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表述
诵读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它赋予诗词新的生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读诗就是再作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所能维持住的,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是生生不息的。”可见诵读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诵读使古诗词有了生命,也给晦涩枯燥的古诗词课堂带来了一个春天。纵观历年来《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都强调了古诗的诵读目标,尤其是第三学段的诵读要求更为精确,关注诵读的声调、节奏等,以此来更好地与作品对话。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笔者对五六年级的语文课内外古诗进行整理,开发了有关古诗词多样化诵读的语文拓展性课程,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体验,传承古典诗词文化。
(四)“古诗词课堂”的革新需求
笔者对柯桥区实验小学六(6)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古诗词诵读的问卷调查,选取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享探讨。“1.你喜欢老师的古诗词课堂吗?”“2.你觉得古诗词的背诵困难吗?”
第一个圆饼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古诗词提不起兴趣,没有兴趣的占了41%,一方面是古诗词本身晦涩难懂,另一方面也指向老师的古诗词课堂枯燥乏味,“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这两个传统的目标指向经常出现在小学生的古诗课堂中,似乎只读了诗歌表面,读不尽古诗的真谛。导致很多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存在诸多问题,声音想不起来,情感动不起来,速度慢不下来,句子断不开来,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第二个圆饼图中,我们看到学生觉得古诗词背诵较为困难,认为非常困难的占了66%。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生课堂的不专注、没兴趣,课后的不关注、不深入巩固。综上,导致了古诗词课堂教与学的瓶颈。熟读成诵,不管是站在应试教育的立场上还是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上,都提醒着我们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重燃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探究教师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是有价值的,开拓古诗词诵读的平台是可以尝试的。
二、以“人人通空间”为载体,开拓古诗词诵读“第二课堂”
笔者相信古诗词诵读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会给古诗词课堂注入不一样的活力。笔者更加相信现代化技术的引入,会点燃学生诵读兴趣,给古诗词诵读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笔者依托“人人通空间”,紧抓“一起悦读”、“活动广场”、“名师微课”、“空间建设”等栏目,开拓了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新天地。
(一)“玩转微课”——力求古诗词诵读教学精准化
一堂古诗词的讲解课中,诵读并不是全部,只占了课堂一部分时间,如何抓住这一部分的时间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笔者认为微课在时间的把控以及知识点的精准把握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古诗词诵读的讲解课,在笔者的空间上多以微课形式出现。同时,笔者发现“人人通空间”——“名师微课”栏目,莫国夫老师的古诗文吟诵的微课程,简短高效,传播之广。同时笔者也将部分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诵读课片段教学总结如下。
1.知人论世,意明于先
古人写诗,有“诗言志”一说,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及情感。如果读者了解诗人生平,了解他的风格,诗歌写作背景,那么便可以与诗人有着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引起情感共鸣。知人论世读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基调,对诗歌的理解更为整体。学杜甫的诗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陆游《示儿》等,我们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便能更好地解读诗作,把握情感基调,做到知人论世,意明于先。
2.抑扬顿挫,应声于律
古诗的诵读和现代文的朗读有着相通之处,也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韵律与节奏上。
(1)根据节奏读
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我们现在接触的诗歌多为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词是诗的演化,在格律与节奏上没有诗那么严格,但词中也有大量的律句,这些律句节奏和诗也是一样的。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朗读上有着其特定的节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言绝句和律诗也有其节奏特色。根据节奏读,更显古诗韵味。
再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这是一首词,在朗读上也有其独有的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伴着平仄读
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对应现代汉语的四声和方言入声词。阴平阳平都读平声,读长音,上声、去声、入声读仄声,读音短促,在标入声字时我们可以借助《入声字表》。根据格律诗平仄规律也可读出不一样的风味。以《七律·长征》为例,笔者空间的微课就是按照律诗的平仄来读的,手打着节奏,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读,别有一番风味。
——— | |— | | | ——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 | | ———— |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 | | —— |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 | —— |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注重韵脚读
格律诗的押韵,严格意义上是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还有一些字需读古音来押韵,如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刘方平《月夜》“北斗阑干南斗斜”的斜古音念xiá,以求押韵。“风吹草低见牛羊。”“路转溪桥忽见。”的“见”(xiàn)也是同理。
(4)融入方言读
以《问刘十九》为例,采用方言来读《问刘十九》,吴越方言,江西方言读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较好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诵读的喜爱之情,其中有学者研究到用粤语来朗读诗歌是最接近古音的,尝试一下也未曾不可。
将这些古诗词诵读的方法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在空间中,高效且精准,学生的点击及转载量较大。此外在“名师微课”中笔者也看到了有关古诗词吟诵方式的微课。
(二)“活动广场”——开拓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第二课堂”
在“活动广场”创建的活动,分为“介绍”、“学习”、“作品”、“排行”、“统计”这五个维度,相当于一个数字化课堂,集课程介绍、在线学习、师生互动、线上评价等一体,让课堂数字化、便捷化。随着新媒介的介入,学生学习古诗词不再枯燥,大大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1.“掌上”诵读,数字传播便捷化
我班在“智慧校园”——活动广场开设了“古诗日日诵,经典咏流传”活动专题。自该活动开创以来,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在上传的作品中笔者看到了学生不同方式的古诗词朗读。即便诵读稍显稚嫩,但是学生那份热衷于古诗词诵读的情怀值得提倡。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落实了语文课标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的价值目标。
2.數据统计,诵读反馈实时性
该活动依托现代化技术,对于活动的作品数量、参与者等皆有实时统计,这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统计的负担。同时,使校外的预习类作业得到了有效地落实。这就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体现。
3.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数字化
“学习”板块,教师可展示多样的教学资料,如文章、课件等,相当于一个微课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线上学习的平台,更让学生获得知识点更为集中、浓缩,学习更为高效。
4.线上点评,评价模式多维度
活动广场的评价对象更广泛,评价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小部分,也不再只是老师评价,打破学校界限,校外人生的点评。打破师评生的界限,家长评、学生互评,人人皆可浏览作品。评价模式更多元,该广场有得分榜、人气榜、红花榜三个评价维度,根据不同的点赞程度打榜,同时还开启了留言评价功能,评价更为针对性,更具精准化。学生在这样的评价及奖励机制下,在活动广场诵读古诗的积极性高涨。
(三)“一起悦读”——促使古诗词诵读习惯的养成
“活动广场”、“玩转微课”也好,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可能是一时的,也会出现间歇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古诗日日诵”的良好习惯,“人人通空间”中“一起悦读”便提供了有效的任务驱动——打卡。为了锻炼学生的持续力直至习惯的养成,在“一起悦读”中还可以有不同对象共同参与,形成亲子共读、同伴互读、师生促读,“一起悦读”可以为古诗词的诵读提供一个全民诵读的氛围,在此氛围的影响下有助于学生养成古诗词诵读的良好习惯。
以上便是笔者从“在互联网+教育”的驱使下开发古诗词诵读的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可行性以及以“人人通空间”为载体,开发古诗词诵读“第二课堂”的课程具体开发方法两方面进行分享探讨。古诗词的诵读就像是一个古代文学的种子,而古诗词诵读课程就是一个埋种课程,也是一个点燃课程,更是一个启迪课程,它将热爱古典文学的种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注入到学生心底。笔者更有理由相信,这次基于“互联网+”的古诗词诵读课程,以“人人通空间”为载体的古诗词诵读课程,不仅只是一颗火种,它也会有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