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
2020-09-10韦彩飞
韦彩飞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运动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师习惯于定式施教,师生间互动少、学生较为被动。为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应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展开对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引言:体育新课标明确指出“应突出学科的实践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教学更具有效性与多样性[1]”。要知道,初中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成长关键期,应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优势,使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能够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技巧、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定期展开体育锻炼,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体能素质,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教师应优化自身施教理念、应用多元施教模式,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坚韧的意识品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1、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必要性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更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传统初中体育课堂更侧重学生对体育知识、技巧的掌握,以期使其具有良好的应试能力,让他们获得更好的体育成绩。而师生间互动有限、忽视学生运动感受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效果欠佳,还会让学生对运动产生错误的认识,让其觉得体育学习十分地枯燥、乏味。
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视角下,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多样学习感受、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而创新授课方式,加强与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沟通、互动,提升教学引导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他们学习多种运动项目、并能够积极地展开自主实践。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运动意识。
2、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热情的策略
2.1升级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整齐划一式培养,将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位置[2],机械性的教授学生相应的體育知识,然后就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难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缺乏运动热情。
要知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因此,要将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变化。并且,教师应优化体育教学理念,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课堂关注力。从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运动意识。
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积极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给学生一定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学习探究、独立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体育核心素养。例如:在《足球》教学中,为使学生学习带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带球技巧,接着让学生观看微课并进行自主尝试,寻找适合自身的方式;然后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和个性爱好,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们进行积极训练,使其边学习、边进行动作揣摩,不断地尝试与创新,提高运动效率,使其掌握足球运动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掌握运球、带球技术。
2.2关注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因人而异的教育原则,在教学中保证因材施教。根据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主动参热情。故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爱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如学生综合运动能力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进行心理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样才能够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实现不断发展。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兴趣爱好、肢体协调性等各有不同,有的开朗外向,有的则腼腆内向。外向的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体育运动,甚至想参与一下刺激性的拓展运动;内向的学生羞于表现自己,习惯按部就班、不愿意冒险。这时教师可充分考虑学情,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差异,掌握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挖掘学生运动天赋,对其进行差异化指导——对于活泼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更能展现个性自我的体育运动,满足其学习需求、让学生得到锻炼机会;对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使其运动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自主运动。
2.3施以分层评价,实现创新化的引导
中学生处于较为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更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正向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过于严厉,或以同一把“标尺”衡量所有学生,则有可能打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日常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结合多元化教学的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其主动参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体操教学中,可融合自由体操、韵律操、艺术体操等,依据不用学生的不同偏好施以针对性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进行分层,重视对体育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拔高”,促进其不断的自我完善;鼓励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对缺乏运用兴趣的学生施以欣赏评价,肯定其每一小步的进步,让学生认识到体操运动的好处,培养他们广泛的体育爱好。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为初中体育教学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更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作为中学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教学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施教理念;更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掘不同学生体育潜能,使其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得到个性发展。从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使中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让其拥有健康的身心。
参考文献:
[1]宁佰平.初探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学周刊,2020(1):2.
[2]杨振忠.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J].当代体育科技,2020(1):25.
[3]秦文江.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C].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