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圆方竹杖
2020-09-10黄永武
黄永武
溪头森林多竹,竹子是圆的,谁都知道。但在餐厅前更有一丛方竹,虽不是棱角分明,竿身天生就已化规为矩,方方的竹竿,显得憨厚可爱。
物以稀为贵,古人早就视“方竹”为珍品,制成的“方竹杖”是雅士的珍玩。曾有一位润州太守,携着方竹杖去游甘露寺,为了礼佛尊僧,他把宝爱的方竹杖送给了寺内的和尚,经过宦海的几度播迁,数年后他再度到润州做太守,再游甘露寺,问起那根方竹杖的下落,原来寺僧嫌它是方的,已经削成圆形,又嫌它太素,已经加上油漆,早沦落为一根油漆棍子了!这位太守为它惋惜了很久。
“削圆方竹杖”的嗟叹,好像是很特殊的案例,其实人世间到处充满了这种无奈,一切珍爱的东西,只有在知音的手中,才是珍贵的,一朝离开知音者之手,只当是一个寻常的物品,沉沦漂泊,便有焦头烂额的命运。
“削圆方竹杖”可以让人慨叹“不相知便不能相惜”。譬如王安石在扬州做小官的时候,经常通宵读书,到天亮时略作假寐,往往弄得上班都来不及盥漱梳洗,他的上司韩魏公,以为王安石一定是通宵喝酒放逸,忍不住教训他说: “你还年少,不要自暴自弃,把读书的事荒废了!”王安石没搭腔,心里在怨: “韩魏公哪里能了解我?”人本來是不容易了解的,在不了解者的眼里,许多尊贵的人也只和寻常人一样。
“削圆方竹杖”的惋叹,也可以让人明白:只有知心才能相互欣赏。像苏东坡的诗文,一度被朝廷列为禁书,而只有欧阳修最欣赏东坡的诗文,每一篇寄到,就整日欢喜,还对别人说:“三十年后,大家一定都在讨论苏东坡,崇拜苏东坡,很少人谈及我欧阳修的!”只有相知的人,才有不妒贤的坦荡胸襟,才能别具只眼,收敛蔑视的偏狭眼光,转为大公的欣赏态度。
人要相知是很难的,尤其是一些特别的奇才,要让人相知就愈加困难。因为人必须境界地位相及,然后才有可能相知,才有可能欣赏。诸葛亮在隆中高卧的时候,自比为管仲乐毅,当时有几个人相信他真是管仲乐毅?而只有庞德公、司马徽的自身修养境界到相当的水准,才能深信孔明的确具有此种才华。这么说来,孔子卓立人间,栖栖惶惶,终日奔走,无人可以相知,无人可以欣赏,乃是必然的了!一般人不必说,就是连子贡这样的贤人,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欣赏孔子。据王充《论衡》的记载,子贡起初侍奉孔子,第一年还认为孔子不如他呢!到第二年勉强承认孔子和自己差不多,一直到第三年,才渐渐觉得不及孔子。自蔽的障碍如此重,人要能相知与欣赏,谈何容易?只有颜回的修养境地略能企及孔子,才欣赏孔子的一举一动,孔子在当时没人推荐重用,只被排挤谗害,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唉,人世间相知方能相惜,方竹杖不被削圆,而能受人珍爱,那就太幸运了。
(邱露岭摘自《爱庐小品》漓江出版社图,张翀)